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農村杉樹用途

農村杉樹用途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23:54:29

來源:曲靖日報-曲靖新聞網

農村杉樹用途(兩根桉樹幹一塊廢棄木闆)1

過去的籃球架。

農村杉樹用途(兩根桉樹幹一塊廢棄木闆)2

現在的籃球架。

兩根兩米長的桉樹樹幹,一塊施工工地的廢棄木闆,一個閑置的舊籃筐,幾根鐵絲線,組成了馬龍蒼莆田村一個最簡易的木頭“籃球架”。這個木頭籃球架,是村裡四個平均年齡十六歲的男孩親手做的,成本僅十幾元錢,但是,這個簡陋的籃球架卻能帶給他們快樂的時光。4月初,馬龍區挪地村委會蒼莆田村的挂鈎扶貧單位得知這一情況,為孩子們捐贈了嶄新的籃球架。一周後,村裡的路邊和操場上又安上了路燈,一到夜晚,燈火通明,村裡愛打籃球的40個男孩終于過上在家門口就能打籃球的快活日子。

過去打球隻能去隔壁村

“我們村除了自家住的房子和田地,幾乎啥都沒有。所以從我上初中開始,放假回家我們一群小夥伴都會去隔壁的新莊村打籃球。”蒼莆田村的17歲小夥湯俊東開始回憶自己過去的打球時光。新莊村距離蒼莆田村有十幾分鐘車程,那裡有一個不算大的籃球場。每逢放假時或晚飯後,村裡的小夥們都會約着去新莊村打籃球。“從剛開始的運球、投籃都不太熟練,到後來我們可以組隊打比賽。每一次打完籃球,都覺得酣暢淋漓,十分爽快!”湯俊東說,“後來打球都成了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是兄弟間交流感情最好的方式。”

庚子年初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大地,新冠肺炎鬧得人心惶惶,讓原本過年熱熱鬧鬧的蒼莆田村也變得冷冷清清,村民們都安分地待在家裡,不串門子,不走親戚。疫情期間,每個村莊都進行封閉隔離,湯俊東與小夥伴們不能再去隔壁的新莊村打球了。

曾經自己做個“籃球架”

随着假期的一再延長,四個在家“宅”不住的運動少年決定要出來活動活動。“假期漫長,也不能出去玩,我們四個兄弟決定要想盡辦法創造打籃球的條件,沒有籃球架也不怕,大不了我們自己造一個。”湯俊東的提議立刻得到了另外三個朋友的響應。因為從小生活在物質條件比較貧乏的農村,經常要幹活,動手做東西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難事。從那天起,湯俊東、陸榮振、王雄、沈自宇四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開始制作屬于他們的籃球架。他們把家中砍來的兩根桉樹樹幹用作籃球架立柱,從工地找到了一塊廢棄的黃栗樹木闆用作籃闆,找了一個閑置的舊籃筐,用幾根鐵絲線固定,一個粗糙簡單的籃球架就這樣做成了。雖然插在泥土中的兩根樹幹還會晃動,但是有了這個“籃球架”,蒼莆田村的孩子們終于能在自家村子裡打籃球了。

蒼莆田村隸屬于馬龍區馬鳴鄉挪地村委會,屬于邊遠山區貧困村。這裡的脫貧故事,要從十年前說起。十年前,這個幹旱缺水的小山村還過着挑水喝的日子。由于自然環境惡劣,吃水難的問題一直困擾着村民。直至2010年,一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這個馬龍區最偏遠的小山村竣工通水,村民們肩挑手搖從山塘老井取水喝的經曆成為曆史。自來水入戶後,蒼莆田村人告别了吃水難、吃水貴的日子,但村子裡難走的土路依然限制了貧困戶的發展。“那時候,村子裡全是黃土路,一到下雨天就變泥巴路,不僅出行困難,農産品運輸也不便,連帶村裡的農作物銷售也受到了影響。直到六年前,村裡争取到資金,把土路硬化成了水泥路。道路硬化後,村裡種植的玉米和烤煙也不用再愁銷路。”蒼莆田村村幹部王正奎回憶起村裡十年來的變化,感慨良多。筆直的道路串起了沿途每一戶貧困戶的脫貧信心,蒼莆田村的日子越過越好。

