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點半,年逾六旬的甯夏固原市原州區中河鄉油坊村“兔司令”馬希禮已在山腳下的兔場裡忙活起來,配飼料、喂兔子、掃兔舍……春節期間,他每天在兔舍裡要待四個小時。
“這個卯兔春節,我們一家人在兔場過了個團圓年,盼着兔年好運似長龍,家庭和睦多興隆。”馬希禮說。
兔子繁殖能力強、養殖周期短,産業見效快、市場好,馬希禮瞄準這一緻富路子,養兔将近20年,是當地有名的“兔司令”。這幾年,兔場存欄量一直穩定在3000多隻,其中種兔200隻,全是自繁自育,由他和老伴兒兩人看顧。
春節期間,馬希禮照常看顧兔子。(受訪者供圖)
“一隻種兔年産40隻小兔,200隻種兔最多時能産1萬隻小兔。小兔三四個月就能出欄,去年一年我出欄了6000多隻。”馬希禮說,兔子大多銷往四川,除去人工、飼草料、物流等成本,年均純收入超過10萬元。
小時候弟兄多、家裡窮,馬希禮一天書也沒念過,長大後當過小商販,也開過雜貨店。但憑借肉兔養殖,他不僅被聘為科技特派員、緻富帶頭人,還四處開辦養兔小課堂,成為遠近皆知的“馬老師”;還給兩個兒子娶了媳婦、買了車房,日子過得越來越殷實。
“家中養兔,不愁緻富,我現在收入來源主要就是養兔子。”馬希禮一邊笑道,一邊打開兔籠仔細端詳着“産房裡”的仔兔,一團團“雪白”抱在一起,平添幾分節日的溫情與喜樂。
春節期間,馬希禮兔舍裡出生剛一周的仔兔。(受訪者供圖)
家養三隻兔,不愁油鹽醋;家養十隻兔,不愁棉和布;家養百隻兔,走上緻富路。這句在養兔人間廣泛流傳的順口溜是馬希禮生活變化的寫照,也是“90後”返鄉青年母子龍回村創業的動力。
家住原州區官廳鎮程兒山村的母子龍從小在農村長大,難以割舍的鄉村情懷讓他放棄了城裡的工作,決定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在多番觀摩調研後,2019年他以每隻平均150元的價格購入80隻種兔,零基礎學習養兔。
圖為母子龍的兔舍。(受訪者供圖)
盡管早期兔子成活率低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和信心受損,但年輕人不服輸的沖勁讓母子龍堅持了下來。通過線上聽理論、線下學技術,以各種方式自學配料、配種等,他從“外行”跨入“内行”。如今母子龍在家門口蓋了一個飼料棚、兩間兔舍,一人養着2000多隻兔子。
母兔發情、仔兔撫育、公兔管理、飼料配比……提及肉兔養殖關鍵技術,這個年輕人頭頭是道。“肉兔養殖就像一塊好的手表,每一步都必須精密。這裡面學問很大,要保證兔子從出生到出欄,70天内所有事情都幹完,這樣利潤才能拿到手。去年肉兔市場較好,自己全年純收入9萬多元。”母子龍說。
春節期間,母子龍喂養兔子。(受訪者供圖)
兔年已至,馬希禮最大的心願是養好兔子,賣好價錢,而母子龍則“兔”謀更多:兔舍要擴建、兔子要擴量、設備要補齊……“兔産業還包含很多,除了養殖,還有飼料、食品加工等,我想把兔子當成一個事業來做,努力發展這些周邊産業。”母子龍說。(記者謝建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