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關于做事的經典語句

道德經關于做事的經典語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10:11:17

老子《道德經》第九章道德用四個排比句描述了四種自然現象,繼而引申出本章的核心思想——功成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這段話的意思是:手裡拿着的熱水杯子,與其将它倒滿,不如适可而止,否則就會撒出來燙到手。如果把一根鐵棒打磨地非常尖銳,反而容易折斷而不能長期保存。就算擁有滿堂金玉,到頭來卻沒有人保得住。擁有富貴榮華而驕橫自負,就容易招來禍患。因此,做人一定要知道功成身退,這是天之道。

道德經關于做事的經典語句(功成身退就是要盡力而為)1

每次讀到《道德經》的這個章節,我常常會聯想到與老子同時代的另一位名人,即越國大将軍範蠡,他采取韬光養晦之術,幫助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蒙騙吳王夫差,而最終一舉擊敗吳國。成功之後,範蠡功成身退,最終不僅保全了自己,而且還成為中國曆史上的一代巨富。

老子在本章中所說的五句話,每一句都能在吳王、越王和範蠡的故事中得到對應。所以,我一直感覺老子在本章中所表述的思想觀點可能就是受到這段曆史故事的啟發而得出吧。

範蠡比老子大35歲,他助越王滅吳之時,正是老子苦苦探求天地根源之時

範蠡是春秋末期楚國人,出生于公元前536年,比老子大35歲。範蠡出身于一個農民之家,從目前可查考的資料來看,無法知道他出生時的家庭具體情況,但可以推測應該不是衣食不足的貧寒之家,否則就無法解釋他年輕時的博學多才。20歲時,在當地鄉裡已經頗有才名的範蠡結識宛令文種,并成為知己。春秋時期還沒有實行郡縣制,宛令應該是相當于縣一級的地方首長,是個不小的官了。所以,範蠡能夠同這麼大的領導結為朋友,應該也不是一般群衆。

道德經關于做事的經典語句(功成身退就是要盡力而為)2

但是,據一些野史資料記錄,範蠡同文種認識卻是頗費心機,還自導自演了一出“三顧茅廬”的喜劇。據說,有一次文種宛令帶隊出巡,正在體察民情時突然從旁邊竄出一個衣冠不整的人對着他狂學狂學狗叫,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但還沒等細問,那個人已經被儀仗兵推搡到一邊去了。但是,文種對這個奇怪的學狗叫之人念念不忘,回到衙門立即差遣小吏拿着他的名貼去拜訪,但卻吃了閉門羹,範蠡拒之不見;這時宛令大人開始感覺到這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便親自乘車運程拜訪,範蠡仍然不見;于是文種隻帶小童徒步前往第三次求見,這次範蠡再未托大,而是穿上整齊的衣服立在家門口 恭迎。後邊的故事應該同劉備見到諸葛亮之後差不多,肯定是相見恨晚,英雄所見略同了。

不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如何,但從這一點也可以側面反映出範蠡在年輕時就已經是一個有謀略、善經營、知進退的人了。

道德經關于做事的經典語句(功成身退就是要盡力而為)3

範蠡同文種結識後,因為他們都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而志同道合。但是,楚國有一條政治暗律就是非貴族不得入仕,這就限制了範蠡的進一步發展,加之當時的楚國政治黑暗,身在官場的文種也感到壓抑,于是兩個不謀而合,一同棄楚投奔了越王勾踐。之後,兩個人都得到了越王的重用而成為肱骨之臣。

公元前494年,範蠡已經42歲。這裡的越國在二人的輔佐下已經呈現出國家富足的局面,正好吳王夫差意欲攻打越國,勾踐就想先發制人,提前向吳國發動攻擊。但是,範蠡卻認為此時的越國還不能同吳抗衡,便建議勾踐向吳國議而避免沖突。當時,他勸谏越王時的一段話同老子的思想不謀而合: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可惜這裡的勾踐已經十分膨脹,根本聽不進範蠡的忠告,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要不是範蠡再次進谏同吳王簽下屈辱的協議,不僅勾踐要身首異處,連越國也就滅國滅種了。這不正是後來老子《道德經》第九章中的觀點“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嗎?

