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測密度放盆裡
大部分人覺得金剛拿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扔到盆裡,看看金剛密度如何。
其實看密度完全不需要下水,在手上掂量一下就夠了。菩提子是天然果實,有一定油性在,那可比後天的大寶強多了!
浸泡過的金剛勢必會散失一定的油性,而且對于新手來說泡完水不懂得保養,對于泡完水還未刷到包漿的金剛籽在幹燥季節拿出室外特别容易開裂。
【誤區二】買金剛主要買瓣
不同瓣數的金剛代表不同含義,有招财有平安等等。這塊沒有什麼太大問題,自古以來所有産品價值體現都是遵循物以稀為貴這句話,所以瓣數多于五瓣或者少于五瓣都屬于稀少物品。
可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買金剛不能光看瓣數,更主要的還是紋路、皮質、密度、大小等因素。不要把瓣數作為買金剛的唯一标準。
【誤區三】紅皮一定比黃皮好
其實在尼泊爾金剛沒有紅黃皮之分,隻是不同季節不同雨水大小導緻了籽的顔色不一緻。
國人之所以炒作紅皮主要是急功近利的心态作怪,紅皮能在短時間内看出盤玩效果,黃皮則需要很久。其實盤的時間長了都會非常好,是我們世俗的心多了太多分别念導緻的。
【關于色差】
色差是盤金剛最經常碰到的問題,色差屬于很正常的現象。所謂色差也就是籽的密度不統一,在盤玩過程中有些籽變色快些,有些變色慢些。
同棵樹産籽也不一定在同一時間成熟下籽。所以不用太糾結,幾乎不存在整條金剛一點色差沒有,隻是色差大小問題。刷一段時間把顔色一樣地排在一起,深色少刷,淺色多刷多盤,時間長了就會慢慢減小色差。
【金剛首選幹刷清理】
如果到手的大金剛本身都比較幹淨了,就沒必要再下水清理了,幹刷效果相對更好,新的一串小金剛拿到手裡即使再難清理也不要下水,也不要用鋼絲刷清理,因為小金剛刺較細鋼絲刷很容易刷斷刺,隻用硬毛的鬃毛刷幹刷,實在清理不掉的用鈎針挑出來。
【金剛下水清理】
有些大金剛因為縫隙比較大殘留物太久,幹刷确實很難刷得很幹淨,那就用溫水浸泡大金剛5-10分鐘時間,隻要金剛表皮的殘留果肉微微松軟,能刷掉殘肉即可。
細小的孔細縫隙内浸泡不掉的殘留物,在水裡用鋼刷繼續輕輕敲打金剛表層,将孔細縫隙内殘物差不多都敲出後,用力甩幹水份,用幹毛巾擦幹金剛然後用鬃毛刷及時刷去表面反堿物質。
不建議長久浸泡,注意清理後及時刷至包漿沒包漿前盡量少帶去外面見風或者接觸空調風吹,謹防開裂嚴重。
【盤玩技巧】
不上油,淨手盤,深棕色硬毛鬃毛刷幹刷,刷至少一個月以上再上手盤,如果手很愛出汗建議戴白手套盤,采用刷盤結合的方式。
工具采用深棕色硬毛鬃毛刷,用這個刷主要因為這種鬃毛刷是用的黑豬毛,動物毛發中帶有一些油脂,更容易讓金剛包漿。都是為了讓金剛表面産生氧化層,逐漸形成包漿。需要給它點時間慢慢氧化。七分刷三分盤,這樣養出來的金剛必定會是一條精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