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
屬于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
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
也不在過去停留......
這是被稱為藝術天才的黎巴嫩作家詩人紀伯倫的散文詩《緻孩子》,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詩,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隻是借由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無論他們有多小,他們的内心都深藏着一個廣闊的世界,就像一個具有魔法的水晶球,包容了大千世界,包容了縱橫宇宙。
周末,參加了搜狐觀劇團的活動,在中間劇場觀看了多媒體創意舞台劇《那個小孩》,這部劇改編自80後華人本家郭婧的獲獎繪本《獨生小孩》,這部繪本榮獲了《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兒童繪本。
導演是米蘭達和加西亞,制作人潘藝。這部劇前後曆經了2年時間創作,采用的是真人和虛拟動畫交互表演的方式,舞台上采用裸眼3D技術,有孩子們喜歡的人偶型,唯美的動畫影像,雖然整場都沒有多少台詞和旁白,最多的台詞就是媽媽,媽媽,但坐在我後邊的小女孩一直笑得非常開心,清脆的笑聲讓我也忍不住嘴角上揚。
《那個小孩》就像是你,是我,是我們中間的每個人,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獨自一個人呆着的時候,我們的内心世界裡翻騰着無數的幻想,就像平靜的海面下的波濤洶湧,但沒有人知道,大人們忙于為生活奔波,無暇顧及小孩子的内心,而這部多媒體創意劇《那個小孩》走進了那個小孩的内心,将他們無比豐富的内心用一個可愛的“偶小孩”表現出來。
這個小孩獨自在家裡打開收音機,不斷地換台嗨歌,收音機還經常性地壞掉,他用各種方式讓收音機發出正常聲音;他披上毛巾化身為勇士與空氣戰鬥,當所有的花樣都玩過之後,他想起了親愛的姥姥,他用拼音歪歪扭扭地寫上:wo yao qu zhao lao lao 了。他離開了家,小小的身影面對穿梭的汽車時,他害怕無助又彷徨,他走向公交站時,又懷着對姥姥的渴望,一路上他遇到小麋鹿,遇到比他更愛哭的找媽媽的娃娃,遇到非常漂亮的雲朵,也遇到黑漆漆的大森林,其實,這些都是他豐富的内心世界。
在心理學上,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一種現象叫“泛靈現象”,是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他們會将沒有生命的個體當成有情感可以交流的朋友,而且會自言自語與“它們”交談,比如,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會把自己身邊的布娃娃當做最好的朋友,會學着大人的樣子讓它乖,會告訴它自己發生的一切,有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哭鬧時,帶着自己最愛的布娃娃就會好很多,很有安全感。
這就是孩子的“泛靈現象”,孩子在3、4歲時就會進入這個時期,他們對生命并沒有很清晰的認知,會把自己最親近的一切都當做有生命的,3歲的寶寶會認為一切都是有生命的,4歲寶寶會認為能動的就是有生命,5歲寶寶開始認知到,自己能主動動的,是有生命的。
在兒童身上都會普遍出現,也就是将沒有生命的個體當成是一種有情感有生命的朋友,并且還會下意識地去和他們進行交流。6、7歲的孩子也會有豐富的想象的世界。
《那個小孩》很細膩地表現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孤獨、憧憬、渴望、柔軟......
我的一個朋友媽媽是幼兒園園長,小時候她的媽媽為了工作,經常是讓她自己拿着一串鑰匙回家,那時候的她很小,其實内心非常害怕,樓道裡發出一點聲響都會讓她害怕,讓她膽戰心驚,但她從來沒有對媽媽說過這種感覺,的确,回想我們小時候,其實都有着那麼多豐富的内心世界,大人們是不懂的。
而現在,《那個小孩》懂你!懂你過去做小孩時的内心,也懂你現在的孩子的内心!
你是獨一無二的,你的小孩也是獨一無二的!
不僅僅是在那個有魔法的水晶球裡,也在我們這個世界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