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官方旗艦店足力健老款男式正品

官方旗艦店足力健老款男式正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9:16:37

官方旗艦店足力健老款男式正品(斯凱奇至尊足力健)1

0

1992年的一天。

羅伯特·格林伯格和他的兒子,被自己所供職的公司幹掉了。

一夜之間,整個家庭失去了兩個收入來源。

父子倆抱頭痛哭。

隻能含淚拿着董事會給的5500萬美元,痛苦的過上了财務自由的生活。

魔幻嗎?

更魔幻的是,老羅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兼老闆。

他被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LA.gear裁掉了。

他兒子也在一夜之間從公司太子爺淪為待業青年。

一周後,全家一緻決定,重新創業,暴打把自己趕走的LA.gear。

說來也巧,無論中美,老羅都是連續創業者。

新創立的這家公司,被取名為斯凱奇(Skechers)。

斯凱奇創立之始,就是為了雪刷之前老闆被自己家公司開除的恥辱。

如果說足力健屬于國内中老年人。

那麼斯凱奇,就是人類的足力健。

1

老羅的公司L.A. Gear,是一家運動鞋服公司。

對标的,是當時如日中天冉冉升起的耐克。

L.A. Gear很激進。

聽說NBA巨星“天勾”賈巴爾最火?簽他。

唱歌的邁克爾·傑克遜最火?簽。

甚至連虛拟偶像也不放過。

電影ET外星人當時最火,也簽。

1990年底,L.A.Gear營收達到巅峰,運動鞋市場份額和耐克、銳步呈三足鼎立之勢。

此時這個新銳品牌進入運動鞋領域僅僅五年時間。

眼瞅着就要成仙了。

但湯師爺說過。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人跑得太快,就很容易摔倒。

在一次全國矚目的高中聯賽轉播中,一位穿着L.A.Gear的運動員的鞋底掉了,掉了,掉了,衆目睽睽之下……掉了。

還把人家絆倒了……

所有人都傻了眼。

競争對手開始在辦公室練習滑跪慶祝。

然後,對手火上澆油。

媒體紛紛圍剿。

很快,噩運來臨。

庫存積壓,公司虧損。

創始人老羅成為了背鍋俠,被趕出公司。

2

人一旦輸過一次大的,就會變得格外謹慎。

穢土轉生的斯凱奇幾乎跳過L.A.Gear踩過的所有坑。

老羅先是找到了台灣省的代工廠大力蔔集團做代工,保證了質量,至少不會再出現把鞋跟搞掉的情況。

第二,走鞋海戰術。

什麼鞋都做。

覆蓋到所有的穿鞋人群。

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市場策略,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古典大數據算法。

我也不知道哪款鞋能成為爆款,那就先狂推。市場給答案以後,就加大生産。

甚至不能說是一種運動鞋服品牌,更精準的說法是鞋服品牌。

官方旗艦店足力健老款男式正品(斯凱奇至尊足力健)2

這是斯凱奇官網上的鞋子。

你覺得它們和運動有什麼關系嗎?

并沒有。

足力健,美國足力健。

第三,不亂花錢了。

當時,主流的頭部運動鞋服品牌都會去綁定某一項競技運動。

比如耐克綁定了跑步,阿迪達斯綁定了足球,彪馬綁定了F1方程式和網球,銳步綁定了橄榄球和曲棍球。

它們通過贊助頂級體育明星和頂級運動賽事來提升溢價能力,賣出高價。

毛利高了,就繼續把錢投入到賽事上。

你贊助世界杯,我就贊助NBA,你要贊助國家隊,我就贊助地方隊。

卷。

但不是想贊助就贊助的。

你得有亮點,有真的能打動那些運動員的需求點。

還得設計好看,穿出去不能掉價。

為了拿下世界杯各參賽足球隊,耐克阿迪彪馬反在設計上非常拼,要好看要亮眼,還要體現本國風土人情。

搞技術,搶賽事,搞設計,都需要錢。

大把大把的錢。

耐克2022财年年報顯示,

其銷售和管理費用率為31.7%。

其中大量的費用就是贊助賽事和球星的。

人家有錢,你沒錢。

你怎麼卷?

