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破傷風是常和創傷相關聯的一種特異性感染。各種類型和大小的創傷都可能受到污染,特别是開放性骨折、含鐵鏽的傷口、傷口小而深的刺傷、盲管外傷、火器傷,更易受到破傷風梭菌的污染。小兒患者以手腳刺傷多見。若以泥土、香灰、柴灰等土法敷傷口,更易緻病。
除了可能發生在各種創傷後,還可能發生于不潔條件下分娩的産婦和新生兒、非正規的人工流産術後。中耳炎、壓瘡、拔牙及宮内放環等均有引起本病的可能。因吸毒人員因使用不潔注射器靜脈注射毒品而患破傷風者亦呈增多趨勢。
緻病菌破傷風梭菌,為絕對厭氧菌,革蘭染色陽性。家畜和人的糞便中均可含菌,随糞便排出體外後,以芽胞狀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為常見,在土壤中生存數年之久。此菌對環境有很強的抗力,能耐煮沸15~90分鐘。破傷風梭菌産生毒性極強的外毒素,即神經痙攣毒素。毒素産生後,并不在局部引起炎症,而是向周圍擴散,侵入肌肉組織,并沿着與神經沖動相反的方向,向上傳遞,最終進入脊髓前角或腦幹的運動神經核。
雖然創傷傷口的污染率很高,戰場中污染率可達25%~80%,但破傷風發病率隻占污染者的1%~2%,提示發病必須具有其他因素,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環境。創傷時,破傷風梭菌可污染深部組織(如盲管外傷、深部刺傷等)。如果傷口外口較小,傷口内有壞死組織、血塊充塞,或填塞過緊、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個适合該菌生長繁殖的缺氧環境。如果同時存在需氧菌感染,後者将消耗傷口内殘留的氧氣,使本病更易于發生。
臨床表現
感染破傷風梭菌至發病,有一個潛伏期,破傷風潛伏期長短與傷口所在部位、感染情況和機體免疫狀态有關,通常為7~8天,可短至24小時或長達數月、數年。潛伏期越短者,預後越差。約90%的患者在受傷後2周内發病,新生兒破傷風的潛伏期為斷臍帶後5~7天,偶見患者在摘除體内存留多年的異物後出現破傷風症狀。
1.前軀症狀
起病較緩者,發病前可有全身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局部肌肉發緊、扯痛、反射亢進等症狀。
2.典型症狀
主要為運動神經系統脫抑制的表現,包括肌強直和肌痙攣。通常最先受影響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後順序為面部表情肌,頸、背、腹、四肢肌,最後為膈肌。肌強直的征象為張口困難和牙關緊閉,腹肌堅如闆狀,頸部強直、頭後仰,當背、腹肌同時收縮,因背部肌群較為有力,軀幹因而扭曲成弓,形成“角弓反張”或“側弓反張”。陣發性肌痙攣是在肌強直基礎上發生的,且在痙攣間期肌強直持續存在。相應的征象為蹙眉、口角下縮、咧嘴“苦笑”(面肌痙攣);喉頭阻塞、吞咽困難、嗆咳(咽肌痙攣);通氣困難、發绀、呼吸驟停(呼吸肌和膈肌痙攣);尿潴留(膀胱括約肌痙攣)。強烈的肌痙攣,可使肌斷裂,甚至發生骨折。患者死亡原因多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并發症。
上述發作可因輕微的刺激,如光、聲、接觸、飲水等而誘發,也可自發。輕型者每日肌痙攣發作不超過3次;重型者發作頻發,可數分鐘發作一次,甚至呈持續狀态。每次發作時間由數秒至數分鐘不等。
病程一般為3~4周,如積極治療、不發生特殊并發症者,發作的程度可逐步減輕,緩解期平均約1周。但肌緊張與反射亢進可繼續一段時間;恢複期還可出現一些精神症狀,如幻覺、言語、行動錯亂等,但多能自行恢複。
3.自主神經症狀
為毒素影響交感神經所緻,表現為血壓波動明顯、心率增快伴心律不齊、周圍血管收縮、大汗等。
4.特殊類型
(1)局限性破傷風 表現為創傷部位或面部咬肌的強直與痙攣。
(2)頭面部破傷風 頭部外傷所緻,面、動眼及舌下神經癱患者為癱瘓型,而非癱瘓型則出現牙關緊閉、面肌及咽肌痙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