更為有趣的是,這個時候的吳國也上演了一出伍子胥勸夫差的大戲。吳國打敗越國之後,勾踐許夫差以大師的金錢美女來換取自己的性命。同範蠡輔佐勾踐一樣,正在輔佐夫差的伍子胥建議“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就是勸夫差不要貪圖那些錢财和美女,而應該一舉将越國滅亡。但遺憾的是夫差同樣沒有采納,而養癰遺患最終導緻不可收拾的後果。這又應了老子關于”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的思想觀點。

道德經關于做事的經典語句(功成身退就是要盡力而為)4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我不細說了。萍鄉蠡甘願陪同勾踐履行同吳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自願為夫差作奴,受盡了屈辱。但是,這時的範蠡實際卻是勾踐的精神支柱,他一方面不斷鼓勵勾踐忍辱負重,讨好夫差,另一方面讓勾踐安排在國内主持工作的文種努力發展經濟,時刻備戰,這樣就達到了正面蒙蔽夫差,背後卻磨刀嚯嚯的兩條戰線。最後的實踐證明範蠡的策略是成功的,因為最後的一戰不僅讓勾踐前恥盡雪,而且一舉滅掉了夫差的他的吳國。但是,我們應該由衷地敬佩範蠡,在吳國亡國奴期間,勾踐尚且用那樣卑賤的行為來讨好夫差,作為奴之臣的範蠡的境遇就可想而知,所以,任何一個偉大的成功者都有其過人的忍耐能力。

勾踐成功後,自然要獎賞有功之臣,但此時的範蠡當之無愧的應該受到最高獎勵。但是,範蠡在功成名就之後卻選擇了逃避,他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帶着金銀細軟逃到了勾踐找不到的地方了。後來傳說他化名姓為鸱夷子皮,遨遊于七十二峰之間。遊山玩水之後,開始經商并暴富,晚年定居于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号“陶朱公”。在後來的中國曆史上,範蠡不僅成為中國商人的祖師爺,還被民間譽為十二個财神之一。

道德經關于做事的經典語句(功成身退就是要盡力而為)5

而他的好朋友文種,因為在勾踐和範蠡遠在吳國作亡國奴時在家主持工作,不僅發展了經濟,而且還為後來的越吳之戰作了充分準備,可以說他的功勞來亞于範蠡。範蠡出逃之前曾經勸說文種也要離開勾踐,但文種卻沒有聽從,終于為勾踐所害。

範蠡和文種在幫助勾踐取得成功後,因為采取了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而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結局,也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老子“功成身退”思想作了完美诠釋。

此時的老子剛剛20多歲年齡,正是人生最好的時候,他那時應該已經任職周王朝的國家圖書館館長一職了,他正在博覽群書的同時努力地思考着天地萬物的本源問題,也許範蠡的“功成身退”給他帶來了重要的啟示,給他完成《道德經》提供了許多思想素材

老子的思想和範蠡的智慧給我們提供了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三要三不要”

老子《道德經》81章幾乎全是為古代統治者提供的治世法則,很多東西即使可以應用于現實生活也顯得比較牽強,唯有這個第九章,裡邊的内容卻是全部講述人道智慧,尤其“功成身退”的思想不僅适用于古今大小管理層,而且對普通老百姓也一樣具有借鑒意義。

道德經關于做事的經典語句(功成身退就是要盡力而為)6

(一)要盡力而為,不要遇難就退。很多人學習《道德經》都認為老子思想消極,凡事先講退縮和不作為,但他主張“功成身退”卻首先要有“功”。而要取得前期的“功”,就必須盡自己的能力,積極去争取,而不是一開始就不作為,如果自己根本就沒有邁開步子,那樣就不存在身退的問題了。這就要求人們一定要在政策法律允許的範圍内,盡自己體力、精力之極限去打拼,去創造和積累。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一代,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當前的好政策,抓住一切機會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切不可一遇困難和挫折就退縮,那樣就永遠也不會達到老子所謂的“功成”。

(二)要量力而行,不要螳臂當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自身條件,有些是适合自己做的,有些就不适合,有些事在别人做起來很輕松,但對自己可能就是不可拿走的鴻溝。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要憑自己的能力,通過努力可以實現,而不要好高務遠,一開始就确定不切實際的目标,那樣不僅不可能實現,而且如果勉強而為就會傷害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年輕人更不要光想着同馬雲看齊,要首先在自己身邊的成功人士中選擇榜樣,循序漸進,一步步向山頂走,誰能說等自己到了中老年時不會成為馬雲第二呢。

(三)要适可而止,不要貪得無厭。現代人名利思想太重,往往這山看着那山高,生活困難時想衣食無憂,衣食無憂時想名利雙全,永遠都沒有滿足的時候。而大凡那些頓悟了人生,成為終南山的隐士高人,大多是經曆了人生的起伏才看破了紅塵,可對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做人一定要學習老子的思想,借鑒範蠡的智慧,要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麼,這當然包括短期的、長期的,階段的和終極的,而當自己一旦實現了或者是基本實現了自己心中既定的小目标,就一定要适可而止,果斷地停下,這樣才會終生幸福。否則,就會總是處于對自己的否定之中,永遠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到頭來,弄不好就會一場 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