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7 03:40:24

居庸關在曆史上作為長城沿線的一座邊塞山地兵城,其演變不僅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而且其背後有着深刻的曆史原因。北京西北部的崇山峻嶺是京城的自然屏障,而以此為依托建築的居庸關恰是北京的門戶,其雄險的地勢以及在地理位置上與北京的逼近,決定了它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居庸關曆史的興衰,使我們可以看到2000多年以來的風雲變幻,和邊塞經濟文化的發展;而其中過街塔雲台的建築形制背後所蘊含的信息,也為元代北京曆史的研究帶來了更多參考。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京城古迹居庸疊翠話雄關)1

居庸關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01 居庸天險

北京西有西山(太行山系),北有軍都山(燕山山系);太行南起黃河,沿山西河北交界逶迤北上,與東起渤海的燕山山脈相交于北京西部的關溝,形成了北京西部的天然屏障。兩山相接處的關溝構成斷裂帶,即“陉”,居庸關所守即是太行第八陉,是蒙古高原、山西黃土高原通往華北平原的重要通道。

關溝為兩山夾峙的峽谷通道,中有一水,沿峽谷東側,從北向南婉蜓而下。東西兩山時趨時離,懸崖陡壁時陡時緩,兩側山崗層林密布,整個峽谷曲折幽深處處險阻,兩壁窄處僅可通單車匹馬,寬闊處可建關屯兵。整個關溝既可以是通途,也可以是絕谷。

坐落在關溝峽谷中的居庸關,地處絕險,曆來是萬裡長城防線上重要的關隘之一。盡管其山高路險,極難通行,但由于地理位置适中,是古代内蒙古、大同、宣化等地往北京的首選通道,是中原及沿海通往西北内陸、蒙古草原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京城古迹居庸疊翠話雄關)2

居庸關春雪圖,于志學 繪, 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

居庸關自古就有“絕險”、“天險”之稱,關于其險要地形,曆史書籍多有生動描述:

“中都之有居庸,猶秦之崤函···,蜀之劍門。山自太行迤北至此,數百裡不絕。自麓至脊,皆陡峻不可登。中間為徑者八,名之曰陉,居庸其第八陉也。”——《金史》

“絕谷累石崇墉峻壁,山岫層深,側道褊狹,林障邃險,路僅容軌。”——《水經注》

“居庸”一詞最早見于戰國時期古籍《呂氏春秋》的《有始覽·有始》篇,書中記載:“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何謂九塞?大汾、方城……居庸”。春秋戰國時期,居庸關是燕國在北方設立的一座要塞,秦稱“居庸塞”。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京城古迹居庸疊翠話雄關)3

漢居庸關出使圖(資料圖)

元代,皇帝不習慣大都的炎熱,北上避暑,居庸關成為皇帝往來大都與上都之間的駐跸之地。在這一時期,居庸關的經濟、文化和建築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飛躍。

作為禦路,關溝峽谷40裡的山路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整;作為行宮,居庸關的建築也有了一個空前的發展。當時,居庸關内建有花園、寺院和皇帝住宿的地方,并在峽谷的南北口(南口即今南口村處,北口即八達嶺)建了兩道大紅門,作為居庸關的南北大門。

公元1342年,元順帝命人在“南關紅門之内”建過街塔一座,并在其北側敕建大寶相永明寺。此後,皇帝每遷巡幸,則往往“駐跸于寺”。 作為駐跸之處,元代時居庸關已經有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有過街塔,有氣勢宏偉的永明寺、穹碑、花園、還有“旁舍棋布”的房舍和皇帝及随從人員居住的宮室建築,這些建築與峰巒、山川、樹木互相輝映,形成元時居庸關盛極一時的風貌。

02 居庸關雲台

元至正二年(1342),順帝根據藏傳佛教習慣,命人在當時的居庸關南建造過街塔,以供過往僧人或信徒等禮佛之便,至正五年建成。熊夢祥《析津志》載,“至正二年,今上始命大丞相阿魯圖、左丞相别兒怯不花創建過街塔。”

雲台位于如今居庸關關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國現存過街塔中建造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雕刻最為精美的一座,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台建築高大雄偉,上面密布的高浮磚雕圓潤流暢,造型别緻,是一座巨型的石雕藝術品,也是現存元代雕刻藝術和建築技術的優秀代表作,具有極高的曆史和藝術價值。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京城古迹居庸疊翠話雄關)4

居庸關雲台位置示意圖 (圖片來源:《北京古建文化叢書·橋塔》)

這座過街塔在元代位于居庸關關城(今上關)之南,明景泰六年(1455)在舊關南八裡之長坡店建新關城,即現在的居庸關,過街塔也才被圍在新關城内。元人所稱“三塔跨于通衢,車騎皆過其下”,是墩台上建有三塔,塔下為矩形平面的墩台,中間辟門洞,以通南北大道,因此稱為過街塔。台上三座喇嘛塔大約在明初毀去,台上另建佛殿,中經明正統八年(1443)重修佛祠為毗盧遮那佛殿,又毀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由于塔毀後建殿,明以後多稱它為“石台”“石閣”或“雲台”,并把“雲閣石台”列為“居庸八景”之一,所以居庸關過街塔的基座後來又稱居庸關雲台。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京城古迹居庸疊翠話雄關)5

