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體内濕氣排濕的方法

體内濕氣排濕的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16:23:42

濕氣過重,會引起身體的肥胖,渾身乏力,皮膚上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朋友會出現實際過重的情況,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一些去濕的好辦法,小妙招祛除體内之濕、室内保持幹爽,防外濕,飲食調理,祛内濕。

《中醫濕病證治學》一書中指出:濕非一病、百病兼之。比如說風濕性關節炎、濕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帶下、痛風、洩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濕邪有關。可見,水液代謝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廣泛性。

另外,濕又分為内濕、外濕。外濕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濕,如雲、雨、霧、露,生活中的眼鏡上的水汽,包括空氣中的濕度。外界的濕度增加了,也是個緻病因素。比如說霧露特别大的時候,空氣流動的慢了,在空氣中懸浮的微顆粒,粉塵就多。呼吸後容易産生疾病。房子裡容易長黴,容易引起過敏,特别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悶熱。濕度大,出汗後不能很好的蒸發,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種重要的散熱方式,從而調節體溫,但如果不能很好蒸發,就不能達到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溫高濕的情況下,溫度可能還沒有達到那麼高,但你都感覺很難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斷體内是否有濕邪呢?

體内有濕氣的13種表現:

1.頭發愛出油、面部油亮

2. 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 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 睡覺打呼噜,痰多,咳嗽

5. 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沖掉)

6. 感到累,連說話都懶得說,沒勁兒

7. 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後反彈

8. 臉色蒼白,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9. 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10. 耳内濕(耳禅濕)毛發粗糙,易脫落

11. 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

12.女性陰部潮濕(瘙癢異味)菌類腐敗,男性陰囊潮濕。

13.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男性陽痿早洩。

如有以上1~2種症狀,要引起注意了,說明體内有濕氣。

濕氣稱得上是“萬惡之源”,遇寒成濕寒,預熱為濕熱,遇風則化為風濕,這三種“濕”入侵人體,易導緻消化道、泌尿系統以及皮膚等多個部位的問題。

體内濕氣排濕的方法(小妙招祛除體内之濕)1

濕氣重

7大部位最受傷

消化道:影響食欲,不想吃東西,還會出現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馬桶壁。

泌尿系統:體内濕氣重,細菌滋生,易導緻泌尿系統感染。

皮膚:濕氣過大會刺激皮膚大力散熱,負擔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瘡、皮炎、濕疹、癬都會不請自來。

關節:濕氣入侵關節,則關節酸痛、沉重、活動不利,痛處固定。

頭部:濕氣入侵頭部,則出現頭暈、犯困、頭重如裹。

胸腹部:濕氣滞留胸腹部,則出現胸悶、胃脹。

下肢:濕氣往下走,可出現下肢水腫、交期等症狀。

小妙招 祛除體内之濕

室内保持幹爽,防外濕

人體内産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内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緻濕氣入侵體内。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尤其是回南天裡,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于外面。

其次,别穿沒有幹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的水分,吹幹頭發。還要避免淋雨,别讓水分濕氣包裹着身體。最好能夠買一台烘幹機,把家裡的毛巾、衣服等都烘幹後再穿着。

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内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使用空調、抽濕機等,使得室内空氣幹爽,免得濕氣滞留室内。

飲食調理,祛内濕

脾虛濕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應健脾去濕,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徑。由于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要補脾。對于内濕不重的人,在飲食上,健脾祛濕,多吃鲫魚、胡蘿蔔、蘋果、淮山等,能慢慢緩解。

脾虛:可用瘦肉、豬骨,任選北芪、黨參、白芍、茯苓等藥材一起煲湯飲用。

祛濕:昏昏欲睡、困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實、扁豆、赤小豆等煲湯飲用。

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蘿蔔、涼瓜等清肝瀉火。

飲食清淡适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産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适量運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方法,特使是長期呆在空調房中的白領,通過運動流汗祛除體内多餘的濕氣,對于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堅持适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纾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