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個發散性提問:
“喝不同的茶葉,要不要用不同的茶具?”
比如,泡綠茶用玻璃杯,泡大紅袍用蓋碗。
這有什麼依據嗎?還是說,一切僅僅是經驗之談?
背後的一切,說來話長。
不同茶葉之間,風味特征不同,适應的茶具類型也不相同。
因為功能性、美觀性、體驗感有所差異,不同茶葉用不同茶具沖泡,更能領略喝茶的樂趣。
因為場合不同,辦公室喝茶、在家喝茶、出門旅途喝茶、對公招待用茶,泡茶條件不一,茶具選擇自然會有差别。
XX茶用哪種茶具沖泡?這個問題找不出标準答案。
唯有多嘗試、多對比,才能找出符合自己口味的“最優解”!
《2》
泡綠茶,玻璃杯比較主流。
在圈内,除了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個例外,絕大部分的綠茶外形相對細嫩。
品嘗綠茶時,有一道重要流程是欣賞外形。
用玻璃杯泡,能欣賞綠茶在熱水中慢慢舒展的身姿。
或沉或浮的茶舞之間,能帶來極佳的視覺享受,增加飲茶趣味。
再說,玻璃杯泡綠茶,優勢多多。
玻璃材質細膩,不吸附茶香,能完整呈現綠茶的清新馥郁茶香。
基礎款式的玻璃杯家家戶戶都有,入手成本低,簡單親民。
綠茶作為大宗茶葉,市場占有率高。
用玻璃泡茶,抛開上投、中投、下投等細節不談,幾乎不講究複雜技巧。
人人都能用杯泡出一杯清香盈盈的茶湯,獲得片刻放松。
不論是在辦公室喝茶,還是和朋友慢慢喝下午茶都能适用,運用範圍廣。
論日常養護,材質光滑的玻璃杯,清洗起來也比較省心。
不像鐵壺那樣易鏽,也沒有紫砂壺“一壺一茶”的繁瑣說法,簡單又實用。
滋味清新清鮮的綠茶如果用紫砂壺泡,且不說看不到茶葉慢慢舒展的實時動态,還會存在吸香、吸味之嫌,有損茶味清鮮!
至于蓋碗泡綠茶,倒是可以嘗試。
用白瓷蓋碗或玻璃蓋碗泡綠茶,也能喝到一杯清新原味的茶湯。
隻不過,蓋碗泡茶需要配套公道杯、茶杯、茶盤等。
比起玻璃杯的“随手泡”,準備流程稍微繁瑣一些罷了。
《3》
泡白茶,優先考慮蓋碗。
近兩年,經常看到這樣的主播帶貨。
賣老白茶,買一送五,買滿300元還可以送一把焖茶壺。
泡茶時,扔一小片餅茶進入壺内。
加入沸水後悶上半天,随時想喝就倒出一杯,非常方便。
這種主打“悶不苦”為賣點的老白茶,俘獲了不少入門級茶客芳心。
平心而論,真不建議大家照這麼喝茶。
因為所謂的焖燒壺,不過是換了馬甲的暖水瓶。
白茶裡,好茶不需要悶泡。
悶上半天才能出來茶味的老白茶,内質匮乏、茶味單薄,品質太遜!
沖泡白茶時,基礎款式的白瓷蓋碗,百搭又方便。
不吸香、不吸味、碗沿寬窄适中,采用三指握碗法時,不必擔心燙手。
泡茶時握在兩側碗沿上,合上蓋能輕松快速傾倒茶湯,瀝幹茶水。
逐次沖泡間,能還原一泡好茶每一道茶湯的完整風采。
再說用蓋碗泡茶,還能聞蓋香、觀看葉底等,實用性極佳!
休閑時分,可以考慮煮茶壺煮茶。
白茶可以煮着喝,但前提是得有一定存茶年份。
新白茶不适宜煮,實在想煮,選老白茶更好。
為了煮一次茶,需要準備的茶具也不複雜。
主要是煮茶壺、煮茶爐兩個方向。
煮茶壺,選耐高溫的玻璃壺即可。
煮茶爐子的話,現代居家生活裡,選電陶爐會更加穩妥!