券門磚雕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雲台的雕刻集中在券門和券洞内,券門成圭形,其形式是宋元以前城關門洞的常用建築做法。券頂正中刻五個曼荼羅圖樣,兩斜頂刻十佛。這些雕刻可以代表元代皇室工程石雕精品。券門兩旁刻交叉金剛杵及獅、象、卷葉花、大龍神等圖案,正中門額上刻金翅鳥王。券洞内兩側刻有四大天王,神情雄勁飛動,并刻有梵文、藏文、八思巴文、維吾爾文、漢文和西夏文六種文字的《如來心經陀羅尼》和《佛頂尊勝陀羅尼》以及咒語,多種文字同時刻在一起,在我國古代石刻中僅此一例,這也是我國元代各民族人民文化交流往來的真實寫照。雲台并刻有《造塔功德經》,末尾有:“至正五年歲次乙酉九月”的題記。

這座過街塔當時最負盛名,著名文士歐陽玄撰《過街塔銘》,稱它“為西域浮圖,下通行人”。元百招長老有詩雲:

“驅車荦确上居庸,古澗流泉拂曉風。當道朱扉司管鑰,過街白塔聳穹窿。”

03 北京的過街塔與過門塔

法海寺在香山之南,香山通八大處馬路的西邊不遠。一個很小的山寺,誰也不會上那裡去遊覽的。寺的本身在山坡上,寺門卻在寺前一裡多遠山坡底下。坐汽車走過那一帶的人,怕絕對不會看見法海寺門一類無關輕重的東西的。騎驢或走路的人,也很難得注意到在山谷碎石堆裡那一點小建築物。尤其是由遠處看,它的顔色和背景非常相似。因此看見過法海寺門的人我敢相信一定不多。

特别留意到這寺門的人,卻必定有。因為這寺門的形式是與尋常的極不相同,有圓拱門洞的城樓模樣,上邊卻頂着一座喇嘛式的塔——一個縮小的北海白塔。這奇特的形式,不是中國建築裡所常見。

……

法海寺門特點卻并不在上述諸點,石造及其年代等等,主要的卻是它的式樣與原先的居庸關相類似。從前居庸關上本有一座塔的,但因傾頹已久,無從考其形狀。不想在平郊竟有這樣一個發現。雖然在《日下舊聞考》裡法海寺隻占了兩行不重要的位置;一句輕淡的“門上有小塔”,在研究居庸關原狀的立腳點看來,卻要算個重要的材料了。

——《平郊建築雜錄》

林徽因、梁思成所著《平郊建築雜錄》中記載了北法海寺門塔的形制,并認為這一發現對居庸關過街塔原貌的考證可以起到重要參考作用。後來,宿白先生在《居庸關過街塔考稿》中繪制了居庸關過街塔的複原示意圖,又提到了彰義門、南口和盧溝橋的過街塔。而後,曹汛先生對資料中所見過的過街塔和過門塔進行了梳理,雖然其中很多都已在曆史中消失,卻仍藉由文字流傳了下來,這裡我們隻介紹較為知名的幾處。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京城古迹居庸疊翠話雄關)6

宿白先生繪制的居庸關過街塔複原示意圖 (圖片來源:《藏傳佛教過街塔和門塔》,作者曹汛)

彰義門塔

藏傳佛教過街塔和過門塔始見于元代,發祥于西藏地區,門上的塔一律為覆缽式喇嘛塔,是元代藏傳佛教的一個獨特創造。元初已開始傳入大都,又傳入其他地區,明清兩代仍有不少建造。過街塔之傳入内地見于記載者,以元大都南城彰義門塔為最早。彰義門為元代南城即金中都舊城西壁北側城門,遺址在明清南城廣安門外。元大都建成後,南城依然繁盛,南來大都者多取道南城彰義門。元人歐陽玄諷彰義門過街塔為名利關,有詩雲:

“薊門城頭過街塔,一一行人通窦間。今朝送客又還人,那忍更投名利關。”

盧溝橋過街塔

《元史·順帝紀四》記載:“至正十四年(1354)夏四月,造過街塔于盧溝橋前,命有司給物色人匠……以禦史大夫也先不花督之。”吳長元《宸垣識略》卷十三載:“元至正十四年四月造過街塔于盧溝橋。考按過街塔在西直門外迤西四十裡,距盧溝橋十餘裡,今尚存。”吳長元這一條記載,全出自《日下舊聞考》卷九二,是乾隆年間《日下舊聞考》成書時盧溝橋過街塔尚存。按《日下舊聞考》所記方位,是在盧溝橋東北十餘裡,正是南來入京的孔道上。

頤和園後山須彌靈境四大部洲過門塔

居庸關長城好去處(京城古迹居庸疊翠話雄關)7

頤和園四大部洲四座過門塔 (圖片來源:海澱宣傳)

頤和園後山須彌靈境主殿香岩宗乘之閣前建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四大部洲以四座過門塔為代表,是四座以磚石築的覆缽式塔,四塔分别用四種顔色代表佛教的“四智”,并分别冠以北俱廬洲、南瞻部洲、東勝神州和西牛賀州之名。塔的下面是一個方形台座,南北兩面開圓洞門,遊人和香客可從門洞内穿過,正是過門塔的傳統做法。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在鹹豐十年(1860)與暢春園、圓明園等一起被英法侵略軍焚毀,這四座過門塔是幸存的劫餘之物,造型精美獨特,被人們稱為紅、白、黑、綠四塔,今天去頤和園後山仍可得見。

參考資料

[1]北京古建研究所. 北京古建文化叢書·橋塔[M].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4.

[2]曹汛.藏傳佛教過街塔和門塔[J].中國建築史論彙刊,2009(00):18-36.

[3]張曦沐. 明長城居庸關研究[D].天津大學,2005.

本内容由北京印迹平台整理制作,轉載請注明出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