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保存,素來是六大茶類中的熱門話題。
前些天,推送了關于白茶保存的文章,茶友的留言,十分熱鬧。
一茶友說:“白茶隔年就不能喝了,還存十年呢,早壞了吧。”
另一茶友即刻出現,回複道:“你說的是安吉白茶,文章講是福鼎白茶,兩種茶完全不一樣……”
你一言,我一句,讨論地十分熱鬧。
不枉這些年村姑陳不厭其煩地科普福鼎白茶與安吉白茶的關系,茶友們終于能縷清二者的關系。安吉白茶,是綠茶并不是白茶。福鼎白茶才是白茶。
這頭,還沒高興三分鐘,另一個問題抛出。
“冰箱存白茶,才最靠譜,管你是紅茶、綠茶還是白茶,往冰箱裡一扔,妥妥的。”
這下,得換村姑陳說上幾句,尤其是眼下年關将近,春節前後将收到各種茶禮,這個時候,可不能一股子往冰箱裡扔,會出大事情的。即便你家裡有雙開門冰箱,空間足夠寬敞,還是不提倡冰箱存茶!
具體原因,下文細細道來。
《2》
冰箱存茶,怎就成了“存茶标配”?
人類從很早的時候就已懂得,在較低的溫度下保存食品不容易腐敗。
公元前2000多年,西亞古巴比倫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就已開始在坑内堆壘冰塊以冷藏肉類。
中國在商代(公元前17世紀初一前11世紀)也已懂得用冰塊制冷保存食品了。
在中世紀,許多國家還出現過把冰塊放在特制的水櫃或石櫃内以保存食品的原始冰箱。
直到上個世紀,一種可以保持恒定低溫的制冷設備出現了,也就是現在家喻戶曉的家用電器——冰箱。
冰箱存茶被開發之處,隻有一個目的——為了不讓食物變質。
低溫狀态下,食物腐敗的速度逐步下降,不再輕易地生出黴味、異味。
有了各種食材的成功經驗,冰箱存茶橫空出世。
于茶葉而言,存在冰箱裡相當于是打了玻尿酸,可永葆青春,達到凍齡的效果。
細看冰箱,的确有過人之處。
茶葉存冰箱避免變質這一靈感,來自于日常用冰箱儲存食物。
把茶葉往冰箱裡頭一扔,萬事大吉。
但,這中間恐怕還存在某些誤會。
《3》
冰箱存茶,優質茶葉的催命符!
常言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冰箱存茶就是個活脫脫的例子。
從理論上來說,冰箱中的低溫狀态,可以避免茶葉氧化,阻礙營養物質被分解,從而讓茶葉保持新鮮的狀态。
可實際操作是:茶葉放到冰箱裡,非但沒有保持品質不變化,反倒變質了!
茶葉變質,有兩種表現。
第一:茶受潮
第二:有異味
冰箱,往往是水汽的狂歡地,冰箱内壁上,有着肉眼可見的水珠,這些水珠是一大安全隐患,将茶葉存放在其中,水汽慢慢地滲透到茶葉内部。
量變引發質變,當水汽吸收超出茶葉可承受範圍,變質也就開始了。
吸收水汽而引發的變質,速度飛快,大廈傾覆,不過片刻,但修建過程卻是耗費人力物力,着實令人心疼。
尤其是像武夷岩茶、紅茶、白茶這類對水分要求高的茶,更要與遠離冰箱。
即便是綠茶、黃茶、清香型鐵觀音這類茶葉,存放在冰箱裡,也要裡三層外三層,一層層裹好,才能稍稍放心。
冰箱存茶,除了要抵禦水汽的進攻,還要防止異味。
冰箱,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密閉的空間。在這個不通氣又局促的空間下,往往容易滋生異味。這些異味,不可描述,但就是讓人特别反感。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各種異味嚴相逼,茶在這樣的狀态下,品質能好嗎?
當然不能。
變質的茶葉,這是覆水難收,隻能丢了。
冰箱存茶,并不能一勞永逸!
真正要讓一款茶的飲用期能延長,必定是要根據茶葉的特性選擇保存方式。
孔子雲:因材施教。
存茶,何嘗不是如此。
《4》
茶葉長期保存,因材施教是上上選!
