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養蜂場的利潤

養蜂場的利潤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20:46:31

養蜂業的主要作用到底是提供蜂産品,還是為農作物授粉?

養蜂業到底是畜牧業裡的一個小産業,還是現代農業和生态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需要對此有全新的認識!

2月下旬,江西省婺源縣的12萬畝“最美油菜花海”陸續開了。占旺龍是當地賦村鎮排前村的蜂農,養殖了120群意蜂,屬轉場(也叫定地)蜂農。每年2月下旬,待油菜花開後他在縣裡放蜂,直到3月中旬油菜花期進入尾聲,再轉場到江蘇省淮安市繼續采集油菜花,之後轉場到山東省青島、威海、單縣等地采集刺槐花,随後到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采集荊條花,7月底8月初進入江西省九江市采集茶花。

占旺龍告訴記者,前年養蜂的收入還行,平均1群純收入達到了800多元,去年則差了很多,隻有400元左右。是因為去年北京市昌平區出現了幹旱,荊條花産量大減,而荊條花蜜的産量至少占了他全年養蜂總産量的一半。

“養蜂确實是個靠天吃飯的行業,所以,希望國家能從政策層面上給予扶持。”占旺龍說。

蜂兒不食人間倉,玉露為酒花為糧。從古至今,蜜蜂都是勤勞、奉獻的象征,終日辛勞,采花授粉,催生果實,為世間帶來蜜糖。

養蜂場的利潤(養蜂業待重新估價)1

采花蜜的小蜜蜂。占旺龍 攝

時至今日,我國養蜂數量和蜂産品産量已多年穩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國有蜂群1442萬群,蜂農30萬戶。其中至少1/3即10萬戶為轉場(也叫轉地)蜂農,飼養的主要是西蜂(即西方蜜蜂,最大頭是意大利蜂即意蜂);另外為不轉場蜂農,飼養的主要是中蜂(即中華蜜蜂)。我國的蜂産品總産量占了世界1/4以上,2021年,我國蜂蜜産量45萬噸,蜂蜜、蜂王漿、蜂花粉、蜂蠟、蜂膠等蜂産品總産值突破300億元。

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養蜂業一直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蜂産品價格不高,蜂農效益不好,蜂農隊伍後繼乏人。與此同時,蜜蜂給農林作物授粉增産以及維系生态多樣性的作用依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養蜂業的地位沒有本質上的提高,養蜂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蜂産品上。那麼,是不是到了該給養蜂業重新“估價”的時候了?

中國養蜂學會理事長、中國農科院蜜蜂所原所長、國家蜂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吳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重新“估價”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個“估價”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養蜂業的主要作用到底是提供蜂産品,還是為農作物授粉?第二,養蜂業到底是畜牧業裡的一個小産業,還是現代農業和生态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養蜂業到底有哪些價值?

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曹聯飛介紹,雖然我們最先看到和想到的是蜂産品的經濟價值,但事實上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先看蜜蜂授粉的增産價值。

在自然狀态下,植物授粉主要是靠風媒和蟲媒兩種方式,風媒即是以風授粉,蟲媒是以蟲授粉,第一大蟲就是蜜蜂,其次為蝶、蠅、蛾等。

風媒植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蟲媒植物則包括油菜、向日葵、芝麻等油料作物,棉花等大宗經濟作物,桃、梨、蘋果、柑橘等水果,大棗等幹果,刺槐、椴樹等大喬木,以及紫花苜蓿、草木樨等牧草作物。

目前的情形是,我國野生昆蟲的種類和數量都在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人工養殖的蜜蜂授粉就成了許多蟲媒植物增産增效的關鍵因素。

有數據表明,目前全球主要種植的100種作物為人類提供了90%的食物,而這100種作物裡至少有70%是蟲媒植物,而且授粉主要依賴蜜蜂。經蜜蜂授粉後,農作物普遍能增産20%-30%,其中油菜可增産10%-47.5%,向日葵可增産10%-40%,蘋果可增産5%-30%。至于品質方面,比較典型的如水果,經蜜蜂授粉後的水果普遍個大、果型好看且一緻,有些口感明顯更好,如草莓。

