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吃貨三大難題
吃魚吐刺
吃瓜子吐殼
吃螃蟹剝殼
難題之一的吃魚吐刺,有望解決!
可謂不會吐魚刺人士福音
近日
華中農大團隊
找到控制魚刺基因
有望實現吃魚不挑刺的消息
引發廣泛關注
魚刺學名叫肌間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來。從形成來源上看,魚長刺其實就和人類長骨刺一個道理。魚刺除了在食用時的麻煩,也是大規模機械化加工的重要障礙。
據了解
華中農業大學水産學院高澤霞教授團隊
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團隊
已經分别在鳊魚、
草魚和銀鲫身上試驗了
敲除調控魚刺生長的主效基因
獲得的第一代雜合體(F0代)的
少刺魚生長良好,形态正常
習性和普通有刺魚沒有差異
消息一出,
網友的吃貨DNA動了
還有網友提出
更多大膽的想法
那會影響魚遊泳嗎
對此,@華中農大水産學院 表示,
“大可不必擔心!”
“吃貨福利”的背後,
是科研人員日複一日的
試錯和研究
(給魚拔刺簡單說來分四步走)
2012年
博士畢業不久的高澤霞
選擇了讓鳊魚有刺變無刺的課題
“創制”無刺魚的關鍵是
找到調控魚刺生長
起主要作用的基因(主效基因)
(開始第一步↓↓↓)
科研人員将每一根細刺
從鳊魚身上小心翼翼挑出來
剔掉結締組織
在降解之前
快速放進液氮保存
再快速提取RNA
快速進行基因表達
雖說是快速
但将魚刺一根根從魚身上挑出
再到基因表達完畢
整個團隊足足花了三個月時間
才提出了高質量的魚刺RNA
他們最終篩定出候選的近50個基因
(進入第二步↓↓↓)
高澤霞教授團隊
将找到的近50個基因放到
标準模式魚斑馬魚身上做驗證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
一個一個依次敲掉這些基因
看魚刺的生長有無變化、怎樣變化
驗證的過程一幹就是7年
(進入第三步↓↓↓)
2019年底的一天
“突然一下子”
主效基因出現了
這次真的是無刺斑馬魚
幾百條魚無刺的表型非常穩定
再經過幾代繁育
後代斑馬魚也都是無刺魚
而且魚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
和普通有刺魚沒有顯著差異
可以确定找到的就是主效基因
(進入第四步↓↓↓)
目前獲得的
第一代雜合體(F0代)的
少刺魚生長良好,形态正常
武漢的鳊魚兩年一成熟
鲫魚一年一成熟
再将這些成熟的雜合體少刺魚
經過純化繁殖一代
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
獲得純合體的遺傳性狀穩定的
真正無刺魚
無刺魚或将改變淡水魚養殖産業?
對于自己和團隊共同努力了将近10年的研究成果,高澤霞教授自信地說道:“相信無刺家魚将會是大宗淡水魚産業、家庭飲食結構的一次升級。”
不可否認,如果在同樣健康和好吃的前提下,無刺魚将會更具有優勢。畢竟我們早就受夠了吃一口魚,擔驚受怕找半天刺的狀況,畢竟,魚刺卡在喉嚨裡,這種難受的感覺估計很多人也是深有體會的。
不過,無刺魚想要就此成為淡水魚産業和家庭飲食結構升級的關鍵,還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和證明。但無論如何,我們多了一種選擇,可以期待科技的進步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上海新聞廣播綜合自人民日報、@華中農大水産學院等
來源: 上海新聞廣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