茶因制作工藝,有了六大類。
不發酵的綠茶,輕發酵的黃茶,微發酵的白茶,半發酵的烏龍茶,全發酵的紅茶,後發酵的黑茶, 六種個性迥然的茶葉,豐富日常喝茶選擇。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存茶也是一個道理,别觸碰了茶葉的逆鱗,自然不會以變質相要挾。
【綠茶保存,低溫陰涼是關鍵】
存綠茶,為什麼會将它放冰箱?根結在于為了遏制茶多酚氧化,避免茶變質。
低溫環境下,綠茶不易氧化分解,鮮爽滋味能較長時間得以保留。
其實,隻要能為綠茶尋得一個低溫的環境,同樣能讓茶葉長期存放,不必非要拘泥于存放冰箱。
不将綠茶存冰箱,還能避免水汽、異味的幹擾,降低變質的概率。
【黃茶,存放理念與綠茶如出一轍】
黃茶的存放方式,與綠茶極為相似,在低溫狀态下,茶品質不易受損。
存黃茶,同樣為其尋找一個陰涼環境即可。
【白茶,幹燥、陰涼、密封、無異味、遮光缺一不可】
白茶,是一款可以長期存放的茶類,在存放過程中,茶葉香氣、口感均有所變化。隻要保存條件到位,白茶是朝着良性方向發展,品質不會有太大變化。
白茶保存,需做到“遮光”、“密封”、“幹燥”、“無異味”、“陰涼”保存,五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在保存時,最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使用紙箱、鋁袋、塑料袋組合密封的形式,然後擇一處陰涼、幹燥、避光的房間,離牆離地保存。
【烏龍茶,密封、幹燥最為緊要】
烏龍茶中,多數人會将清香型鐵觀音存放在冰箱裡,低溫環境下,茶不易變質,還能保證茶的清香。
其餘的烏龍茶,常溫保存即可。
除了要做到常溫保存,烏龍茶的還要密封、幹燥、無異味存放。像是武夷岩茶,尤其要注意避免水分的幹擾。若是岩茶吸收了水汽,容易導緻岩茶返青,拉低茶品質,拖了後腿。
【紅茶】
紅茶保存,與白茶、武夷岩茶一緻,遮光、密封、幹燥、陰涼、無異味保存才是硬道理,存放到位的紅茶,不易變質。
倘若存茶方式不對,茶受潮又吸收異味,分分鐘變質。
【黑茶,後發酵時需要适量的水汽】
黑茶,與其他五類茶葉最為不同。
其他茶保存,講究幹燥、密封、無異味,偏偏這黑茶的後發酵,需要一定的水汽和溫度才能推動茶葉的發酵進程。若是存茶環境太幹燥,溫度台地,這些真菌無法存貨,後發酵便無法推進,如此一來,黑茶便丢失了保存的意義。
至此,我們可總結出茶葉保存的共性。(後發酵的黑茶另當别論)
第一:遮光
茶葉對光的反應很敏感。
在貯藏過程中,茶葉色素和脂類物質等會因受光的照射而發生光化學反應,導緻茶葉顔色變暗,營養物質消失,香氣、滋味明顯變差。
因此,不論我們保存的是什麼茶,都要做到遮光保存。
第二:幹燥
水分,是茶葉保存的天敵。
當茶葉中的水分含量太高,茶葉的色澤容易變褐變深,茶葉品質變劣,最後将徹底失去飲用價值。故而在保存時,要做到幹燥存放,規避水汽。
第三:密封
茶葉吸濕及吸味性強,很容易吸附空氣中水分及異味,若貯存方法稍有不當,就會在短時期内失去風味,而且愈是清發酵高清香的名貴茶葉,愈是難以保存。
為了避免出現這些不必要的損失,存茶時必定要做到密封存放。
第四:陰涼
溫度越高茶葉的陳化越快。當溫度過高時,茶葉中的營養物質被分解,當一款茶的營養物質都消失不見後,變質也就開始了。
為了避免茶葉變質,存茶時,請将茶葉置于陰涼的環境裡。
第五:無異味
茶葉容易吸收異味,這是常識。許多新買的家具、櫥櫃等,都會使用茶葉梗吸收異味。
同樣,在保存茶葉時,可要小心異味,不要給這些氣味來毀壞茶葉品質。
做到這五點,方可确保茶葉品質。
《5》
随着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心自己的健康,食品已不是為了填飽肚子,人們更看重的是它的保健功能,食品從健康型到保健型已成為必然。
茶葉作為走在前列的保健品,在一定時期内要保證其質量不受或最大限度的降低影響,有效延長茶葉保鮮期,讓消費者能夠買到色、香、味、形都保存完好的茶葉産品。
如何保證茶葉不變質,俨然是重要課題。
茶有六大類,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每種茶葉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專屬于它們的存茶秘籍。
為了能讓茶葉的風味得以延續,因茶存茶,才是最好的方式。
遮光、密封、幹燥、無異味、陰涼保存,這是基本要求。您手中的茶,存對了嗎?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