所以決定不卷。

斯凱奇隻拿出銷售收入8%-10%用于營銷。

當然,除了沒錢和人家卷以外,留給斯凱奇的運動品類也幾乎沒有了。

想卷,也沒有機會卷。

斯凱奇幹脆就省錢,省成本。

先苟着再說。

别剛花大錢贊助了頂級球星,鞋跟又掉了。

因為過去積累的經銷商資源以及供應鍊上的優勢,老羅的新牌子很快就上道了。

1995年洛杉矶開設第一家斯凱奇門店,1996年銷售額突破一億美元。

3

一個新的消費品如果殺出來的話,一定是趕上了時代的紅利。

一定是有新的需求産生。

斯凱奇就是這樣的幸運者。

在斯凱奇創立的時候,美國正在流行一種全新的穿搭風格。

頹廢風。

風格寬松,中性,弱化身體曲線,追求随意、簡單。

大号T恤,褪色的牛仔褲,格子襯衫。

講白了,就是反精緻,反時尚。

我特别喜歡這個。

因為我200斤。

頹廢風可以讓我有個找回自尊的理由。

頹廢風具體起源于哪裡呢?

西雅圖。

那麼西雅圖有什麼企業呢?

微軟,亞馬遜。

美國五大科技股占了倆。

碼農勢力開始崛起。他們上班壓根兒就不需要穿西裝,不需要穿牛頭皮鞋,不需要打領帶。

他們有新的穿衣/鞋需求。

不精緻可以,但是得舒服。

這也特别和我相似,我就是到了互聯網公司才覺得穿衣自由了,當年我在銀行上班的時候,200多斤外加一身西裝,到哪都像是去考察的。

和東海岸華爾街的精英們不同的是,碼農們往往并不追求激烈的對抗性競技運動。

他們最常見的運動是:

走路。

巧了嘛,這不是,還沒有哪個鞋服品牌跟【走路】綁定在一起。

這也正常。

誰要是和【走路】聯系到一起,那不就承認自己技術差嗎?

那,你們卷你們的,我就選擇【走】。

斯凱奇讓自己成為了【走路】這個“運動”的代表。

所有人講到斯凱奇的鞋,都有一個核心感受。

不是很好看,也不是很精緻,但穿起來,真舒服。

巧了,足力健也是。

嚴格來說,走路對鞋的質量要求,既高,也不高。

高的地方在于,雖然不跑步,但人長時間穿着,對鞋有支撐性要求。

不高的地方在于,這些挑戰其實從技術上實現成本不高。

雖然搞鞋海,但斯凱奇第一個重點主打的品類是【休閑女鞋】以及【童鞋】。

好巧不巧,此時L.A.Gear也砍掉了專業運動鞋業務,隻保留了休閑女鞋和童鞋。

冤家路窄,直球對決。

斯凱奇高歌猛進,L.A.Gear一敗再敗,毫無還手之力。

1998年,斯凱奇公開發行1.151億美元股票成功上市。

L.A. Gear宣布破産。

斯凱奇戰勝了自己的第一個競争對手。

4P理論,第一個P是product,産品。

很多人對這個P的理解是,産品要無敵。

錯了,不需要絕對無敵。

隻需要相對無敵,發揮比較優勢。

産品不一定要最好,但是一定要在你那個賽道裡做到最好。

如果一條大路已經人滿為患,那就換一條小道。

雖然不好走,雖然毛利低,但是沒有人搶。

選擇對了産品,選擇對了市場需求,選擇對了生态位,那就赢了一大半。

4

當時所有品牌都開始和速度,和力量挂鈎。

耐克,阿迪,銳步,彪馬,美津濃。

當最頂級的運動員都穿這個,你要賣便宜了,消費者還怕呢。

所以不能便宜,不能便宜,不能便宜。

便宜,會毀了這套商業邏輯的根基。

可是。

對于運動員來說,鞋子是他們的生産工具,确實需要最耐磨、提升自己競技能力的産品。

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每天抽出一個小時運動,已經算是非常頻繁的業餘運動愛好者了。

大多數人一周可能隻是鍛煉幾個小時而已。

他們需要這麼頂配的鞋子嗎?

不需要。

所以,市場上需要一個價格上絕對【便宜且舒服的鞋子】。

斯凱奇,找準了這個市場空白。

便宜,斯凱奇真的便宜。

當然,不隻是美國便宜,在中國更便宜。

一個經典的關于斯凱奇的段子是。

你好不容易講價花了300買了一雙斯凱奇,但在網店轉眼一看活動180,當你下單收到後,發現現在隻要140,兩雙。

便宜,從來都是核心競争力。

而斯凱奇便宜 舒服,則是大殺器。

5

但這隻是開始,此時的斯凱奇還是個“小不點”。

如何讓人知道一個新興的小品牌?

