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濃,天微涼,勿忘添衣裳
今天12時08分,我們在秋風習習中,迎來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氣——白露。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秋老虎”漸行漸遠,一個清清爽爽的秋天來了。
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
白露代表着暑熱的結束,是秋季由悶熱變為涼爽的轉折點。在季節交替之間,湧現出許多健康食物及特色民俗。白露的到來,引發了網民熱烈讨論。新浪微博話題#白露#閱讀量近6億,讨論量超50萬。
新華睿思數據顯示,網民對“白露”節氣讨論的相關話題中,“養生”熱度最高,達93.24,補腎氣、潤肺氣、預防秋燥、長秋膘、保暖等成為網民的最大關切。“白露收殘暑,清風襯晚霞”,白露節氣後的涼爽“氣候”也深受網民期待,輿論熱度達91.02,“白露,讓秋天終于放開了夏天的手”“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愛美秋”等留言充分表達了網民喜悅的心情。此外,與白露相關的習俗(如祭禹王、打棗、吃龍眼等)、白露三候(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以及白露的由來也備受網民關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通常代表着萬物随寒氣增長而逐漸成熟、蕭落。此節氣一到,網民紛紛借助古詩來表達辭夏迎秋的心情。
在這個“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的季節,“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成為最廣為流傳的詩句,熱度值為85.71。白露一到,常常勾起人們的鄉愁,望着皎潔的月光,伴着初秋的微風,大家紛紛發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感慨。
詩和歌,總是難以分割。古代詩詞與現代民謠在寄予情思之時總有異曲同工之處,每每讀到“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此般詩句,總會使人不禁吟唱“林深時見鹿,老樹陪古屋;清晨時見鹿,青草沾雨露”的民謠曲調,仿佛秋天的露水從古至今都讓清晨的微涼更加清晰。
白露時節,除了清晨的雨露,陪伴人們的還有湖邊的秋風。白居易在《南湖晚秋》中寫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他望着露水微降的湖景,抒發出内心的凄涼。也許一些分别是在八、九月,離别是思念的愁;不知這秋天可有嫩綠的垂柳,親吻着你額頭……
白露已至,你,是怎樣的心情?
(數據統計時間:2020年9月6日14:00-9月7日14:00)
策劃:孫巍、吳新麗
監制:朱永磊
作者:陳澤西
設計:吳國晨
數據分析:胡樂滿
編輯:田欣佳、郭芮男
《睿思一刻》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新華網大數據中心聯合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新華網《睿思一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