内質豐沛的老白茶,可用蓋碗沖泡,也可以考慮煮茶。
茶味豐富、格外耐泡的好茶,甚至還可以先用蓋碗泡淡之後,再将葉底煮上一兩壺茶湯,徹底榨幹每一分茶味。
《4》
紅茶的沖泡,方法多樣。
有茶友提起,他在辦公室裡放了玻璃“一人壺”,泡紅茶很方便。
往壺内投一小撮幹茶,加入熱水浸泡。
随時想喝了,再倒入小杯慢慢細品。
既能體現飲茶的儀式感,又不用擔心茶味被泡濃(前提是投茶量不多)。
在辦公場合時,這種方便又簡單的泡茶法子,的确妙得很。
但平時在家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用蓋碗或者茶壺逐次沖泡。
還是那句話,蓋碗泡茶更百搭實用。
茶湯倒出速度快,出湯利落,能迅速瀝幹。
能揭蓋聞蓋香,也能将葉底情況看得一清二楚。
試茶時,具體茶香、茶味表現可以一覽無遺,徹底洞悉。
用玻璃杯泡、或者所謂的“一人壺”悶泡。
由于它們的容量比蓋碗大得多,泡了一兩次後再加水進去,頓時索然無味,不耐泡。
倒不如用蓋碗逐次沖泡時,細細品味六、七沖左右的茶湯滋味來得好。
再退一步看,即便不選蓋碗。
按泡功夫茶的方式,用茶壺(紫砂壺、陶瓷壺等)逐次沖泡。
泡茶待客,遠比玻璃杯泡更能拿得出手!
《5》
岩茶、鐵觀音、單叢茶等烏龍茶,講究功夫茶泡法。
“主泡茶具”要麼選蓋碗,要麼選茶壺。
但是要注意,茶具容量不宜太大。
大蓋碗、大茶壺等,聚香效果差。
将一泡茶投入後會将茶味稀釋,難以呈現完美茶味效果。
另外,需要逐次出湯,及時實現茶水分離。
逐次沖泡下,内質豐沛的好茶,起碼七沖、八沖不變淡。
喝下午茶時,拿出一泡肉桂(屬于岩茶),泡出一道細品一道。
慢慢消磨兩三個小時的悠閑時光,不成問題。
但是喝岩茶,不建議用玻璃杯泡。
尤其是正岩好茶,隻用玻璃杯浸泡,實在浪費。
同時,更不建議用保溫杯泡茶。
不論哪種茶,直接用保溫杯泡,在長時間高溫悶熱下。
最後倒出來的茶湯,難以體現出香清甘活的風采!
之前有茶友過來咨詢,自己一個人喝茶,遇到特别耐泡的岩茶,泡到後面總是喝不完。
試問,能不用将後幾沖尾水泡出來,倒入保溫杯裡。這樣在出門跑步鍛煉時,也能喝到不錯的茶味。
自然是可以的,物盡其用,才能不浪費。
最後,再聊一聊煮茶。
包括武夷岩茶在内,在茶圈内,各式烏龍茶很少直接推薦煮茶。
實在要煮,将蓋碗内泡淡的葉底取出來煮。
殘留在葉底最後的滋味物質,最後煮上一兩壺茶水也不成問題!
《6》
茶具選擇,沒有标準模闆。
為了追求簡單、簡便,直接用大杯泡茶,倒也無妨。
若是為了體現風雅,倒是可以精心準備一方茶空間,布置不同風格的茶席,精心泡茶飲用。
但回歸喝茶本質,器物的選擇,要從實用出發。
挑選茶器的最基礎原則,在于一個“潔”字。
幹淨、整潔的茶具,才能喝出好茶的原味。
如果一套白瓷茶具,每次泡茶後都沒有及時徹底清洗。等到下次泡茶再随手用熱水沖一遍,茶杯内壁布滿斑斑污漬,看着就影響喝茶心情。
如果一個自帶過濾網的公道杯,濾網上布滿髒垢,湊近去聞甚至還有悶味,此時再将好茶倒進去,豈不是明珠蒙塵?
如果一把很貴的紫砂老壺,表面上包裹着一層均勻的茶漬(名其曰包漿),甚至打開壺蓋,還能聞到一股灰塵般的刺鼻悶味,那就更不适合用了。
說到底,茶具幹淨衛生,才是喝好茶的基礎。
就像穿衣打扮,不論荊钗布裙,還是華冠麗服。
幹淨與整潔,才是最本質的要求!
更多關于茶具的知識蓋碗、茶壺、飄逸杯,茶具種類繁多,為何“萬能茶具”會是蓋碗?
新手喝白茶,要準備哪些茶具?幹貨分享,4件基礎茶具一個不能少
茶桌上常備的四類茶具,蓋碗、煮茶壺、公道杯、茶杯,該如何挑選
擔心茶桌上鬧尴尬?這11種茶具不妨先認全,能讓你提高喝茶的段位
喝白茶、岩茶、紅茶、綠茶時,如何為你的好茶,挑選适合的茶具?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