砸錢買廣告。

你可以不贊助頂級賽事,可以不簽約頂級球星,但是你還是得打廣告,請代言人。

這并不沖突。

要省錢,并不代表不花錢。

廣告的一個很大的作用是:讓人覺得你便宜同時不low。

可口可樂搞活動1塊多錢一罐,便宜,但人家打廣告從來都是潮流和酷和年輕和極限。

決口不提實惠。

因為。

廣告的一個很大的作用是:讓人覺得你便宜同時不low。

你要給潛在的消費者找借口。

你們不買耐克,不買阿迪,不是因為你們買不起喔,也不是因為你們在競技運動上沒有追求。

不是因為力量弱,也不是因為速度慢,不是因為不愛運動。

而是想成為人群裡的那束光。

能夠穿我們鞋子的消費者,都不是盲從的人群,而是很有主見。

上市第二年,斯凱奇簽約了紅遍全球的小甜甜布蘭妮。

斯凱奇的代言人從來都和其他鞋服領域的人不太一樣,别的品牌喜歡簽約運動明星。

而斯凱奇選的代言人大部分都和運動沒有什麼關系。

除了布蘭妮以外,還有羅伯.勞,阿什莉辛普森,以及美國偶像的冠軍大衛庫克,甚至還包括金卡戴珊。

目的就是,向年輕人灌輸我最潮,我最酷。

即使在經濟疲軟的泡沫時代,斯凱奇也願意為廣告支付上千萬美元。

雖然這比起頭部品牌來說,并不多。

4P理論的第二個P,是promotion,促銷or推廣。

光是有傳統廣告還不夠,還得搞點新奇的、出格的花樣。

在某次一年一度的鞋服會展中,斯凱奇花重金包下了整個亞特蘭大國際會議中心唯一一個五千平方米的展台。

這個超大展台原先一直被耐克占據。

很明顯,這是斯凱奇為了塑造自己和耐克、銳步等大佬同樣一線的形象而做的策略。

等耐克的人趕到的時候,懵逼了。

我是行業大哥,誰敢和我争C位?

斯凱奇?哪來的雜牌子?

憨憨。

雀實,斯凱奇在出道之時就完全是一個憨憨的形象。

“Skechers”這個詞的,本來就源自于西海岸的街頭俚語:“精力充沛的人”。

你覺得,和足力健。

是不是一個意思?

6

憨憨看着土,但力氣大,耐性強。

斯凱奇靠着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在短短數年時間陸續超越衆多對手,離耐克越來越近。

在美國運動鞋市場,從最開始的不入流,然後到第十。

第九、第六、第五、第三……

到了2015年,甚至直接成為美國排名第二的鞋服品牌。

當時的斯凱奇以5%的市場份額擊敗阿迪達斯的4.6%,僅次于耐克。

離王座越來越近,如果實現反殺,那将是多麼勵志的傳說。

但遇到真正的頭部選手以後,斯凱奇發現,自己沖不動了。

也沒法沖了。

核心原因是技術。

大多數人雖然确實不需要穿什麼競技裝備,但不代表他們不會買。

大多數人手頭寬裕了,還是會買耐克,買銳步,買阿迪,買彪馬,買亞瑟士,買索康尼。

相比耐克這樣的走競技體育路線的老牌鞋服品牌,斯凱奇的技術儲備可以說是聊勝于無。

但這不是斯凱奇的問題。

一是時間太短,沒有辦法積累。

而且很多技術是有專利的。

前足緩沖,球鞋材料,鞋底結構。

專利讓跑得快的人加大優勢,相當于一邊跑一邊往後面扔香蕉皮。

舉個例子,耐克在中國國内的專利數量是2500件,是幾乎是國内所有鞋業的總和。

很多專利耐克自己都不用,唯一的用處是,不讓同行用。

第二,還是沒錢。

想要追上前面的巨頭,必須投入更多的錢在研發上面。

但這是一個悖論,巨頭們本來就是靠着綁定競技運動而殺出來的。

他們更在乎技術,而且他們因為早已經跑出來,積累了大量的現金儲備,同時又賣得好,可以拿出更多的錢在研發上。

耐克研發投入占比在5~10%之間。

你怎麼超?

