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們似乎都特别鐘愛一個題材——采蓮女。确實,蓮花與采蓮人,相映成趣,動人柔腸。很多關于愛情的美好想象都是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的景緻中生根和發芽。采蓮時節,一則是人比花嬌,美;二則是情難自已,亦美。
如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最後“聞歌始覺有人來”,這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白居易“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這是兒女情長,卿卿我我。最大膽的是李白,”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這些女孩在荷花叢中,偷偷議論岸上的少年郎。
不過上述大詩人筆下的采蓮女,都不如本期這一位來得調皮。這就是來自唐代詩人皇甫松的《采蓮女二首》中的姑娘,全詩講訴的是一個女追男的場景,滿滿的套路卻句句惹人愛,讀完會心一笑。
采蓮子二首
唐代:皇甫松
(其一)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
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其二)
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抛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在第一首詩中,詩人用清麗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姑娘們采蓮的場景。荷花香飄,湖面上氤氲着荷葉與荷花的芬芳。年輕的女孩因為貪玩,耽誤了采蓮的時候,不覺已經是傍晚時分。姑娘們索性在船頭戲水,湖水打濕了少女的裙裾,女孩索性不管,去網湖面上的野鴨。
第二首詩則由寫景到寫人。小船蕩起了層層潋滟的秋波,女孩居然因為貪看岸上的美少年,而任由小船自由飄蕩。姑娘為了吸引對方注意,她隔着船向少年抛去蓮子。恰巧被遠處的人看見了,她害羞了半天。
這首詩的題目是《采蓮子》,但是卻并沒有描寫采蓮的過程,而是重點刻畫了一個有點調皮的情窦初開的可愛少女。這個小姑娘的性格、眼神、動作、内心獨白,都是那麼活靈活現。詩人寫起來,頗有層次性和遞進感,因此一點都不違和,讓人覺得渾然天成,無雕琢斧鑿之痕。
第一首寫荷塘的幽香和姑娘的頑皮。貪戲采蓮遲,這是性格淳真,無拘無束。弄水則是少女自由靈性的特寫。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她居然會”更脫紅裙裹鴨兒“,這就不僅是可愛,更顯得有幾分調皮和大膽了。不過這一切,都是美的,是美的天性和淳良美好的人性。有了這四句鋪墊,後面女孩的倒追行為,就有充分依據。
第二首姑娘絲毫不矯揉造作,”貪看年少信船流“,喜歡就是喜歡,一點都不掩飾。人随心走,這是多麼難得的自由和美好,然而或許少年并沒有注意到她的看,因此她更加大膽地采取了第二步行動”無端隔水抛蓮子“,可謂是套路一波接一波。
然而她終究隻是個單純的女子,她的大膽是純乎天然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一個”羞“字。無論前面多麼大膽,調皮,這一個”羞“字,而且是”半日羞“又将她打回懵懂少女的原型。全詩因此跌宕起伏,令人會心一笑,莞爾解顔。真是好一個可愛的小妮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