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松松養水、寬寬松松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很多的新魚友,至今不知道魚缸過濾倉内那是擋流闆、那是溢流闆,它們都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添加這些東西,沒有不行嗎?
就是三重溢流或者直角溢流的借鑒版,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看上圖的上半部分,紅箭頭所指區域,就是一個底濾魚缸的下水區或者說溢流裝置,第一個黑箭頭(底部),指的就是擋流闆,第二個黑箭頭(頂部),指的就是溢流闆。
這裡的溢流闆高度決定了水位到這個位置就會停止,所以它就不至于水漫金山了,也就是說,水流的方向是從擋流闆的底部進入,溢流闆最高處流出。
底濾槽或者普通上濾槽的設計,也是遵循這個原理
我們再看上圖,已經告訴大家了哪裡是擋流闆、哪裡是溢流闆。
擋流闆的作用就是擋住水流和雜質,讓整個水流隻能從下方的空隙流出,因為其中有濾材,所以說全部的雜質都會被濾材再次濾除,其實這個東西上部應該有一個幹濕分離作為物理過濾,如果沒有,隻能在第一格添加濾棉,或者想辦法做一個,那都是極為簡單的操作。
而擋流闆和溢流闆中間,會有一個水流過緩的靜水區,這裡也會有部分雜質再次沉澱,之後溢流闆的底部是封死的,水流隻能從上部流出,再次下降到生化濾材,不但可以起到一定的增氧作用,還會有撕裂油膜的輔助作用。
然後,水流再次如此行走,直到水泵倉,普通上濾系統,和上述道理一樣。
依次遞減擋流闆、溢流闆高度,可以加快流速、利用水體落差增氧、去油膜
還有的魚缸選用的方式是依次遞減擋流闆、溢流闆高度,或者隻是遞減溢流闆高度。
這些操作,隻是起到了一個加快水流流速、利用水體落差繼續增大含氧量,以及去除油膜的作用。
到底哪種設計好,這個各有利弊,因為水位的逐級下降,勢必濾材也是逐步減少的,因為水位高限定了,如果全部都選擇一個高度,看似落差小,但是濾材相應添加的也多,所以說,各有千秋。
我們無法去說,哪種就是好或者哪種設計就是不好。
如果是物理過濾較為完善,殘渣不多,飼養密度也不是很大,不去利用水位落差增氧,那也無所謂,再者,逐級降低水位,我們還要顧及最後水泵倉的水位是否過低等問題,避免水泵幹燒等現象發生。
分格好,還是不分格好呢?
這個也要看個人意願的,我的所有上濾魚缸,由于濾槽淺、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不大,就是一格也沒分,也能适度掌控住魚缸的水質。
至于說分格的設計,當然也會有一定的好處,再者由于濾材的不同,我們看起來也比較規整、漂亮。
事實上,大部分的過濾設計,确實是做給人看的,硝化細菌也好、觀賞魚、雜質也罷,它們是不會去欣賞這些的,僅此而已吧。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