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能造假嗎?■河南經濟報記者 焦飒,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快遞能造假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河南經濟報記者 焦飒
近年來,人肉代購、直郵、拼郵等詞彙在代購盛行後也悄然走紅。不少消費者除了購買熟人的代購産品之外,有些也把直郵時的物流信息當作判别商品真僞的依據。不過,5月20日網絡爆料揭出了虛構海外發貨信息的驚人内幕,讓人們意識到,直郵并非正品的“護身符”。對此,專家表示,互聯網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對于特殊行業的監管還需要制度上和技術上同步跟進。
物流信息 判别商品真僞?
快遞的中轉物流信息,記錄着郵件所走過的“足迹”。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一串物流單号查詢郵件的物流信息。
崔冰已在鄭州工作數年,喜歡買一些國外的商品,“特别是包和化妝品,國内專櫃比較貴,國外代購的話會便宜很多。”對于代購,崔冰有自己的判斷,“如果近期有熟人去國外,我會讓其幫我捎一些東西回來。但如果近段時間沒有,我又非常需要買一些商品,就隻好去買代購産品。我一般會選擇直郵發貨,可以根據單号查詢物流信息,這總不能造假吧。而且快遞在國外出關、在國内入關時都會檢驗的,感覺比較可靠。”
可是,有時候崔冰拿着剛代購的産品也比較迷茫,“去年我一位微信群主幫我買個MK的包回來,提供了姓名和身份證号碼,群主說清關時需要提供這些信息。後來,拿到包後總感覺有問題,送去品牌專櫃鑒定發現是假的。”
像崔冰一樣将物流信息當作參考商品真僞依據的消費者大有人在,徐琳琳便是其中之一。4月初,她買了兩瓶防曬霜,“那會兒看網站店鋪介紹,說是從上海保稅區發貨的産品,還有驗證真僞的編碼。購買時也提供了身份證号和姓名,期間我查詢了快遞中轉的物流信息,發起點就是上海保稅區,想着應該沒問題。可是拿到商品後發現,和我以前在國外買的根本不同,就像糨糊一樣,塗不開。可是我也想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明明是從保稅區發貨的,難道中間被人換貨了?”
異地上線 讓假貨變正品
5月20日,爆料視頻顯示,假貨秒變海淘正品,都是快遞幹的“好事兒”,你還在海淘嗎?拍客走訪發現,順豐及“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代收點公開提供“異地上線”服務,甚至專門建設虛假海外物流查詢網站,幫國内廠商虛構我國香港、美國等地發貨信息,掩蓋真實發貨地點,使假貨搖身一變成海外代購正品。
據業内人士透露,快遞單号就像公民的身份證号,每一個單号都對應一個快遞營業網點。如果國内快遞網點能夠獲取到美國等境外網點的單号,然後再用美國等境外網點的代碼去登錄這個掃描設備,隻要同時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就等于是美國那邊的站點做了掃描操作。
為了讓消費者更加堅信自己買到的是正品,快遞造假者們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海外貨運查詢網站,可以随時查詢“海外運輸更新信息”。據悉,異地上線顯示從上海出發的快遞,每單收3元,顯示從境外,比如美國等地發貨的單号也僅收35元。
同時,消費者在包裹中也會看到僞造的快遞單,其中一張是國際單,一張是國内單,而這兩張僞造的快遞單,讓不少消費者相信自己購買的商品就是正品。
此外,在造假泛濫的地區,僅需20元,代購商們就可以買到包含海外購物小票、POS單、進關稅單等全套證明。一次購買500張以上的票據,單價僅0.5元一張。刮開票據塗層可以發現,通過登錄“全國質量防僞監督中心”網站,輸入驗證碼,就可以得到商品為正品的信息。
在海外留學的史倩表示,從美國往中國發的快遞費用不會這麼便宜,有時候幾百元都不在話下,快遞代收點還會根據商品代收一定比例的稅,而且包、化妝品、奶粉、手表等商品的快遞費還不一樣。
對此,順豐相關負責人表示,視頻拍攝場所非順豐營業網點,視頻中所提及的海外網站系黃牛自建,并非順豐内部存在協助串聯路由。
順豐公司稱,莆田假貨寄遞現象一直存在,從地下工廠生産、電商平台銷售到黃牛充當中介攬收發運,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黑灰産業鍊。2015年至今,順豐已先後6次向當地執法部門舉報,政企聯手打擊假貨集散點。同時,順豐每年拒絕收取莆田安福市場快件近300萬票。
如何疏堵 考驗制度和技術
海淘快遞異地上線、造假單号、造假物流信息……這些無不讓消費者震驚。不少網友發出疑問,為了讓消費者覺得這是正品,又是僞造快遞單号,又是建網站等,造假造到這種程度,消費者的權益誰來維護?從境外發貨到國内中轉,這一整套物流信息的僞造,快遞公司内部怎麼運轉的?這些問題都急需相關部門調查。
對此,河南師範大學電子商務副教授吳昊表示,在網購盛行後,快遞行業迎來了發展井噴,也可以說是網購的一個衍生行業。其物流中轉信息,在以往隻是作為規範工作制度的方式之一,保障快遞在工作人員手中實現及時交接。同時,如果遇到快遞丢失等情況,也可以根據物流信息追溯商品去向。保障快遞中轉物流信息的真實性,是打擊假冒僞劣産品的途徑之一。而相關監管部門急需根據時代發展未雨綢缪,在技術上做到比快遞行業先進,在制度法規上做到緊跟時代發展,補齊漏洞,才能保障快遞行業健康發展,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權益。
不少消費者表示,制假造假的違法成本太低,不足以震懾造假者。對此,律師宋慶閣表示,這需要看造假行為造成的銷售金額,達到一定金額即可構成生産、銷售僞劣商品罪,同時會處以有期徒刑或拘役,以及一定比例的罰金,該罪的量刑由銷售金額決定。
同時,相關專家表示,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也要松緊适宜。我國的法律對于造假者過于“仁慈”,很多假冒僞劣産品對不少消費者造成了侵害,而且造假手段層出不窮,和消費者、監管部門鬥智鬥勇。現在還有造假快遞單号和物流信息的手段,真是無所不用其極。我國應加大對造假者的法律懲處,同時對造假集中的地區進行重點監管,還要完善法律法規。隻有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全面保障時,各行各業才能得到充足發展和良性循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