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對于心理學的影響是巨大的,以至于每每提起心理學,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人物就是他。通常,我們對他的認知就是他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強調潛意識、性本能,注重對夢的分析。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影響力不僅限于心理學内部,教育學、哲學、人類學、文學藝術、倫理學等領域都有弗洛伊德的痕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在研究精神分析之前,曾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後來在巴黎學習的時候曾跟随沙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神經病學家)學習,轉變為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在對病例研究期間,他發現了解到催眠及宣洩療法的效果,并嘗試着去學習催眠。
1889年夏,弗洛伊德到法國南錫向伯恩海姆學習。不過在學習過程中,他發現催眠療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另也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催眠,最後弗洛伊德放棄了催眠術而轉向自由聯想。不過在精神分析的各種技術裡,也都存在着一些催眠術的影子。當然,後來的人認為,弗洛伊德之所以放棄催眠,有三個原因:1、有些人無法被催眠2、弗洛伊德本身對催眠不夠熟悉;3、患者容易對催眠師産生性依賴。
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将共同研究歇斯底裡病症的成果寫成《歇斯底裡症研究》一書。這本書的出版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後來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也開始不斷發展壯大,有了《夢的解析》等其他著作。
弗洛伊德對于夢的研究最開始是對自己進行自我分析,使用自由聯想治療精神疾病的同時,他也關注着患者的夢與病的關系。後來《夢的解析》出版之前,機能主義心理學家詹姆斯還曾在美國為弗洛伊德做宣傳。對于夢的分析還有一個淵源就是,弗洛伊德小時候喜歡将自己做過的夢記下來。
追溯童年經曆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觀點,童年經曆會影響個體的未來的發展,所以他提出了人格發展的五個階段理論,包括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青春期,還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結等等,成年時期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和行為是因為在這幾個階段的固着。不過這些過于強調“性”的理論也曾遭到很多人的批評,當然,他的兩個弟子榮格和阿德勒也不太同意這種觀點。
弗洛伊德的兩個弟子的“叛變”大概是他的痛點,畢竟兩個親傳的得意門生最終都拒絕成為自己的接班人,因觀點不同而分裂。與弗洛伊德相比,榮格更強調人擁有崇高的抱負,其理論更帶有一些神秘色彩。阿德勒更強調童年經驗,強調個體的自卑情結,成為了人本主義的先驅。不過這兩個弟子的很多理論都還留有精神分析的印記。
雖然心理學對于弗洛伊德的争議很大,但是,人們不得不否認的是他對于在心理學甚至是人類發展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黧黑說:“如果一個人的偉大程度可以用他對後世的影響來衡量,那麼弗洛伊德無疑是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他是和哥白尼、達爾文并稱為人類自我認知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人。
本文參考:
黧黑《心理學史》
遲毓凱《爆笑吧!心理學大神來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心理學的知識,可以嘗試多看看相關資料,也可以試着學習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課程,學習一些系統的心理學知識。
三君院,洞見你我他!每天學一點心理,讓你更懂你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