“村民生活逐漸好起來後,對健身運動的需求不斷高漲。”村幹部王正奎說,在對口扶貧單位幫扶下,村裡首次建起了可以娛樂活動的養老服務站,還為活動室送來了桌椅和炊具。“但養老服務站隻能打打牌、跳跳舞,村子裡的老人很喜歡,孩子卻沒有玩處。我們村有40個5到20歲的男孩,男孩多女孩少,是周圍幾個村子裡男娃娃最多的。”王正奎說:“男娃娃好動,大山裡的孩子沒有什麼娛樂,他們就喜歡打籃球。最小的五歲,最大的20歲左右,都會打籃球。”

現在新禮物圓了小夢想

說起孩子們自己做的籃球架,王正奎顯得有些無奈,他說:“我很欣慰,這群孩子聰明可愛,動手能力也很強。可是我想想連個籃球架都不能給孩子們提供,又覺得有點心酸。村裡确實沒有購置體育用品的錢,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盡我所能送他們一個全新的、安全的籃球架,作為送給孩子們的兒童節禮物。”

幸運的是,孩子們想要的這份禮物很快來了。蒼莆田村挂鈎扶貧單位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刻送來了兩個嶄新的籃球架。在他們的幫助下,一個小籃球場建成了,場地還沒用油漆劃線,孩子們就急不可耐地打起了籃球。

“其實在2019年12月,整個挪地村委會就已經全部脫貧了,包括蒼莆田村。”看着孩子們在藍天下開心的笑顔,扶貧單位工作人員向我們講起了這裡的脫貧故事。“以前,挪地村委會有貧困戶65戶、貧困人口232人,辛苦幹一年,人均年收入才4975元。從2018年3月,我們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實施了11個幫扶項目,投入50餘萬元,協調地方愛心企業投入200餘萬元。”扶貧成果非常顯著。近兩年時間,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7000元,幫扶的貧困戶人均增收近3000元,著名的貧困村終于摘掉了貧窮的帽子。

“不過,僅僅是物質生活的改善是不夠的。”其中一位工作人員說道:“扶貧更要扶志,他們需要豐富精神生活。大山裡的孩子十分需要運動場所,需要運動帶來的健康和快樂,這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價值,甚至是夢想。”

未來夢想觸手可及

蒼莆田村的17歲小夥湯俊東今年就讀麒麟區職業技術學校體育專業。“學校的課程很豐富,田徑、排球、武術都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籃球。在學校裡幾乎天天打,現在更好了,放假回家也能打。”湯俊東說,自從村裡的新籃球架建起來,愛打籃球的一群小夥伴幾乎天天晚上在這裡“操練”,有時候還要分隊打比賽。

記者在蒼莆田村的體育廣場看到,一塊難得的平地被水泥夯築,兩個籃球架和一塊籃球場地幹淨整潔,瓦藍天空下,球賽中村民的呐喊、歡呼聲,為甯靜的山村增添不少活力。雖然有了新的,但那個木頭做的籃球架依然沒有拆除,就“躲”在新籃球架後面,伫立在蒼莆田村的泥土中。

湯俊東說:“我們不太舍得拆了,自己親手做的。看見這個木頭架子,就想起我們的初心,我們的夢想。”記者很好奇地問,是什麼夢想?湯俊東不好意思地腼腆一笑說:“我喜歡打籃球嘛,又學體育專業。以後想去當個籃球老師,或者打得好了能進省籃球隊,帶着我身邊這幾個兄弟一起,代表家鄉去比賽。要是真能實現,想想就覺得挺幸福的。”

(作者:本報記者孫藝恬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