你咬咬牙,拿出和人家一樣的錢,可以。

那第二年呢?第三年呢?

所以,斯凱奇也沒有在這上面死磕。

給大家看一組數據,也能明白斯凱奇的策略了。

2021年、2020年和2019年的年度廣告費用約為3.75億美元、2.487億美元和2.971億美元。對應的産品設計和研發成本2460萬美元、1790萬美元和1680萬美元。

而耐克是幾十億美元的研發投入。

别比了,别比了。

太殘酷了。

這就好比一個普通班的墊底生吃了藥,開始奮發,不斷超過班裡的同學,然後成為第一名後,轉到了實驗班以後,突然發現,自己的努力和智商在真正的學霸面前一文不值。

于是,斯凱奇直接開始躺在了自己的舒适區裡,不折騰了。

7

因為沒錢,斯凱奇不但在技術上不卷。

你們不是說我醜嗎?

那就幹脆不往設計上砸錢了。

我是做不出好看的鞋嗎?我是花不起錢啊。

砸也沒有用啊,在美學設計上能比得上耐克嗎?

不能。

我都花大錢請個大牌設計師,那麼我肯定要賣貴了。

我能賣貴嗎?

我不能。

所以,還是得醜。

把錢都省下來,走便宜路線,走到死。

8

前面說了,很多消費者對斯凱奇的印象是,不是很好看很精緻,但很舒服。

這句話對,也不對。

這本身就是一種幸存者偏差。

因為你的核心訴求是【輕運動】,所以你覺得斯凱奇夠了。

就隻要走。

斯凱奇核心系列的名字就叫【GO WALK】。

主打的是輕、舒适、緩震。

很多人說斯凱奇有踩屎感,實際上你穿任何EVA材質做底的鞋理論上都會有踩屎感。

但為什麼斯凱奇做的鞋會特别有踩屎感?

因為EVA雖然軟,但不耐磨啊,别的品牌都是拿EVA做中底,下面還要再加一層橡膠做大底。

官方旗艦店足力健老款男式正品(斯凱奇至尊足力健)3

(紅色部分是EVA材質,可以看到斯凱奇的go walk是直接用其接觸地面的)

官方旗艦店足力健老款男式正品(斯凱奇至尊足力健)4

(正常的跑鞋,都是有橡膠大底的)

為什麼斯凱奇(僅限go walk系列,斯凱奇别的系列是正常全掌橡膠大底)能這麼做?

因為它追求的是最極緻的柔軟。

斯凱奇自己宣傳裡拿得出手的技術叫Arch Fit足弓科技,是通過對鞋墊、中底的特殊加固設計,讓患有扁平足或高足弓等足弓畸形症狀的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不同的腳型選擇相應的鞋款,減少足底筋膜炎等運動傷害的發生幾率。

全部都點在一個功能點上了。

就是【走路】。

9

提起斯凱奇,許多人連它logo是啥樣可能都要仔細想想。

斯凱奇到達巅峰的這一年,也是它認清世界的一年。

尤其斯凱奇主打的“老爹鞋”。

堪稱至尊足力健。

但斯凱奇活得還行,是美國人閉眼選的牌子。

尤其是你是中年人,歲數不小,還要養家糊口。

已過了追求花裡胡哨的年紀,平時運動也不需要太多科技和專業,更看重舒服度和性價比。

産品不重要,舒服才重要。

斯凱奇這牌子和這個群體有着相似的調性。

中年人在飽受社會毒打之前,誰不是有着雄心萬丈?

斯凱奇是以頹廢風成名的,以為年輕人最頹廢。

其實最頹廢的反而是中年人。

完全match中年中産的需求:

格子襯衫、工裝褲、寬松T恤以及洗舊的牛仔褲。

就是懶得打扮呗。

二三十年前你選擇了斯凱奇,二三十年後這味兒更對了。

喜歡斯凱奇的人天然和時尚前沿不搭邊。

斯凱奇和lululemon不一樣,啥信仰不信仰的,隻追求實用主義。

對消費者實惠,對經銷商實惠,對我自己也實惠。

大家都開心,三赢了屬于是。

中年人不也這樣嗎?

