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忍字頭上一把刀?人常說“忍字頭上一把刀”, 其實“忍”字頭上不止是一把刀,而是一把鋒利的刀,刀刃正架在心頭之上把“忍”字拆分即是“刃在心上”,正是遇人遇事的非常時刻,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為什麼忍字頭上一把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常說“忍字頭上一把刀”, 其實“忍”字頭上不止是一把刀,而是一把鋒利的刀,刀刃正架在心頭之上。把“忍”字拆分即是“刃在心上”,正是遇人遇事的非常時刻。
“忍”無非就是:
刃在心上,若此時将心向上頂,便會為刃所傷,心傷恐怕連性命也難保,所以隻能低頭。或者傷心之刃已然插在心頭,心在滴血卻不能反抗。
“忍”到底是處世智慧,還是民族劣根,關鍵在于什麼時候“忍”,為什麼而“忍”。我以為,“忍”不在于心頭的那把刀,而在于刀下那顆心!
第一種,雖然受到了傷害但并不觸及根本利益,隻是逞一時之快、逞一時之能,這時候就一低頭“忍”了,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這種“忍”的本質是“丢車保帥”所以不要太在意“忍”的過程和形式,曆史上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就是如此,殺了一地痞流氓又算的了什麼英雄,不過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忍”了。其實此時的壓心之刃就變成了護心之刃,将刃擋在在心頭上,損害才能降到最低。
第二種,雖然重大利益受到了損害,但是為了更為重要的、更長遠的利益,隻能選擇“忍”。 這種“忍”就是傷心之刃已插在心頭,即使心在滴血也絕不反抗,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 這種“忍”的本質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所以“忍”的過程也是韬光養晦,蓄勢待發的過程,以待來時。當然既然是權宜之計,那麼形式一旦發生變化,就無需再忍。曆史上越王勾踐即是最好的例子,勾踐屈膝投降,臣事吳王,忍辱負重,才得以有機會被赦返國,卧薪嘗膽,最終亡吳雪恥。。
“忍” 是對人的一種考驗和磨砺,縱觀曆史成大事業者往往都是忍者神龜。
至于許多人言世事,是是非非,争得不過是閑氣,都不必上升到我所說的“忍”的高度。
但是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和運用“忍”的智慧,最終在毫無原則的“忍”中喪失了做人的血性,變成了忍氣吞聲,苟延殘喘。屈原為什麼自投汨羅江而不“忍”呢?因為身處“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時代,懷王已死,楚國将亡,大勢已去。所以屈原“甯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也不願再苟活于世。所謂:舍生取義、殺生成仁。
而對普通人來說能做到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就很難得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