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你好,你是天啟公司的李超吧。
乙:是啊,你是......?
甲:我是久方的美琳。
乙:哦,你好。
甲:久聞大名。
乙:嗯,彼此彼此。
這樣的對話你是否熟悉?在一些場景裡,我們碰見了自己的領導、上級、同事,明明知道緩解難堪的氛圍很重要,但也隻是無趣地打招呼,然後各自面無表情地發呆。
去拜見客戶或重要商務場合的人脈,明知道獲取對方的信任很重要,結果一陣禮貌性的寒暄後就無話可說了,或者是用力過猛,一頓尬聊。
生活中、職場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和他人交流,特别是銷售人員還需要經常主動和他人交流,那麼怎樣才能快速破冰,讓彼此交流進入一個輕松、融洽的狀态呢?
尤其是如何在一開場就打破客戶對我們的藩籬,卸下防備,有興趣和我們繼續聊下去呢?
破冰是我們在溝通一開始首先需要做的。
什麼是“破冰”?破冰是一個專業術語,指的是培訓當中一項專業的技術,特别是在戶外拓展當中。可以說成功的破冰是整個培訓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
而我們今天所談的“破冰”是指打破人際交往間懷疑、猜忌、疏遠的藩籬,就像打破嚴冬厚厚的冰層一樣。
不要習慣性地認為破冰隻存在于和陌生人交流溝通之時,其實不然。兩人相遇無話可說,或者聊天内容僅限于“吃了沒?”之類的話題,或者對方總是不和我們說很多......實質就是彼此之間沒有建立安全感,而讓對方有安全感的基本就是信任感。
破冰,就是要讓對方産生信任感。
為此,我們總結了《信任五環》課程中常用的四種破冰方法,分别是:寒暄暖場、自我介紹、心靈共振、問題清單。
第一種:寒 暄
寒暄,可以說是在自我推銷和人際交往時最常用的一種社交手段。它的基本作用是表明我們見到對方的喜悅和友好态度,達到聯絡感情、保持友好關系的目的。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一般不能僅從“信息”的表意上來理解寒暄用語。
對于銷售人員來說,我們不是為了寒暄而寒暄。寒暄是為了拉近我們和客戶的距離,讓客戶在談話中能夠放松警惕,增加安全感,讓對方有興趣和我們談下去。
那麼問題來了,開場溝通時一定要寒暄嗎?如何才能達到寒暄的目的呢?
01寒暄是必須的嗎?
“寒暄還是有必要的,一上來就談正事讓人覺得有些放不開,甚至讓人感覺很功利!”這是很多人抱持的看法,所以在溝通交流中很多人也是這樣做的,尤其是在銷售過程中。
問題是,在客戶眼裡,銷售可從來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主,拜訪客戶也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所以,我們若想僞裝一番,掩蓋自己的功利性,不但不可能,反而會弄巧成拙,讓對方覺得我們虛僞。
所以,寒暄應該因次、因人、因時、因境而定。
首先,因次而異。次,是指拜訪次數。就第一次陌生拜訪來說,假如我們對拜訪對象的情況一無所知,也沒有通過Coach了解到對方有價值的信息,找不到比較好的話題切入,那此時就不如不寒暄。
“您看上去好年輕!”“您老家是哪裡的?”......我們是否也曾這樣“被寒暄”過,還記得當時什麼感覺嗎?是不痛不癢、多此一舉?還是浪費時間?