養蜂場的利潤(養蜂業待重新估價)2

紅梅樹下,浙江省長興縣蜂農邱汝民(右)在查蜂。宋葉峰 攝

再來看蜜蜂授粉的生态價值。

社會發展到當下這個階段,人類種植的農林作物越來越多,隻要是人類種植的,有了病蟲害就必須得打農藥,打藥次數、數量的增多和範圍的擴大,正是野生昆蟲特别是野生授粉昆蟲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野生昆蟲逐漸減少的第二個原因是,随着人類種植農林作物的增多,自然界中生态多樣性減少,也減少了依賴生物多樣性而生存的野生昆蟲種類。而人工養殖的蜜蜂不僅會為人工種植的農林作物授粉,同時也會随着蜂農去往山林為野生雜草和樹木授粉,從而提高了這些植物生存和繁衍概率。

養蜂的生态作用在大城市表現得更加明顯,受制于土地面積,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農業價值不可能單純以産出多少農作物來衡量,而更多要考慮生态價值,比如北京。

北京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高華就曾經提交過關于推動北京蜂産業發展的提案。

提案中說,目前,北京市大力推進生态涵養區生态保護和綠色發展,7大生态涵養區總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68%,是首都重要水資源保護地,同時也是首都生态安全的核心屏障。從破解問題的路徑看,發展蜂産業恰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且北京山區又具備适宜蜂産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和發展基礎。

“所以,在農業發達國家,養蜂業的首要作用是為農林作物授粉增産和維系生态平衡,産出蜂産品隻是其次的作用。”吳傑說。

把養蜂業納入生态文明建設規劃之中

吳傑認為,養蜂業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需要真正把養蜂業納入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之中,把養蜂業納入生态文明建設規劃之中。

把養蜂業納入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之中,即是把蜜蜂授粉增産增效功能融入現代農業的發展之中,授粉增産與種子、技術、機械化播收一樣,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授粉增産技術應該成為藏“豐”于技的一部分,可稱為“蜜蜂授粉綠色增産技術體系”。這樣,在設計和布局現代農業發展時,就應該提前考慮到授粉增産這一因素,同時布局農業生産地該發展多少蜜蜂,該引進多少轉場蜜蜂,以使授粉技術得以最大化實現。

同時,需重視蜜粉源植物(即可以采集蜂蜜、蜂花等蜂産品的植物)基地的建設,因為這是養蜂業發展的一個前提條件。

比如全國油菜大縣雲南省羅平縣。羅平縣現有耕地110萬畝,其中油菜種植100萬畝,加之更加靠南的地理位置、更加溫暖的氣候,也是油菜開花最早的地區之一。這些因素疊加起來,羅平因此成為全國最大的蜜蜂春繁基地縣,同時也是養蜂重點縣。全縣現有蜂群6.4萬群,蜂農2000多戶,而每年外來轉場的則有7萬蜂群、400多戶蜂農。

而我國油菜種植第一大省四川,油菜種植面積1938萬畝,也是我國蜜蜂養殖第一大省,全省現有165萬蜂群,其中中蜂94萬群,西蜂71萬群,蜂農7萬戶。因為大面積的油菜,以及花期稍後于雲南羅平的特點,四川也成為全國最大的蜜蜂春繁場地。每年油菜花開季節,會有100萬外來蜂群、約5500戶轉場蜂農來到四川,進行蜜蜂春繁和蜂産品生産。

四川省蜂業管理站高級畜牧師賴康介紹,四川養蜂業發展好的原因主要是蜜粉源植物豐富,四川省東西極其懸殊的高差、南北較大的跨度,形成了差異化、複雜多樣的生态環境,因此成為全國蜜粉源植物最豐富的省份之一。主要蜜粉源植物有油菜、柑橘、三棵針、黃檗、枇杷、荔枝、龍眼、刺槐等,超250種蜜粉源植物廣泛分布全川,植物花期從南到北,從低海拔到高海拔,一年四季花開不斷。據測算,全四川的蜜源可承載蜜蜂500萬群以上。

