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嫦娥跟後羿有什麼關系

嫦娥跟後羿有什麼關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3-29 18:04:55

嫦娥跟後羿有什麼關系(嫦娥為什麼要奔月)1

5月21日5時28分,“長征四号”運載火箭成功将“鵲橋”和“龍江一号”、“龍江二号”送入預定軌道,标志着中國探月航天事業“嫦娥工程”取得關鍵性進展——載人登月的千年神話“嫦娥奔月”将成真!

“嫦娥奔月”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這個傳說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三足蟾”、“玉兔”是怎麼來的?月宮為什麼會變成了令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

“嫦娥奔月”的傳說最早出現于何時?

古佚書《歸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精”

“嫦娥奔月”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淮南子·覽冥訓》中有這麼一個說法:“譬若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意思是,羿從西王母那得到了不死之藥,姮娥偷吃後奔向月亮。羿很失望,惋惜再也搞不到神藥了。“嫦娥奔月”的傳說遂流傳開來。

嫦娥跟後羿有什麼關系(嫦娥為什麼要奔月)2

河南南陽西關出土的東漢“嫦娥奔月”畫像石

姮娥即嫦娥,因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稱。但《淮南子》所記并非最早,南朝梁蕭統編《文選·祭顔光祿文》中“涼陰掩軒,娥月寝耀”一語,下有注引《歸藏》文:“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精。”《文選·月賦》注引中也有類似說法,“昔嫦娥以不死之藥奔月。”

《歸藏》為古易書,一傳為商代的《易經》,在魏晉以後已佚傳,目前所見内容都是他人文章注引得以保存。

《歸藏》的成書時間可能在戰國初,其所記“嫦娥奔月”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文字記載。故事原本有豐富的情節,如嫦娥在奔月之前曾進行占蔔,占蔔的結果是“吉”才動身。

“嫦娥奔月”最初是怎麼來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由古史傳說中的月母“常羲”衍變而來。考古學家郭沫若便稱:“生月的嫦羲,後來變成了奔月的嫦娥。”

據《山海經·大漠西經》,常羲是天帝帝俊的妻子:“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古人認為,月亮在水中出生的,故有“浴之”的說法。

嫦娥究竟為什麼要“奔月”?

《楚辭·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傳說嫦娥的丈夫叫“羿”,就是那位“射日”英雄,注意不是“後羿”。羿與後羿是兩個人物,羿是天帝帝俊之子,而後羿是夏代有窮國的國君。

漢高誘在為《淮南子·氾論訓》“羿除天下之害,死而為宗布”一句作注時即稱:“是堯時羿”,“非有窮後羿也”。至于後世所謂“後羿射日”,則是将羿的事迹張冠李戴訛傳而來,應該是“羿射九日”才對。

嫦娥跟後羿有什麼關系(嫦娥為什麼要奔月)3

湖南長沙馬王堆一号漢墓出土的帛畫(局部),左繪内容為“嫦娥奔月”,右為嫦娥丈夫羿要射的“十日并出”。

從《歸藏》所記來看,嫦娥奔月的原始起因,是偷吃了丈夫“羿”從西王母那裡拿來的不死之藥,與“後羿”無關。

但令人不解的是:羿和嫦娥本都是天神,應已是不死之身,為何一個要向西王母讨不死之藥,一個要偷食不死之藥?

已故神話學家袁珂在其《中國古代神話》中推想,羿射九日時得罪了帝俊,被谪于凡間,成了凡人,想升天成仙,遂向西王母讨不死之藥。羿與嫦娥是夫妻,所讨的藥應該是兩人服用。而嫦娥一個人偷偷全吃掉了推測是夫妻之間出了感情問題,這可以從《楚辭·天問》中看出蛛絲馬迹。

《天問》中有這樣一句話:“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夫河伯,而妻彼雒嫔?”意思是,天帝派羿下凡,要他解除人間憂患,可他射傷河伯,還将河伯的妻子雒嫔占為己有,這就是羿“射河伯”、“妻雒嫔”說法的由來。