其實,弄不好的話反而會适得其反,加重對方的不安全感。所以,陌拜中的寒暄,必須精心設計,否則慎用。
随着拜訪次數的增加,彼此熟悉了一些,對客戶的情況也越來越了解了,這時是可以用寒暄來引發對方話題的。
其次,因人而異。在《信任五環》一書中,夏凱老師根據待人接物的方式,将人分成五行人格。其中,對于關注人超過關注事、親和的水型人,和喜歡創新的木型人,就比較适合寒暄。對于關注事情本身超過關注人的金型人和火型人,最好還是開門見山,就事論事。
再次,因時而異。一般而言,周一會議多,周二周三在處理重要工作,周四時間相對寬裕,周五準備收尾或者安排下周工作。
如果我們和客戶預約的溝通時間本就短暫,或者客戶表現得很忙,那就還是少寒暄,盡快切入主題為好。如果是約在了周四下午或者周五上午,那寒暄可能會有利于加深彼此的感情。
最後,因境而異。如果我們隻和某一位客戶交流,寒暄可以多點;如果是在一個多人聚集的大型會議室,盡量少寒暄,而且主題不好的話,還會讓很多人走神;如果是在客戶的辦公桌前,寒暄則不宜過久;如果身為南方人的客戶開始煮水準備泡茶,那麼此時寒暄又可以多點。
02如何寒暄才能達到目的?
寒暄的第一步,其實就是打招呼。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多講究。時間不同,地方不同,或者在不同的場合等等,打招呼的用語、方式都應有所不同。打招呼時的稱呼用語也都有講究,要考慮地域特點,時代風氣,甚至對方的心理需求。
那麼,如何找到好的寒暄話題呢?以客戶為中心,去和客戶聊他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比如,客戶辦公室的特殊裝飾、植物、擺件;牆上挂的字、畫;桌上或櫃子裡擺放的水晶杯、合影照片;客戶所在企業的重大新聞、股價的變化;客戶的工作成就、業績、特長;客戶關心的新聞、當下的熱點話題;孩子準備考學、家裡準備裝修等。
寒暄隻是拜訪的開始,目的是讓客戶卸下心防,有興趣和我們聊下去。既然是溝通,那就是有來有往。如果隻是我們噼裡啪啦地講上四五分鐘,客戶一個“哦”就打發了,那這就不是有效地寒暄。
所謂有效的寒暄,是要讓客戶開口說話,打開話匣子,給他創造成就感。所以,寒暄的話題最好是變成問題來抛給對方,從而讓對方開口說。也就是說,寒暄時的話題應該多用開放式問題,少用封閉式問題。
當然,寒暄也不宜太久,畢竟彼此時間寶貴。總之,寒暄要适度。
第二種:自我介紹
寒暄是通往羅馬城的大路之一,但未必是唯一的,也不是銷售必需的。除了寒暄,專業的自我介紹也能夠快速建立客戶對我們的信任感,尤其是在陌生拜訪中。因為這種方式能讓陌生客戶馬上了解到你是誰、是來幹什麼的。
如果此時,我們通過自我介紹能夠向客戶展現出專業的形象、經驗和能力,以及真誠的态度,那麼至少還可以打消客戶的一些疑慮,讓客戶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如果還能激發客戶興趣,讓對方願意和我們談下去,而且是敞開心扉地交流,那這就是一次成功的自我介紹了。
雖然自我介紹如同家常便飯一樣的稀松平常,但這并不意味着我們每個人都會。為什麼這樣說?在某個景點,你遇見了自己心儀的姑娘,你要怎麼做自我介紹才能讓對方給你留下聯系方式?在某個重要的會場,你遇見了客戶公司的某位高層,又要如何做自我介紹才能讓對方記住你呢?
關于大客戶銷售過程中的自我介紹,我們總結了幾個關鍵點供大家參考,想要了解更多具體的内容,建議可以去看看這篇文章《萬事開頭難,說的就是自我介紹》,或者去學習《信任五環》的微課。
1、我是誰?來自哪裡?
姓名(可以适當演繹,強化客戶印象)、公司、職位
2、我們之前見過面沒有,怎麼知道對方的
誰介紹或如何獲得的,以降低客戶的疑惑
(排除客戶對我的顧慮和陌生感,把精力轉到談話的内容上來)
3、我有什麼經曆和經驗做過什麼與客戶相關的事情(意味着能幫客戶做什麼,暗示自己的專業性)
4、憑什麼信任我?