把養蜂業納入生态文明建設規劃之中,則需在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時盡量多種植蜜粉源植物。經蜜蜂授粉後,生态林草的自我繁衍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可大大提高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的成活率和自我增殖能力。同時,由于蜜粉源植物均為顯花植物,也為日後發展生态旅遊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

當然,還應該有财政支持手段,包括蜂箱補貼、技術補貼、蜂種補貼,以及未來有可能的生态補貼。

讓蜜蜂授粉收入逐步成為蜂農的主要收入

2月28日,在山東省青州市彌河鎮水溝村宋玉凱的櫻桃大棚裡,雪白的櫻桃花競相綻放,不少蜜蜂正飛來飛去忙着授粉,嗡嗡聲不絕于耳。

今年34歲的宋玉凱前幾年從公司辭職後,便開始種植櫻桃。開始是種植露天櫻桃,嘗到甜頭後,去年投入40餘萬元建起了櫻桃大棚。“自從種植櫻桃,我就一直租賃老李的蜜蜂來授粉,現在是真心喜歡這群小東西。”宋玉凱一邊在蜂農李義興的指導下給蜜蜂加水一邊說。

櫻桃樹下,隔一段距離放着一個蜂箱,一共有10個,這便是決定櫻桃産量和質量的“寶貝”了。“蜜蜂授粉是自然授粉,綠色健康,經過蜜蜂授粉的櫻桃産量高,畸形率低,而且口感好,不愁賣。”宋玉凱說,蜜蜂授粉費用也低,一箱蜜蜂300元,10箱才3000元,相比人工授粉來說,節約了不少成本。

新疆莎車縣,當地盛産一種叫作巴旦木的幹果,現全縣種植面積93萬畝,占全國種植總面積的95%以上。但因為巴旦木是蟲媒植物,需要有大量的蜜蜂授粉,而當地授粉昆蟲包括蜜蜂數量不夠,導緻産量一直上不去。于是在2012年,莎車縣設立蜂業發展中心,鼓勵當地發展養蜂業,同時由政府發放授粉補貼推進蜜蜂授粉工作。最後的結果是,巴旦木的産量大幅提高,巴旦木花蜜在市場上大受歡迎,而蜂農也實實在在獲得了授粉收入。

因為巴旦木花期早且短,授粉結束後就沒有其他蜜粉源植物可供蜜蜂采集。莎車縣鼓勵農戶林花間作,在巴旦木園中套種油菜花、萬壽菊、向日葵等,蜂農們春天釀巴旦木花蜜,夏天釀其他花蜜,而各種花海又吸引着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帶動了鄉村旅遊事業發展。

“盡管早已提出蜜蜂授粉商業化,這也是實現養蜂業大農業價值和生态價值的第一步,但近些年來進展并不太如人意。”吳傑認為,蜜蜂授粉商業化推廣不盡如人意,主要還是認識問題。隻有認識提上去了,才能自上而下推進蜜蜂授粉商業化,進行授粉補貼,形成一批專業化的授粉蜂場,逐步提高授粉收入占養蜂總收入的比例。當前,則宜選擇設施農業和果樹為突破口,以後可逐步推廣到油菜等大田作物上。

30萬蜂農急需組織起來

來自遼甯省義縣的養蜂戶朱佳明是今年到雲南省羅平縣進行蜜蜂春繁的轉場養蜂戶之一。他與愛人養了158群意蜂,雇了一個司機,長年累月在外奔波轉場。每年1月份即趕到羅平,在羅平待近2個月後再去湖南常德市、河南民權縣、河北唐山市、吉林通化市、内蒙古林西縣,采集油菜花、泡桐花、刺槐花、椴樹花、山裡雜花和荞麥花。如此一算,轉場總行程近1萬公裡,是記者采訪的養蜂戶中轉場距離最長的。