不搞那些彎彎繞繞的,對得起工作,對得起家庭,對得起自己不就得了。

指望我中年翻身,今天是白領,明天當CEO?

是,有這樣的牛人,抱歉,我和大多數人沒那本事。

我知道到了這個年紀我需要什麼。

斯凱奇很明确自己定位,打敗耐克又能怎樣呢?

但我也不會重蹈L.A.Gear的覆轍,踏踏實實做運動鞋的中産就行。

放下了,反而活的更好了。

10

Under Armour、lululemon、安踏,大家打成一團,目标是耐克。

但斯凱奇不摻和。

不是說斯凱奇設計不下功夫?

對,啥設計不設計的,像那麼回事可以了。

全世界的人都說它醜,油管上許多運動網紅一邊感歎運動鞋就沒斯凱奇這麼醜的,一邊贊歎它的舒适。

這時候,就反而成了特點。

【醜】都已經成了斯凱奇的符号标簽了,成了它的賣點了。

還記得熊貓鞋的流行一時嗎?

隻要讓消費者記住就行了。

就像很多人覺得瘋狂星期四的梗對肯德基沒有啥用?

開玩笑,能讓大家時常想起肯德基就夠了。

很多廣告唯一的作用不就是這個嗎?

有時連設計都不用,耐克、阿迪達斯不是有現成的麼?

學習學習不為過吧?

你們去争第一、第二吧,記得給我留個位置就成。

雖然已經佛系到一定程度了。

但斯凱奇的崛起還是威脅到其他廠商的利益。

運動鞋不是個增量市場,蛋糕就這麼大,多一個對手都不行,你還發展那麼快,不打你打誰?

你不是不用設計嗎?

好,太好了。

匡威、耐克、Easy Spirit、阿迪達斯等一輪又一輪起訴斯凱奇抄襲、侵權。

盡管被千夫所指,斯凱奇卻并不在乎。

給陪審團看看,我們斯凱奇技術上用了啥啥啥,和耐克、阿迪這不同,那不同。

反正陪審團也看不懂,忽悠呗。

你說外形?早知道你有這手。

把那幾十箱設計圖給法官,給陪審團看看,設計那麼多,有類似的不是很正常麼?

然後再搬出耐克、阿迪達斯抄襲的例子告訴陪審團,大家都不是好人。

一封律師函就想吓到我?

一場官司就能打敗我?

你寄律師函,我送感謝信。

多棒的免費宣傳!意料之外,省了多少廣告費、公關費,無形中增加了多少媒體版面?

外形和耐克差不多,價格卻隻有三分之一,還要啥自行車。

但是也不能總被動,該主動出擊就主動出擊。

2018年,斯凱奇起訴了阿迪達斯暗地給高中和大學的籃球球員提供不正當的贊助拿下未來的代言合同。

嚴格來說,斯凱奇最厲害的不是市場,也不是技術研發,更不是設計,而是法務。

面對這麼多大佬的圍堵,斯凱奇處變不驚。

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折騰十年下來,起訴方多以敗訴收場,餘下的基本和解。

現在擁有豐富訴訟經驗的斯凱奇支棱起來了。

當沒人起訴它的時候,它就開始起訴别人,管你Brooks還是愛馬仕,該出手時絕不手軟,當起訴人的感覺真棒。

11

斯凱奇的目标消費者不是專業體育達人。

而是運動休閑的受益者,消費者去購買它們運動風格的衣服和鞋子,卻并不真的準備運動鍛煉。

我一中年大叔,在家附近小路散步,鞋底技術重要嗎?設計酷炫重要嗎?高大上重要嗎?

不重要。

什麼重要?

穿着舒服,同時價格合理,這最重要。

lululemon是宗教品牌,它能把消費者的信仰轉化成品牌高溢價。

迪卡侬是極緻的性比價,它的價格能讓消費者覺得是自己有問題。

而斯凱奇不存在什麼信仰,舒服就是最大的信仰。

即便在專業運動領域,它所鐘愛的項目也是那種沒有那麼有沖勁兒的。

打籃球是年輕小夥的事兒,斯凱奇更看重高爾夫這樣的中年中産運動。

從2014年踏足高爾夫鞋領域至今,斯凱奇簽約的高爾夫球星多達十幾位。

以前斯凱奇中意的是布蘭妮、金卡戴珊這樣的娛樂明星做代言,現在斯凱奇最得意的是他們的高爾夫鞋被頂級高爾夫雜志評為年度最佳。

美國中年中産日常參與最多的運動是高爾夫。

拿下中年人的市場還有衍生好處。

中年中産上有老下有小,他們喜愛斯凱奇的同時,會不會把斯凱奇推給爹媽和孩子?