激發興趣:我有個同行業客戶……(準備問題/目标清單或成功故事)
建立信任:是××推薦我和你聯系(熟人的推薦可建立暫時的信任)
第三種:心靈共振
可能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白天在公司受了氣,回到家之後孩子給的一個愛的抱抱,或者對方接過背包後的一句輕輕地問詢,就足以讓我們心頭暖暖的。這是為什麼呢?心靈共振的作用。
那麼,何為心靈共振?在大客戶銷售中,心靈共振就是站在客戶的角度,考慮客戶當下最關注的問題,以适當的方式表達我們的關注,讓對方因為我們的關注關心而心頭一暖,繼而拉近我們和客戶的心理距離。
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可以采用這種句式來表達自己已經站在客戶的角度,關心他的事情。比如,“剛剛在來的路上我還在想,這次見面您最關注哪些問題呢?”或者說:“在來的路上我還在想,您希望這次見面咱們談些什麼呢?”甚至還可以說:“我昨晚都沒睡好,因為我在想,這次見面您最關心哪些問題,希望我幫您做些什麼?”
當然,這些話語應該發乎真心,也是我們确實在思考的問題,而不是為了技巧而技巧,哄騙客戶。因為是否發自真心,客戶是能夠感受到的。
因此,拜訪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充分,且要提前。因為臨場發揮在這裡是行不通的,除非我們對這種技術的掌握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否則,那就是在給自己“挖坑”。
所以,至少是在去拜訪客戶的路上,我們也應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去想一想這次會面客戶希望談哪些話題,而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
第四種:問題清單
話一開場,讓客戶建立信任感的第四個方法:問題清單。
就是把客戶可能關心的問題,寫在一張清單上,交給客戶。
這些問題應該是基于兩個方面來拟定,一方面是和我們即将要拜訪的客戶類型相似的其他客戶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我們的産品、解決方案能夠幫忙解決的問題。
客戶可能存在的問題,大緻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共性問題,由客戶所在的行業特點決定;第二類是和客戶的組織架構、職責分工、個人情況有關,由客戶所在的組織決定。
大多數情況下,類似職位的人,關心的問題都較為類似。通過這種列出問題清單的方式,可以提高我們拜訪溝通的命中率。
不過,這裡有一個大前提,同時也非常考驗我們的能力——對問題的搜集和提煉的能力。它體現了我們對于客戶所在行業的理解深度,和對公司産品、服務價值的理解。
這裡,為大家提供一個問題清單,清單中的不同角色參考的是銷售羅盤精品版權課程《策略銷售》中的項目角色分類。
XXXX行業客戶問題清單 更新日期: 年 月 日 | ||||
序号 |
客戶在項目中的角色 |
基層人員 |
中層人員 |
高層人員 |
1 |
UB直接使用者 | |||
2 |
UB應用受益者 | |||
3 |
TB技術标準把關者 | |||
4 |
TB費用預算把關者 | |||
5 |
TB流程審批者 | |||
6 |
EB提議決策者 | |||
7 |
EB最終決策者 |
問題清單應該需要根據我們每次和客戶交流的結果不斷更新。到最後,我們會發現,這份資料将成為我們寶貴的财富。
我們都知道,銷售簽單的大前提是了解客戶的概念,而想要搞清楚這一點,就需要通過提問來探索、判斷、确認。
不過,不要以為我們問了,客戶就會說。隻有當我們與客戶之間建立了信任感,客戶才會放下防備,打開心扉,和我們繼續交流下去。
專業的自我介紹、适度的寒暄、心靈共振和問題清單,都是有助于我們和客戶建立暫時信任的方法。
其實,無論哪一種技巧、哪一種方法都是“皮毛”,内裡的核心還是要站在客戶角度去思考。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倡導的“以客戶為中心”的銷售方法的關鍵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