“轉場都是靠自己,效益主要還得看天。近幾年養蜂效益雖有所下滑,但一年下來純利潤能達到10幾萬元,平均1群年純收入為600多元。”朱佳明說。

養蜂場的利潤(養蜂業待重新估價)3

遼甯省義縣蜂農朱佳明和他的蜜蜂在雲南省羅平縣。受訪者供圖

而胡小五則是羅平當地的蜂農,來自一個養蜂世家,他的父親就是養蜂人,家裡養蜂已經有40多年的曆史,現養殖意蜂200多群。他告訴記者,每年羅平的油菜花期(2—3月中旬)結束後,他會先後轉場到廣東廉江市、廣西北流市、陝西寶雞市、甯夏銀川市、甘肅民勤縣,采集荔枝花、刺槐花、草木樨花、茴香花。

令記者沒想到的是,胡小五去年的養蜂産業卻是虧損的,原因在于每群的蜂蜜産量(即單産水平)和蜂蜜收購價格的雙下降。産量下降源于蜜粉源植物的減少和農藥的過度使用,去年老胡的蜂蜜每群單産為70斤,而這個數字必須達到140斤才能有效益;收購價格為每斤10元,這個數字得達到15元以上才能有效益。

“大的環境是這樣,不好幹,比如新疆的棉花,現在已經不出蜜了,所以轉場蜂農去新疆棉區的基本沒有了。”胡小五說。

從采訪的情況看,兩位蜂農的轉場都是靠自己,在開拓好轉場場地後,日後靠交情來維系關系。目前,我國的30萬蜂農尚沒有一個真正的組織,部分蜂農加入了所在地的協會或合作社,有些合作社的負責人往往就是當地的養蜂大戶,但畢竟是以所處地域為中心,既沒法涵蓋全國,也沒法涵蓋外出轉場蜂農。同時,究竟有多少蜂農加入了合作社或協會,目前尚沒有統計數據。“所以,蜂農的組織化建設迫在眉睫,因為加強組織化建設是解決萬千蜂農有效對接市場、維護自身利益、應對市場風險的最好選擇。”曹聯飛說。

養蜂業對各項服務特别是氣象服務尤其需要

養蜂業具有逐花而來、靠天“流蜜”的特點,随着養蜂業地位的逐步提高,政府部門對蜂農的服務也越來越重要。

羅平縣蜂業管理站站長黃永權告訴記者,羅平縣農業農村部門對本地養蜂戶和外來轉場蜂農都會盡可能提供更多的服務和幫助,包括培訓、技術指導和公共服務。針對蜂農的培訓一般一年2-3次,技術指導則包括養蜂環節中的一些重點和難點,比如早春的飼喂、人工治螨等。對外來蜂農,則會幫助他們找放蜂場地,在出現蜂場糾紛、盜蜂情況時及時處理調解。

養蜂場的利潤(養蜂業待重新估價)4

遼甯義縣蜂農朱佳明轉場圖。 崔鵬家 制圖

賴康介紹,為了每年春季來四川的轉場養蜂戶,四川省農業農村部門做了大量細緻體貼的工作,包括要求各地及時公布轄區内油菜種植面積、分布、花期動态、天氣情況、疫情防控等轉場信息,統籌布局放蜂場地,及時協調和化解場地糾紛等。

同時,我國一些養蜂業大縣也陸續開展了氣象對蜂農的服務。比如浙江省長興縣。“當前(即3月),當晴天中午溫度在13℃以上時,氣象局就會通過‘惠農直通車’、短信、微信等渠道提前告知蜂農,提醒他們适時飼喂糖漿促使蜜蜂排洩飛行;預測出現陰天或氣溫低于10℃時,會提醒蜂農務必‘緊框’,讓蜂箱内保持黑暗,同時保證蜂多于脾,這樣既能防止蜜蜂出巢也能促使蜂王快速産卵。”長興縣氣象局農氣專家全琦介紹。

