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跑的起源與發展
短距離跑(簡稱短跑)是田徑運動徑賽項目中距離最短、速度最快、人體運動器官和内髒器官在大量缺氧情況下完成的極限強度的周期性運動項目。短跑的正式比賽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三項,兒童、少年和室内田徑比賽還有60米跑。
短跑是一項有着悠久曆史的競賽項目。早在公元前776年舉行的第1屆古代奧運會上,就設有短跑競賽項目。當時的比賽規則很簡單,不計時間也不排名次,誰第一個到達終點誰就獲勝。
1896年,第1屆現代奧運會設有男子100米和400米比賽項目,美國運動員布克分别以12秒和54.2秒獲得兩項冠軍;第2屆現代奧運會增設了200米比賽項目,美國的邱克斯貝利以22.2秒摘冠。
前五屆奧運會的400米比賽是不分道的,鑒于容易引起犯規的原因,在第五屆奧運會的400米決賽中,第一次開始分道比賽。第2屆奧運會開始才有男子200米比賽,剛開始是在直道上進行比賽,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淘汰。女子100米、200米、400米比賽項目分别在1928年第9屆、1948年第14屆和1964年第18屆奧運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二、短跑技術發展概況
短跑技術的演變和發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在短跑技術中,起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初的起跑是運動員出發時用一隻手抓住繩子,站着起跑,并利用後蹬巨石的力量沖出起跑線;到18世紀末,運動員是站在起跑點上,由裁判員喊一聲“跑”,比賽就算開始;随後,出現了各種起跑方法,如“分手起跑法”、“雙方同意起跑法”、“卧倒起跑法”等。
大約在1887年,美國田徑教練瑪爾菲受到袋鼠跳躍之前後腿彎曲姿勢的啟發,發明了“蹲踞式”起跑姿勢,并于1888年被大學生西裡西首先使用。在1896年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5名運動員采用了5種起跑方法,美國運動布克采用的“蹲踞式”起跑技術随後在全世界得以推廣。起跑器于1927年開始出現,到1929年,美國選手辛普遜首先使用了可調節的起跑器,并以9.4秒跑完100錄,直到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後兩年,起跑器才取得“合法”地位。
随着起跑米,但由于當時不準使用起跑器,隻準在地上挖穴,其成績沒有被承認為世界紀研究的不斷發展,“普通式”、“拉長式”、“接近式”等起跑方法應運而生。20世紀80年代初,田徑規則規定,短跑比賽一律采用“蹲踞式”起跑,并規定在“預備”口令發出後,運動員必須擡起臀部,由四肢支撐全身。
途中跑技術的發展經曆了20世紀初的“踏步式”跑法到芬蘭人克裡麥特創造的以腳跟先着地的“邁步式”跑法,後來又演變為以前腳掌着地的“擺動式”跑法,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塑膠跑道使用後,才形成了現代的“屈蹬式”短跑技術。
在短跑技術和成績的發展過程中,器械、場地的發展變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煤渣跑道的出現、釘鞋的出現、起跑器的使用和塑膠跑道的使用,使短跑技術和成績産生了飛躍。現代短跑技術更加強調大腿前擺較高,送髋積極,腳掌“扒地”動作輕快柔和,後蹬角度小且蹬伸有力,蹬擺配合協調而富有彈性,擺臂幅度大而向前性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