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孔,今年60歲,是我家鄉浏陽市一位遠近聞名的新型職業農民。他2014年起開辦家庭農場,探索出“稻田 ”共生生态家庭農場種養模式,2018年參加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座談會。現在,他一家五口人流轉土地268畝,通過生态種養,年收入超百萬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老孔一家的創業故事吧。
初冬暖陽下,老孔一手提起3隻肥甲魚
農場以“稻田+鼈”為基礎,構建水稻、稻田底栖動物、陸栖動物、水生昆蟲和植物等組成的循環生态系統
冬天的田野,看起來有點冷清。然而,在浏陽市達浒鎮老孔家那280多畝被石棉網包圍的稻田農場裡,1000多隻雞自由嬉戲,在田野中覓食; 深水中,草魚、鯉魚歡快地遊動,不時蕩起漣漪; 泥漿中,成千上萬的甲魚和泥鳅開始冬眠,用手一挖就會露出“真相”。
老孔是地道的農民。“我小時候家裡生活十分艱苦,為改善生活,經常在河裡和田裡抓魚、泥鳅和甲魚。”仔細檢查完田間的每一塊區域,老孔聊起了自己的創業史。
能否利用野生甲魚發展特色養殖?1994年,孔蒲中便開始摸索野生甲魚養殖。“甲魚生性好鬥,沒有獨立的空間就會打架。”那一年,他在自家魚塘放養了100多隻甲魚,因相互撕咬,損失嚴重。1995年受洪水影響,魚塘更是損失了7萬元。
喜歡思考的老孔并不氣餒。為了不讓甲魚“打架”,2006年他從“稻田 ”的模式中找到了靈感,在稻田裡投入100多隻甲魚做實驗,意外發現甲魚一到稻田裡,不僅沒“打架”,而且長勢更好了。
有了成功的經驗,之後的幾年,孔蒲中以“稻鼈共生”為基礎,大膽創新,先後讓水稻、甲魚、淡水魚、泥鳅、黃鳝、青蛙、雞等在自由生長,探索出了“稻田 生态養殖”的種養模式。水稻将鼈和混養水生動物排洩的糞便作為生長發育的有機肥料,鼈吃“水稻害蟲”福壽螺,淡水魚吃稻花、枯葉、田間雜草,青蛙和雞吃害蟲。這種生态循環系統還得到了延伸擴展。2018年下半年,農場利用稻田稭稈發酵制作出了生産蘑菇的培養料,2019年占地3畝的10個蘑菇大棚銷售收入達10萬元。
“水産品打了藥就會死,水稻和水産能夠共生共長,說明我的産品是綠色和生态的。”孔蒲中說,稻田裡的甲魚批發價能賣到每公斤300元,共生稻米也能賣到每公斤20元以上,而且供不應求。”老孔談到,通過“稻田 生态養殖”模式,他的稻田不用施肥,水稻秧苗移栽後不打農藥,出産的東西自然品質更好。
稻鼈魚生态養殖模式示意圖
農場有5個勞動力,分别是他和妻子、兒子、兒媳和女兒,家庭成員分工明确,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除了創新“稻田 生态養殖”的種養模式,老孔還探索了家庭農場的發展路子。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家庭農場迅速流行開來,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湧現。但家庭農場盛行之後,生産模式單一、管理不到位等難題随之而來,部分家庭農場因技術不過硬或管理不善,陷入尴尬境地。
老孔的家庭農場是2014年注冊成立的,他堅信自家的小農場,隻要悉心經營,也能做出大文章。兒子大孔會開車、有技術,擔任理事,負責運輸,兼技術管理;女兒丹丹大學畢業,會管理,擔任監事,兼技術指導;兒媳婦靈靈懂電腦、會算賬,擔任會計兼電商業務;妻子精打細算,擔任出納。
“我掌握核心技術,擔任農場主。”老孔興緻勃勃地說。家庭農場剛完成注冊,他們一家五口的分工就明确了,自此以後,農場大小事都是會議投票決定,大家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合理的分工、民主的決策,加上農産品的高品質,老孔的家庭農場運轉自然順暢,産銷兩旺。“甲魚、土雞、草魚等都是客戶上門收購為主。”孔蒲中說,2021年銷售成品甲魚已達到2000公斤,甲魚苗達到2.2萬隻,優質米2.6萬公斤。“全年利潤将達100萬元。”他自豪地說,在全市所有的家庭農場中,他的家庭農場在經營方面是佼佼者。
老孔在整理屋前農場的土地
老孔逐漸摸透生态種養的技術要領後,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将技術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少走彎路
一路摸索過來的老孔深知技術在農業産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隻要有機會,他就會主動找各類專家請教,或參加各種培訓班進行充電。當他逐漸摸透生态種養的技術要領後,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将技術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少走彎路。過去的農民老孔,也逐漸成了農民朋友的孔老師。
老孔也從來沒有秘技自珍。随着“稻田 生态養殖”種養模式的日益成熟,孔蒲中漸漸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技專家,多次被邀請到省内多地開展“稻田 生态養殖”培訓,培訓總人數超過1萬人。2016年,老孔的家庭農場成為湖南農業大學生态種養産學研基地之一。2017年,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新型職業農民與創業緻富帶頭人培育實訓基地在這裡挂牌。
“家裡經常比過年還熱鬧。”老孔介紹,近三年來已經有不下10000人次來到他的農場參觀學習,其中不乏湖北、廣東、江西等周邊省份的組團學員,甚至還有聯合國雜交水稻技術培訓班的外國學員。每接待一批學員,老孔總會盡量用普通話,組織更通俗易懂的語言回答各種提問。
同時,周邊100餘戶農戶也在他的帶領下開展了生态種養,大量進城務工青年返鄉發展生态種養。稻田生态種養對水質和土質的要求高,對農村水源建設和水稻生産提出了高标準。“現在,周圍的農戶也都開始注重綠色生産,環保意識都提高了不少。”老孔指着附近的農田說。
“發展生态種養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産業,也是我的夢想。我想把技術傳給更多的人,希望能将生态養殖産業傳承下去!”老孔将雙手靠在背後,眼神堅毅地望着這片他逐夢的土地。
老孔為來自非洲的學員進行現場教學
秋實99的點評:老孔的稻田 生态種養模式給你什麼啟發呢?我認為,其可借鑒的地方有,一是适度規模,老孔家庭農場經營土地268畝,覆蓋3個村民小組,實現了土地連片經營,沒有“插花地”,便于組織生産管理;二是生态種養,農場以“稻田+鼈”為基礎,再将魚、泥鳅、黃鳝、青蛙、螺、雞、蔬菜、果樹等逐步投入,形成了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三是精細管理,在稻鼈模式中實施精細化管理,保證了稻米和水産品的質量,同時擴大參與,體驗感很好。對于家庭農場的發展,你有什麼好的想法呢?歡迎留言、讨論。
秋實99,緻力于鄉村創業故事分享,喜歡的點個關注、轉發[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