“蜂農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主要為中長期預報,以旬報為主,一旬為10天,即下一個10天的天氣情況怎樣?”湖北省當陽市氣象局局長朱道華告訴記者,這也是當陽氣象部門服務蜂農的重點。

2020年9月28日,婺源縣氣象局在當地養蜂大戶金秋冬的養蜂基地安裝了氣象實時監測顯示屏,其中的溫度、濕度、風力等都會通過他在全縣的養蜂群裡發布和提示。

江西省婺源縣氣象局農氣專家朱健祥說,“其實婺源縣氣象服務蜂農還是有故事的,前些年婺源的風景在網上火了以後,當時的信息傳遞還不發達,于是每年年初都有外地旅遊者把電話打到婺源縣氣象局,問婺源的油菜什麼時候開花,之後氣象部門便開始了花期預報,并開啟了對蜂農的服務。”

養蜂業在鄉村振興中所起到的作用

将逐步放大

“蜂王漿含不含激素?”“花粉可以直接吃嗎?”“蜂産品買回家如何保存?”前段時間,在浙江省長興縣林城鎮畎橋村的蜂情小鎮,邱汝民給前來參觀的遊客科普蜂産品知識。在這裡,遊客們可以體驗到“蜂”情十足的鄉村旅遊路線,一邊觀光,一邊了解蜂蜜知識。去年,蜂情小鎮遊客量達到1.2萬人次,帶動了長興的旅遊業發展。

邱汝民是中國養蜂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蜜蜂産業協會秘書長、長興意蜂蜂業科技公司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他有39年養蜂史了,現有中蜂加意蜂1000群,其負責的長興意蜂蜂業科技公司還是浙江省一級種蜂場。為共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長興意蜂公司與浙江大學、湖州市農科院聯合創辦了湖州市蜂業研究院,推廣育蜂經驗,舉辦全國養蜂技術培訓班,讓新型養蜂人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培訓人員累計1200餘人次。

目前,長興縣的蜂情小鎮已經建立了6年多,蜂情小鎮集參觀、體驗、學習、購物于一體,是“蜂旅融合”的一種典型形式,邱汝民的自産蜂蜜品牌“蜂狀元”一直是其中一個重要看點。

金秋冬是江西省婺源縣養蜂協會會長,先後創立婺源縣百世蜂農蜂業專業合作社和金世錦農蜂業有限公司,現自己有中蜂蜂群500多群。百世蜂農蜂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20餘戶,其中有17戶是原來的貧困戶,現在的脫貧邊緣戶。

金秋冬去年1群蜜蜂蜂蜜的單産為17.3斤,這個數字遠遠比不上轉場意蜂的單産,但因為都是成熟百花蜜,所以單價很高,一斤收購價格為100元,1群蜂的純收入可以達到1000元。受父親的影響,金秋冬的女兒金晶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成了一名“蜂二代”,還被選為縣人大代表。

發展養蜂業在山區縣尤為合适,而過去的貧困縣、現在的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有許多都是山區縣。脫貧攻堅時代,四川省有50個貧困縣将中蜂養殖作為扶貧重點産業,有2萬多戶困難群衆依靠發展蜂産業實現穩定脫貧增收。到現在,四川省依然有89個縣将蜂業作為縣域特色重點農業産業,在鄉村振興階段繼續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這與全國的情況是類似的。

近些年來,我國部分山區縣在推進一項“十箱萬元”工程,即農戶養殖1箱(即1群)中蜂年收入可達1000元,養殖10箱即可達到1萬元。

當然,這還隻是算了蜂産品的經濟賬,如果政策層面把養蜂業納入了現代農業的“大盤子”裡,養蜂業對農業增産的價值能夠體現出來,養蜂業授粉商業化能夠實現,養蜂業對生态的維系和修複作用能夠得到體現,所涉及的旅遊等後續産業能夠得到有效開發,養蜂業在鄉村振興中所起到的作用将會是逐步放大的,并且是可持續的!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強

養蜂場的利潤(養蜂業待重新估價)5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農民日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