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實現高水平科技是自立自強的底氣

實現高水平科技是自立自強的底氣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1 09:05:05

實現高水平科技是自立自強的底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1

發射前的長征五号B運載火箭。圖片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實現高水平科技是自立自強的底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2

“墨子号”量子衛星模型(2020年攝)。新華社發

實現高水平科技是自立自強的底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3

福建省一家企業的汽車玻璃生産車間内,機械手在生産線上作業(2021年攝)。新華社發

【聚焦】

又前進一位,全球第11名!這是不久前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裡中國的排名。從十年前第34名到如今第11名,中國開啟了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黨的二十大代表紛紛表示,要勇于擔當,以科技報國的決心、自立自強的信心、堅持堅守的恒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提供科技支撐。

自主創新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

幾天前,“天宮課堂”第三課繼續在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天宮”開講,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問天實驗艙授課。這堂太空授課,成為代表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實踐證明,科技自立自強是航天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代表親眼見證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對此深有體會,“中國航天被國外封鎖了60多年,國際空間站更是将中國排除在外。我們必須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獨立自主打造世界先進水平空間站,堅決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僅是“天宮”遨遊,這些年來我們還有“北鬥”指路、“嫦娥”探月、“天問”探火……“踐行着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中國航天進入創新發展的‘快車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科技委主任李得天代表頗為自豪。

同樣,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芳華代表也在見證科技自立自強的力量。她說,在氣象科技領域,我國逐步建成世界先進的“地—空—天”綜合立體氣象觀測系統,建成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完整數值預報體系,成為唯一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自主系統的發展中國家。

“目前,我們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華龍一号’已處于國際第一梯隊,‘玲龍一号’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小型壓水堆核電技術。”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王叢林代表告訴記者,中國核電及其裝備的發展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部分“領跑”。

對于科技自立自強,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前沿計量科學中心主任屈繼峰代表的感受是國際話語權顯著提升。

我國自主研制的铯原子噴泉鐘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基本物理常數測定結果應用于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的重新定義,主導全球絕對重力儀國際比對,率先提出并聯合主導新冠病毒核酸和單抗國際計量比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計量科技成果大量湧現,國際話語權不斷提升,在制定計量領域國際規則時有了更多中國聲音和中國貢獻。”他說。

目前,我國形成了全方位支撐發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創新整體布局。我們既是國際前沿創新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貢獻者。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自立自強,給了我們更多底氣。

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改革促創新,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對此,代表們紛紛點贊。

“近年來,我國出台的許多科技體制改革重大政策舉措有效地改善了科技創新環境,激發了創新活力。‘摘帽子’‘破四唯’,以創新價值、創新能力和崗位貢獻論英雄正成為科技界的共識,科研人員逐步享受到科技體制改革帶來的紅利。在新的評價導向及一系列保障措施下,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專注于長周期、高價值的原創性研究。”張芳華代表談道。

王叢林代表為“揭榜挂帥”制拍手叫好。“‘揭榜挂帥’制為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他說,“揭榜挂帥”制體現了問題導向的科技研發思路,攻關成效明顯,後續還要進一步加強重大需求遴選,堅決打破創新要素流動壁壘。

屈繼峰代表對《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幹意見》印象深刻,“切實為科研人員松了綁”。他告訴記者,在最近的科研項目申報過程中,預算書編制比之前明顯簡化,下放預算調劑、經費“包幹制”等措施有利于大家按照科研需要靈活配置經費開展研究。

“減輕事務性負擔,同時加大對科技創新突出團隊成員的績效激勵力度,這些措施都讓我們能夠更加心無旁骛地投入科研工作。”他說。

科技體制改革,正是要讓更多科技工作者“坐住冷闆凳,下得苦功夫”。據科技部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部署的143項改革任務全面完成,《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2021—2023年)》出台,一環扣一環,一輪接一輪地推動改革不斷深入。

“改革就是要把科技人員從煩瑣、不必要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中去。”作為長期堅持在科研一線的航天工作者,李得天代表的感受很有代表性。他說,正是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機制、激勵約束機制,以創新價值、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為航天事業自立自強奠定了基礎。

以舍我其誰的決心追求自立自強

良好的創新生态正在逐漸形成,科技工作者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了更多信心。

李得天代表至今記得多年前“吃過無數閉門羹”——随着我國空間探測活動從地面到近地軌道、再到宇宙深空,真空測試計量需求也逐步延伸到極高真空範圍,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超高/極高真空計量标準。“當時,這些領域是我國的短闆,國外對此高築技術壁壘。”他說。

他們埋頭苦幹5年,最終攻克了室溫條件下極高真空獲得和校準的技術瓶頸,将國際最高水平提升了兩個數量級。“今天,我們已經能夠主導國際标準的制定,部分創新技術已經被國際同行參考和引用。”李得天代表說,他們由此更加堅定決心走自主創新道路,“核心技術讨不來要不來”。

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這樣的事例越來越多。計量科技領域亦是如此,目前我國獲國際互認的校準測量能力達到1816項,已經位于國際領先行列。但屈繼峰代表認為,仍要保持清醒和謙遜。

“我們還存在集成創新多、原理創新少,用于基标準核心組件的部分元器件、高端儀表還不能實現完全自主可控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們在基礎前沿領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高,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方面部分技術能力尚有差距。”他說。

李得天代表有着類似看法。“随着航天強國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真空技術伴随航天發展也将進入‘無人區’,面臨‘制高點’,無路可循、無人可随将成為常态,必須立足科技自立自強,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和勇氣,不斷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

是的,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可自得自滿,還需要更大的魄力和勇氣。“科技自立自強,就是要有舍我其誰的決心。”李得天代表的話,擲地有聲。

将個人奮鬥與曆史進程深度融合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既需要為國為民的決心和擔當,也需要勇攀高峰的膽識和智慧。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在原創能力、高端人才、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闆弱項。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途上,我們既要抓住重要發展機遇,也要應對一系列風險挑戰。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從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範圍推進。科技工作者要增強自信,以實幹搶抓創新先機。”楊宏代表向記者表示,他所在的空間站建造團隊獨立自主完成了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在軌驗證階段任務,正在進行在軌組裝建造任務,為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圓滿收官而奮戰。

王叢林代表說,要全面分析創新和基礎科研“堵點”“痛點”,凝練出關鍵技術和卡脖子“雙清單”并逐項突破。張芳華代表也認為,要在關鍵核心技術、破除“卡脖子”風險上集中攻關、堅定突破。

“同時,進一步調動和保護好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張芳華代表說,氣象科技工作者要瞄準國家發展需求和科技前沿趨勢,以提高氣象預報預測和服務能力為核心目标,對制約業務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持續、系統攻關。

屈繼峰代表認為,要重視戰略前沿技術的前瞻部署,通過超前謀劃掌握主動權。遵循科技創新規律,有計劃分梯次逐步推進科研工作。他還特别提到,要重視高端科學儀器的自主創新,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先行基礎。

“本着科技報國的初心使命和‘十年磨一劍’的科學精神,科技工作者既要大膽創新,更要嚴謹求實。”屈繼峰代表呼籲。

在李得天代表看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接續奮鬥。“将自身專業與時代需要深度結合,将個人奮鬥與曆史進程深度融合,持續深耕自身領域、自身專業,切實擔負起曆史賦予的使命!”

(本報記者 陳海波 張雲 張蕾 崔興毅)

來源: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