河伯是水神,在先秦古籍《山海經》中已出現。現代讀者可能是從摘選自《史記·滑稽列傳》的語文課文《西門豹治邺》中知道河伯的,在“河伯娶婦”的情節中,河伯是一位風流水神,已有妻子雒嫔,還讓民間每年獻美女。

羿為什麼射河伯?高誘的解釋是:“河伯溺殺人,羿射其左目。”河伯不做好事,羿遂射之。可是,已有妻子嫦娥的羿為什麼要霸占河伯的妻子雒嫔?以世俗的觀點來解釋是羿花心,因為羿與雒嫔結為新歡,失望的嫦娥才“偷藥”、“服藥”,繼而“奔月”。

但筆者從民俗學資料上又找到了新的說法:嫦娥是為避免丈夫“奪權”、亂天下才竊藥奔月的。

羿是傳說中堯時代的人物,“羿射九日”便發生在堯當政時。據《山海經·海内經》:“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高誘注《淮南子》時稱,羿有高超的射技,“能一日落九烏,繳大風,殺窫窳,斬九嬰,射河伯之知巧也。”

《中國民間故事精品庫·人物傳說卷》收錄了一個流行于浙江一帶的“嫦娥奔月”故事:羿做了“射九日”這件天大的好事後開始居功自傲,他從西王母那讨來9粒不死之藥“日頭丹”,對妻子嫦娥說:“我要把這日頭丹吃了,那時節,吐一口氣,就能把堯的江山奪來,你就可以做帝後啦。”

嫦娥覺得堯是聖明之君,欲阻止丈夫羿造反,于是偷走了日頭丹。在羿追逼之下,嫦娥被迫吃掉日頭丹。誰知服藥後無法控制,越升越高,進入了月宮,從此一個人留在了月亮上。

在這則民間傳說中,嫦娥成了給萬民百姓帶來福音的大義女子。而從《靈憲》“獨将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一語來看,嫦娥奔月确是做出極大個人犧牲的,在不見月光的晦日之夜,她承受着驚恐,獨自一人升天。嫦娥這一舉動給月亮和人間都帶來了新生,所以說“後且大昌”。

“嫦娥奔月”後月宮發生了什麼?

《靈憲》:“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

張衡《靈憲》稱:“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蠩。”蟾蠩即蟾蜍,嫦娥是個美女,“娥”字就是美好之意,在秦漢時輕盈美好者才稱“娥”。為什麼讓這麼美的女子變成蟾蜍這種癞蛤蟆?或是因其偷食仙藥,受到天帝的懲罰,并罰她制作不死之藥。

唐李商隐《寄遠》詩稱:“姮娥搗藥無時已,玉女投壺未肯休。”神話中的嫦娥化身為蟾蜍、成為“月精”而不是其他動物,恐與古人觀測月相有關,在古人眼裡,月球上的陰影部分恰似一隻蟾蜍,而且還是三足蟾。

嫦娥獨自一人奔月,還要做“搗藥女工”,實在可憐,頗受人們同情,所以後來神話中嫦娥的地位漸漸得到了提高,形象也變了,成為美麗、靈巧的月亮女神,受到人間的祭拜。

嫦娥跟後羿有什麼關系(嫦娥為什麼要奔月)4

清代版畫《廣寒宮》中的玉兔正在搗藥

她原來的“搗藥”工作,也由重新設計出的“玉兔”接任——這又有了“白兔搗藥”一說。目前中國航天“嫦娥奔月”工程中,将登月車命名為“玉兔号”便因此而來。

“白兔搗藥” 應該在漢魏時已形成,晉傅玄《拟天問》稱:“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太平禦覽·獸部十九》“兔”條引樂府歌詩也稱:“采取神藥山之端,白兔搗成蝦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再後來,又增加了“吳剛伐桂”的故事。

本來十分冷清的月宮,因為有嫦娥、三足蟾、玉兔、吳剛、桂樹等,變成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嫦娥也因為有玉兔相伴,不再冷清和孤獨——人類實現了對嫦娥的同情。

嫦娥奔月作為神話雖然本身都是虛構的,但給中國古人的“飛天夢”作了最美最浪漫的诠釋,“嫦娥奔月”從此成為“中國人飛天”的代稱。

作者 | 倪方六(有删改)

編輯 | 劉英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