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更多精彩内容
為什麼孩子一學習就犯困?
不僅是正在“學海泛舟”的學生,這個千古難題也一直困擾着長大成人的我們。在無數個失眠的夜晚,數羊、安眠藥……都比不過少年時代,夏日午後那一堂老師侃侃而談的數學課,更快地讓我們迅速進入夢鄉。
在近期的《奇葩說》中,一場名為“孩子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家長該不該和老師理論?”的辯論中,正方辯手陳銘就提到了一個關于學習犯困的有趣觀點。
“一個人如果老在困的時候學習,未來他一學習,就困!”——盡管這麼引用心理學理論來解釋這個觀點不是很嚴謹,但是勝在角度清奇,而且邏輯自洽,一下子就戳中了大家的痛點,赢得了廣泛共鳴,當晚就直接沖上了熱搜。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在早期的學習階段,“學習”與“睡眠”建立了聯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條件反射。
說到底,這個鍋還得“童年的深夜”來背。
在你們未來漫長的人生當中,
有無數個一捧起書就會困的,
午後、清晨或者傍晚,
不怪你們,
都怪那些童年的深夜惹的禍~
不過,仔細想想,深夜的書桌前,作業和手機不可兼得。
為什麼孩子深夜寫作業就犯困,玩手機倒是很精神?
越晚,越玩,越興奮?“手機”和“睡眠”怎麼就産生不了條件反射呢?
不可否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睡商”和智商都很重要。良好的睡眠質量為孩子提供滿滿精神能量,讓大腦更好地吸收知識。
除此之外,能夠影響孩子學習質量的因素,歸根結底,還是學習興趣。如果對一件事情缺乏熱愛,那麼所有的行為都将失去意義,變成一種乏味且無聊的重複勞動。
需求先于動力,隻有激發出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才能夠産生内在的學習動力,感到學習是一件有價值的事情,哪怕遇到挫折,也會覺得為了自己熱愛、追求的目标,這是值得的經曆。
讓孩子試着進入“心流”狀态吧
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flow)的概念。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态——這種狀态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并且擅長的事情時,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比如爬山、遊泳、打球、玩遊戲、閱讀還有工作的時候。
很明顯,心流是一種專注力的極緻表現,這種理想的狀态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習效率最大化。有趣的是,“心流”不受年齡的限制,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心流”的體驗。
那麼,如何進入這種“心流”狀态呢?
01
學習=痛苦?切勿先入為主
受教育大環境的影響,我們國人常常把學習默認為一件痛苦的事情。
“十年寒窗”、“學海無涯苦作舟”,“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等等都暗含着“苦讀”的意味。
有的時候,有些信心不足的孩子覺得學習辛苦,不是沒有找到真正适合的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很早就被植入了“學習=痛苦”的觀念。
帶着這樣先入為主的信念去學習,一遇到作業上的難題,再加上稍有不慎,父母就挑剔和責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也會大大減弱。
02
調整任務難度,建立學習勝任感
學業上的挫折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幫助孩子跨過這道坎呢?
當孩子在面對高于或者低于他當前學習能力的任務時,往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學習動力缺乏。
太簡單的題目嫌無聊,太難的題目又做不下去,隻有當任務的難度與孩子現有的學習能力相匹配時,才能很好地進入“心流”狀态。
而最好的匹配是難度比自身的能力高一點點,正所謂:“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給孩子留有一定的探索、發揮的空間,又不至于達不到。當孩子陷入挫折情境中時,激發出學習勝任感,即“我可以勝任這件事”,“努努力,我是可以做到的啊”。
有的家長沉迷于要求孩子超前發展。比如:讓孩子越年級刷題,做極限難度的考題;參加遠超于孩子認知水平的競技類比賽等。一開始,孩子還會因取得不凡的成績暫時獲得成就感,但是時間一長,便會因超前發展需要付出超出常人N倍的精力,以及犧牲同齡人應有的生活為代價,逐漸失去對這項技能或者學習的積極性。
03
明确目标與即時回饋
“心流”體驗之所以能達到完全的投入,是因為目标明确,而且能得到即時的回饋。
一名網球選手永遠清楚下一步該怎麼做:把球打回到對手的球場上。每次擊中球,他都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下一步的角度和力度該如何調整,甚至,對手可能會給出怎樣的布局,他都了然于心 。
沿着垂直的岩壁向上攀爬的人,心中的目标非常簡單:爬到山頂,不要中途掉下去。一小時又一小時過去了,他每一秒鐘都接到信息,确認自己沒有偏離基本目标。
因此,當孩子一學習就犯困時,可能是由于學習目标遲遲未達成,已經對缺乏及時反饋的過程産生了倦怠感。
此時,要想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就需要家長協助孩子一起建立學習反饋機制。
例如,借用上一步提到的目标拆解法:可以将一篇課文的背誦時間由5分鐘、10分鐘、15分鐘依次遞增,每個時間段背誦完畢後都立刻進行回憶,及時掌握自己的背誦成果是否有效。就算背誦成功率不高,但是有背誦時間限制這個前提,再加上每一次背誦都得到了及時反饋,哪怕背誦成果不如意,孩子也不會太過于失去信心。
參考資料: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美〕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中信出版社,2017-11
圖&封面/源網絡
“陽光家長學院”
有育兒煩惱,可以給我們留言
發現“分享”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