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清科舉人物之十六

明清科舉人物之十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2:57:01

西吉安府安福縣彭時家族祖籍鄱陽縣,宋哲宗年間(1086-1094),有名彭忠泰者以判官知安福縣,遂家焉。宋元之後,該家族枝繁葉茂,聞人輩出,成為當地的世家大族。彭氏自宋至清,世代甲科聯翩,特别是明代,該家族先後有彭時和彭華位居内閣執政,成為當地最富盛名的名門望族之一。

明清科舉人物之十六(明清科舉人物傳之十六)1

彭時宰相府

明清科舉人物之十六(明清科舉人物傳之十六)2

彭時故居

彭琉,彭古清孫,彭務威子,永樂十六年(1418)戊戌科進士,由翰林院編修仕至提學副使。

彭貫,彭琉從弟,正統元年(1436)丙辰科進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司佥事。

彭時,彭毓義子,彭琉侄,字純道,又字弘道,号可齋,儒籍,“自幼凝重嗜學,颕悟過人。甫長,從諸父受春秋,習舉子業,肆力羣書,淹貫經義,文有奇氣,識者異之。” 正統十三年(1448)戊辰科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翌年,郕王監國,與商辂一起入閣預機務,釋褐後一年即參與大政,前所未聞,尋進侍讀。曆官左春坊大學士兼侍讀兼翰林院學士,拜兵部尚書,成化三年(1467),《英宗實錄》修成,加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成化十一年(1475)正月,進太子少保。逾月卒,年六十,贈太師,谥文憲。

明清科舉人物之十六(明清科舉人物傳之十六)3

文淵閣大學士彭時(1416-1475)

彭時“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國,持正存大體,公退未嘗以政語子弟。有所論薦,不使其人知。燕居無惰容,服禦儉約,無聲樂之奉,非其義不取,有古大臣風。” 明大學士商辂評價其一生說:“公平生無疾言遽色,至于論辨事理,确然有定性。不喜華靡,于物尤愛惜,非其義一毫不苟取。與朋友交,久而益敬,人有善,稱道之。論薦人材,未嘗私以語人。” 著有《可齋筆記》2卷、《可齋雜記》1卷、《奏疏》1卷、《彭文憲集》4卷、《正學階梯》、《韻書正誤》等,有子三人:彭頩、彭頤、彭顯;繼子彭頹;孫彭崧、彭秉銳;曾孫彭德順。

明清科舉人物之十六(明清科舉人物傳之十六)4

彭時雕像

彭華,字彥實,号素庵,彭同升孫,彭貫子,彭時從弟,儒籍,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會元,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遷侍讀,轉日講官,進侍讀學士署詹事府事,遷詹事府少詹事,擢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詹事,成化二十一年(1485),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閣預機務,甫半年,得風疾,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輿歸其鄉。弘治九年(1496)十月卒,年六十五,訃聞,贈太子少傅,賜祭葬,谥文思。

彭華為官陰險奸詐,與大學士萬安朋比為奸,“史謂彭文思華為人險谄,用數深機莫測,阿李賢,嗾禦史劾李秉,排邢懷、陳鑒,構尹龍之獄,附李孜省以進人,至今猶講三千館閣薦彭華,大為恥笑。自成化丙午至弘治丁巳,風癱十二年而卒,人以為陰險無将之報,蓋出焦芳筆也。焦以尹龍事坐谪桂陽,雲出華意,故怨之刻骨,而謗詈甚,口若此。華雖由李孜省薦,生平之與尹直,俱在是非間,不應至此。” 纂修有《明英宗實錄》、《文華大訓》、《大明一統志》、《續資治通鑒綱目》、《寰宇通志》,著有《素庵集》10卷等傳世。子四:彭勉政、彭勉肇、彭勉敷、彭勉敬;孫三:彭師丙、彭師旦、彭端朝。

彭彥充,彭華弟,字恕齋,儒籍,天順元年(1457)丁醜科進士,仕至禮部郎中。

彭禮,字彥中(一作“恭”),彭華弟,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進士,授兵部職方司主事,遷員外郎,晉太仆寺卿,擢工部侍郎,官至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巡撫應天,“性坦夷不拘小節,與俗寡諧,然義利之辨甚嚴。” 子彭勉恺,仕至都察院照磨。

彭善,彭進鄰子,彭華從弟,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進士,官至廣東瓊州府知府。

彭夔,彭華侄,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進士,官至布政使。

彭笃福,彭時六世從孫,萬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進士,仕至信陽州知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