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撰文 / Chris、草芽君
編輯 / KY主創們
最近,朋友問我她是不是真的不會安慰人,還給我看了一張截圖——
……
不恰當的安慰方式,很可能會造成好心辦壞事的後果,給人際關系帶來災難。有時,我們會被别人的安慰氣個半死;有時,我們自己想安慰他人卻把握不好分寸,不知所措、甚至會反向引爆。
今天,我們整理了7句最常見的「有害安慰」方式,并對應給出了有效安慰的指南。快把這份“有害安慰的排雷表”,轉發給你身邊急需學習幹貨的朋友吧~
第一句
有害原因:否認情緒合理性。
父母和孩子之間,這句話很常見。權力不平等的友誼中,這句話也經常出現。說這句話可要小心,可能會安慰不成反而結仇。
“快别難過了,多大事兒”這句話裡,包含了一種輕蔑和否定。它讓被安慰者感受到,自己當下的情緒是不正當、 不合理的,你的痛苦在ta看來不值一提——而有着這樣情緒的自己是不對的,小題大做、或者不夠堅強,這種否定和蔑視,會在這句看似安慰的話語裡,被對方清晰地感覺到。
在這裡我們想告訴大家,可能有一些人真的是為了讓你覺得事情沒有你想象得那麼糟,而說這句話,有着善意的初衷。但說這句話的很多人,的确并沒有想要好好安慰你。
與此相反,我們可以采取一種有效的安慰技術——确認(Validation),告訴對方ta有權感受到當下的情緒,ta的反應是正當合理的(Carnes, 1997)。
試試這樣說:
“經曆了這樣的事情,确實會感到很難受”
“任何人面臨這樣的事都不好過”
“你的這種感覺是正常/合理的”
第二句
有害原因:明顯的敷衍。
這是一句特别能夠中止對方傾訴欲的發言。當你的朋友想和你傾訴、獲得你的理解或者詢問你的建議,你卻很快用“你加油”來答複,會讓ta感到沮喪(Marigold et al., 2014)。Ta會感到,你不想為ta付出時間、更不願意為ta投入情感,你無意了解ta的困難究竟在于哪裡,這是一種顯然的敷衍。
其實,這是人們在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通常會說的話,但确實會讓對方有種期待落空之感。其實我們可以試試這樣說——
“你覺得是什麼原因讓你不開心?”
“你在意的點是什麼?”
“有什麼我能做的能讓你感覺好一點?”
第三句
有害原因:擡高自己和指責對方。
“馬後炮式”發言哪怕本意是想要表達關心,在對方聽起來也會是一種指責——“誰讓你不聽我的”,同時也貶低了對方做判斷和做決定的能力。這種發言,也蘊含着一種 “你的痛苦剛好證明了我的正确”的無情的自戀和懲罰感。
在對方受傷害、感覺痛苦的時刻,如果我們真的關心對方,我們會知道,“自己是不是對的”并不重要,此刻最重要的是ta的感受。
試試這樣說——
“你當時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成現在這樣”
“如果是我,在當時也不一定能比你做得更好”
第四句
有害原因:轉移焦點,沒有給到對方足夠的關注,反而與對方争搶成為對話裡的“主角”。
很多人會采取“比慘”的方式來安慰朋友。然而,這其實是一種焦點轉移,把關注點從對方轉移到關注自己,會讓人感到自己的痛苦不被重視。這場對話原本應該是關于對方的,讓對方感到被重視、被關注、被愛護。對方需要的不是比誰更慘,而是有人能夠看見并承認ta們此刻的處境。
請記住不要長篇大論地展開講你自己的故事,你不需要是每一次對話的主角,安慰他人的第一步就是讓ta做主角。
你可以這樣說——
“你真的很不容易。”
“我有過類似的經曆,可能情況并不完全相同,但我多多少少可以理解你的痛苦。”
第五句
有害原因:好為人師,講道理并不能安撫到他人的情緒。
喜歡說這句話的人,有可能是因為木讷,不懂得如何在情緒上安慰他人。卻也有可能是有着高人一等的自我認知。不是說人不可以從挫折中學習,但在對方難過的時候,ta需要的是情緒上的慰藉。過于着急地要求對方從挫折中“吸取經驗、學習成長”,隻會讓對方覺得你并不愛ta,也并不真的關心ta。
共情、願意付出感同身受的努力、為ta的痛苦而痛苦,才會讓對方得到情緒的修複。學習成長,都是情緒修複完以後,更長期才需要去關注的事。而且對方才是ta自己生活的專家,我們隻需要在對方問我們意見的時候,去表達自己看到的經驗和建議,如果對方并沒有這個求教的意圖,一定不要主動去給對方講太多的道理(除非對方是你的孩子)。
這種強拉着對方講課的行為實際上入侵了對方的邊界,會導緻對方的反感、并想拉開ta和你之間的距離。
第六句
有害原因:急于解決問題,并有一定的控制嫌疑。
同情他人的人,總是滿腔熱忱地想要幫助對方,但前提必須是足夠了解對方的處境和需求(Burton, 2015)。還有一些人,堅持認為隻有自己的觀點是對的,ta們甚至會在這句話後面再加上一句:“既然你不聽我的建議,又何必來找我安慰呢?”