上下通吃。

12

歸根到底,斯凱奇不是沒有野心,而是看透了這個世界。

2018年,老羅的兒子明确地表示:

“我們無意與耐克、阿迪達斯一争高下。”

他們發現,打敗耐克的成本和不确定性都太高。

何必呢。

斯凱奇更專注于生活方式,與競品注重運動産品的定位不同。

可以看看斯凱奇中美官網。

中國官網挺潮,美國官網一股海瀾之家的味道。

斯凱奇所作的一切事情都顯得随遇而安。

别人開拓海外市場是有布局,有謀劃。

拼死拼活争第一圖啥,日子卻還算過得去。

斯凱奇是,工廠開在哪兒,市場就放在哪。

廠子開到東歐,就近鋪開東歐市場;

廠子開到東南亞,就近推東南亞市場。

斯凱奇也沒打算來中國開拓市場,而是剛好有個香港富商的公子覺得那我來搞?

于是就搞出了一個斯凱奇中國的公司。

對,斯凱奇中國其實就是一個超級經銷商。

要知道這已經是2007年了,真正的跨國巨頭們早已經不搞這種代理模式了,而是直接派駐職業經理人來做市場開拓。

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大市場,你怎麼舍得分給别人呢。

但斯凱奇就是這麼做了。

是真的一點風險都不肯冒了。

斯凱奇中國公司CEO陳偉利曾說過,

“(斯凱奇)剛好在耐克、阿迪、UA和安踏、李甯、特步的中間,有一個位置給我。”

上不上,下不下。

這就是斯凱奇的定位,我不是最頂尖的,我也不是最low的。

斯凱奇起初堅持不做服裝,隻賣鞋。

現在呢,豈止是鞋,往往一家旗艦店能囊括三四千種運動産品,鞋子甚至成了配角。

好聽點說是實用主義,難聽點就是妥協了。

人都會妥協,隻是妥協的尺度不同。

中年人是最容易妥協的。

和斯凱奇一樣,許多時候不一定非要堅持初心。

現實點,挺好。

13

具體有多現實?

打折,打折,還是打折。

斯凱奇是打折狂魔。

哪怕是在上海陸家嘴這種地段的斯凱奇門店,都會推出兩件八折、三件七折的優惠活動。

更不用說線上了,隻要是個節日,斯凱奇都在打折。

滿減、優惠券、折上折,反正哥們兒沒有逼格。

你永遠不知道斯凱奇還能多便宜。

就像中年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底線有多低。

年輕時我命由我不由天。

年紀大了,總想讓蒼天知道。

我認輸。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Earnest Leslie,There's Something Afoot at Skechers: Analysts Say the Footwear Company, Led by a Father-Son Team, Has Hit Its Stride【J】,洛杉矶時報 , 2002.6.16

【2】.Skechers: Story, Sale & Bargains – everything about the cult shoe【J】,Cmmodels

【3】.Real Meaning of ‘Skecher’ Won’t Please Parents【J】,洛杉矶時報,1998.9.27

【4】.林瑩,以超級大店打造新消費模式【J】,中國廣告,2020年第10期P28-P31

【5】.Matt Powell,Sneakernomics: How Skechers Became The No. 2 Sneaker Brand In The U.S【J】,福布斯,2015.10.15

【6】.姜雪,斯凱奇 布局“下沉”的營銷戰場【J】,現代廣告,2020年第7期P46-P47

【7】.趙隽楊,斯凱奇狂奔【J】,21世紀商業評論,2019年2-3月合刊P57-P59

【8】.Alex Rakestraw,Here's How the Sneaker Industry Is Fueled By Copied Designs【J】,highsnobiety

【9】.Susan Decker,Nike Tries to Ban Imports of Adidas Knit Shoes, Accusing It of Copying Designs【J】,彭博社,2021.12.19

【10】.Olivier Guyot,Adidas sues Skechers for copying its Stan Smith shoe【J】,fashion network,2015.9.2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