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機,“低頭族”随處可見。隻要一拿起手機,各種好玩的應有盡有,時光也不知不覺從指間流逝。古人沒有這些智能化設備,又是怎麼消磨時間的呢?
其實,古代有各類趣味十足的遊戲,或能益智,或能鍛煉身心,有些甚至還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祖先們的日常消遣,遠比我們想象中豐富得多。今天,我們重回一次古代,看看他們平時都有什麼遊戲可玩。
紙鸢
古代的小朋友都喜歡玩什麼呢?我猜,估計是放紙鸢。“鸢”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風筝。以前天上沒有飛機,一片開闊無阻,可以随意找個空地放風筝,不像現在有諸多限制,好不自在快活。小孩子成群結隊,追着風筝跑啊笑啊,想想就開心: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清代詩人高鼎閑居農村時,在春日裡的一天,看見孩童們早早放學回來,就一起結伴玩耍,趁着東風把風筝放飛藍天。農曆二月間,因春的來臨處處生機盎然,再加上天真活潑的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更使得這春日風光美好又有活力。
相傳人類最早的風筝,來自墨子用木頭制成的木鳥。風筝曾經作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存在,後來由于制作風筝的材質曆經變化,特别是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做風筝,因此稱為“紙鸢”。漸漸地,放風筝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戶外活動,就連《清明上河圖》也有描繪放風筝的景象。直到今天,風筝還在繼續創新發展,像山東濰坊每年都會舉辦風筝節,繼承傳統之餘又有新的演變,吸引了衆多海内外遊客前來觀賞。
蹴鞠
中國古代有一項體育運動項目源遠流長,那就是蹴鞠,類似于我們今天所說的足球。蹴鞠不僅具有很強的娛樂性,還可作為軍中練兵之用,強身健體之餘亦充滿趣味。此外,玩蹴鞠不分男女,明代翰林史官錢福就描寫過這樣的場景:
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蛾眉柳帶煙。
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
幾回蹴罷嬌無力,恨殺長安美少年。
這首《蹴鞠》生動形象地記叙了一場古代的女子足球比賽。場上的少女們全身心投入到蹴鞠競賽當中,揮汗如雨,英姿飒爽,身手矯健,一招一式有闆有眼,頗有巾帼不讓須眉之勢。我們從詩中仿佛看到運動員在賽場中飛揚青春,觀衆則在場下盡情地為她們加油呐喊,場面熱鬧非凡。
王維也寫過類似這種極富青春朝氣的場景: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裡。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大好春日,風景秀麗,人們以蹴鞠、蕩秋千為樂。詩人時不時就看到那高高飛起的蹴鞠和秋千,别人玩得高興,他看得也高興,被少年人無憂無慮的樣子所感染,沉浸在悠閑歡樂的氛圍中。生機勃勃的春天,果然是出遊的好時機啊!
投壺
古時候有不少寓教于樂的活動,比如投壺。投壺是士大夫宴飲時會玩的遊戲,規則是在一定距離之外要把箭投向壺裡,以投中多的為勝。宋代的劉子翚曾在《投壺》一詩中寫道:
暇日賓月集,投壺雅戲同。
傍觀驚妙手,一失廢前功。
禮盛周垂憲,詞誇晉起戎。
區區論勝負,轉眼事還空。
在士大夫群體中,投壺是賓客雲集宴飲時的一種消遣方式,被大家視為高雅的娛樂項目。投的人全神貫注,盡顯各種出衆技巧,看的人也跟着緊張起來,或驚歎于他人的高超投壺能力,或為投壺者一時失手而惋惜。這種輕松休閑的遊戲,既不用過度消耗腦力,也無需耗費體力,極大地豐富了古人的文化生活。
投壺最開始來源于射禮,“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在漫長的發展演變中,投壺逐漸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方式,民間也有這類活動出現。當然,直到今天,類似投壺的遊戲依然存在,隻是相比起古代兼具的道德教化功能,現在的玩法更強調娛樂性,而其背後的文化底蘊與内涵,卻早已難見蹤影。
圍棋
說起古代寓教于樂的遊戲,怎少得了圍棋。圍棋曆史十分悠久,相傳為堯所造,古代稱為“弈”,可謂是棋類的鼻祖。圍棋後來傳播到其他國家,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既是傳統的益智類遊戲,也是國際賽事的項目之一。此外,圍棋也适合修身養性:
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
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
白居易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描寫了兩位僧人對弈時的畫面。居住在深山中的僧人與世無争,閑來無事就下棋來消磨時間。山中環境無比清靜,隻聽得他倆落下棋子的聲音,或偶有幾聲讨論,但此外便是一片寂靜。如此遠離塵俗,讓白居易心神向往。
宋代詩人黃庭堅也曾以圍棋為題材,創作了文學作品:
偶無公事負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樂,手談勝與俗人言。
簿書堆積塵生案,車馬淹留客在門。
戰勝将驕疑必敗,果然終取敵兵翻。
在偶無公事的時候,黃庭堅與同僚忙裡偷閑下起了棋。兩人都沉浸在對弈當中,對外面的事情渾然不覺。因這兩人棋藝旗鼓相當,對弈過程中他們的心情更是跌宕起伏,整首詩充分呈現出圍棋獨特的魅力。詩人還從下棋的過程中,對“驕兵必敗”、“多疑必失”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雖說古代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但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頭百姓,都在漫漫曆史中創造了不少調劑身心、寓教于樂的遊戲。有的遊戲既繼承傳統又實現了創新發展,有的或許已經消失在時間的浩瀚煙海裡,但其背後蘊含的中華文化豐富内涵,卻始終影響着我們,伴随我們前行。
作者:小柴,喜音樂美食,愛電影品茗,隻想快快樂樂過日子,不想唯唯諾諾度一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