近幾年來,這樣的聲音在網絡上很多見,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其實對很多需要安慰的人來說,ta隻是希望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人不會評價ta,可以陪着ta,理解ta的感受。
一味給出自認為對的建議,本質是忽視人們情感性的需求,否定負面情緒的宣洩亦有價值。把求安慰場景簡化為求建議場景,甚至會讓對方感到孤獨。同理心并不意味着你必須承擔ta們的“事情”,這隻是意味着當ta們感覺糟糕時,你給ta們空間去感覺糟糕。
嘗試「陪伴型支持」。陪伴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支持,陪伴過程中幫助ta們意識到,ta們并不孤獨。同時也在陪伴過程中讓對方明白,你相信ta才是ta自己人生的專家,你相信ta能夠找到自己的力量去走出困境,而你願意一直在這兒支持ta。
有時候,對于那些需要安慰的人來說,問題解不解決不重要,你在就好。
試試這樣說——
“無論你想做什麼樣的選擇,我都會陪着你。我相信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你當前最需要的。”
第七句
有害原因:刨根問題,不尊重邊界,給關心附加條件。
詢問是合理的,但過度詢問細節有時候是一種冒犯。在安慰他人時,我們需要注意邊界。一旦越界,比如觸及到對方的隐私和一些可能難以開口訴說的問題,對方就不會再繼續交流,難以起到安慰的效果 (Manson, 2013)。
試試這樣說——
“如果你覺得不方便跟我講的話,就不用告訴我。”
“你願意告訴我的,我都會好好聽,并且為你保密。“
KY作者說:
歸根結底,當我們去安慰一個人時,我們要确保自己全情投入,把所有的關注都給到對方,你把自己作為活生生的人的真實的情感,在那一刻借給對方,陪着ta一起心碎。人有着神奇的修複力,當ta感受到有人陪着自己一起心碎的時候,ta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治愈了。
如果你還是對如何安慰他人的話語感到有些困惑,至少記住一點,安慰他人不可或缺的根基,始終是善良。有時有些人的關心和安慰附加了許多條件,有時這種關心和安慰更關于展現ta們自己。
隻要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哪怕笨拙,你的做法也會被原諒和感恩;相反,如果你無法以善良真誠為出發點去安慰他人,那麼安慰這件事會給你帶來巨大的精神消耗,同時也傷害其他人。
“我們都在尋找通往幸福的道路”,精神病學教授Dr. Waguih William IsHak說“善待他人是有效的方法。”研究發現,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會明顯更幸福和更快樂,甚至活得更久,善良也有助于減輕壓力和提高自尊,改善自己的情緒健康。
不過,在安慰他人之前,先照顧好自己。
如果我們發現我們付出了太多,或者已經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是時候退一步了。永遠不要追着一個沒有準備好接受幫助的人,也永遠堅持隻幫助那些值得被幫助的人。
好了,安慰他人,你學會了嗎?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過,出于好心想要幫同事忙,卻反而被誤會;想要安慰别人,卻弄巧成拙的情況?
而有些人卻能很快識别出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在溝通中實現他們想要的結果,并且能巧妙地化解生活中的沖突,也知道如何拒絕别人而不傷害對方的感情。
究竟是什麼帶來了這兩種不同的結果呢?
通俗的來講,就是“情商”。
有人認為一個人情商高,就是“有城府”、“心機深”,或者說是做人八面玲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被社會打磨得毫無棱角。
其實,這是對于“高情商”的誤解,那究竟什麼是情商呢?
簡單來說就是看一個人是否具有同理心,是否會換位思考,是否能很好地識别出他人的潛台詞,他人的情緒和需求,是否能很好地進行自我情緒管理等等。
情商高的人在思考的時候,往往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緒反應,意識到情緒對我們的思維造成了影響,并善于使用情緒信息來更好地做出決策。
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也成為“高情商”的人呢?推薦訂閱由KnowYourself專業心理團隊精心研發的《人生必修課之「情商成長」》。
點擊下方加入課程,每日固定更新一節,總計10節。
一起成為“情商富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