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的曆史上,東漢的地位有些特殊。它并非像南宋和北宋之間的關系一樣,而是另一個大一統的朝代。雖然東漢沒有漢武帝這樣的千古一帝,然而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也是一個百年一遇的賢明君主。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東漢的衰敗非常迅速,我們基本上沒聽說過東漢的什麼壯舉,它就迅速衰敗了,接下來就是著名的三國時代。
東漢的曆史真的這麼蒼白嗎?
實際上不是,東漢也有許多光芒萬丈的功績。比如真正把匈奴趕出漠北的王朝,就是東漢,和封狼居胥齊名的勒石燕然就發生在東漢。我們現在都知道的那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是東漢流傳下來的。但是因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弊端,東漢王朝迅速就衰敗了下去,再也沒有回天之力。
一首流傳在東漢中後期的童謠似乎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州郡記,如霹靂,得诏書,但挂壁。”
這話的意思是說,州郡的文書一旦下發,就要迅速執行,但是皇帝下達了诏書,就算束之高閣也沒有什麼不可以。這首童謠反映出的根本問題是,東漢時期門閥氏族的發展,已經将皇權實際意義上架空了。門閥氏族的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但是它們真的對一個朝代造成威脅,則是從東漢時期開始的。
然而,這個“大鍋”真的要追溯的話,還要從西漢年間說起。
在古代的“重農抑商”政策下,商人雖然生活優渥,但是地位并不高,為了穩定農耕生産,西漢執行了對商人的一系列限制政策,比如禁止商人及其後代做官,商人不能乘車,甚至連絲綢衣服也不能在外面穿。這一系列政策到了漢武帝後期發生了逆轉。由于漢武帝窮兵黩武,造成了國庫收入的緊張,為此漢武帝放寬了對商人的限制,甚至允許商人以糧食和金錢為代價獲得官職。一下子有衆多富豪進入了仕途,并一發不可收拾。
在強大經濟實力的支持下,這些富商巨賈在朝廷上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大,到了西漢後期,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士族集團,他們手握财富,不少子弟擔任要職,很難徹底鏟除。西漢甚至還執行了“舉孝廉”和恩蔭制,讓這些門閥士族掌握了選拔官吏的大權。
就連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也是依賴豪強地主的勢力才建立了東漢王朝。可以說東漢的衰敗,早就被埋下了隐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