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進擊與平衡管理思想?創業就是一個從此岸到彼岸的過程,戰略就是我們實現這一過程的設計藍圖對戰略的解讀衆說紛纭,實戰中讓人無所适從,甚至莫名其妙一個簡潔統一的分析框架非常重要,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張玉良進擊與平衡管理思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創業就是一個從此岸到彼岸的過程,戰略就是我們實現這一過程的設計藍圖。對戰略的解讀衆說紛纭,實戰中讓人無所适從,甚至莫名其妙。一個簡潔統一的分析框架非常重要。
我個人對戰略的理解就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
在10多年來服務政府和企業的過程中,我們大量開展了區域發展戰略及大中型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和咨詢;同時建立了小微初企業的創業咨詢和孵化體系,其中關鍵就是戰略定位與執行、商業模式設計與創新。從“研究咨詢”到“創業操盤”,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以企業實戰實效為導向,用簡單直接有效可操作的方式來指導戰略制定和執行。
1、戰略三要素
2013年,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所有戰略都可簡化和還原為最基本的三個要素,即:目标、路徑和成本。戰略的操作定義,就是目标、路徑和成本三個要素的組合。
所謂戰略效率,就是實現戰略的投入産出比,也就是目标、路徑、成本三個要素的優化組合,或者說在既定條件下如何以最低成本最優路徑實現目标。有效的戰略需要三個要素互相适配,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可能帶來其他要素的變化。
2、目标:心中的夢
目标就是定位和方向,是我們心之所想、希望到達的彼岸,是我們期待得到的結果。
目标既有大中小,也有短中長;既有真善美,也有假大空。使命願景是目标,每天要完成的事項,也是目标。
在“要做什麼”的背後,是對“為什麼做”的解答。所以,所有的“願景”背後,都是“使命”。
目标的設定是個技術活。既要考慮過去,又要面向未來,最重要是:回歸事物的本質,抓住問題的要害。方向錯誤,南轅北轍,努力越多,損失越大。
3、路徑:腳下的路
路徑就是此岸到彼岸的路線圖、方法論和裡程碑。
要實現目标,走什麼線路?用什麼方法?有哪些關鍵節點?要保證目标實現的可行性和效率,不僅需要最優化的路線設計,還需要高效率的方法策略。同時,路線是由一個個關鍵節點組成的,這些關鍵節點或者叫階段性小目标,就是裡程碑。
沒有路線圖,戰略目标就是一片迷霧之中虛幻的海市蜃樓;沒有方法論,戰略落地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盲目試錯;沒有裡程碑,一路上山高水長路遠,内心難免疲倦,消耗着長期的激情和動力。
4、成本:手中的劍
成本就是我們所投入的所有資源。
所有的既定戰略,在操作執行的過程中都有預算約束(資源/成本約束)。因為我們所能動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
最典型的成本是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同一個目标,用3個月完成還是3年完成是有本質區别的;用30萬完成還是用300萬完成也是有本質區别的。
與成本密切相關的就是效率。所謂效率,就是投入産出比(成本收益比)。
在成本中,時間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如果把時間要素從投入中單獨體現出來,那麼效率就是單位時間的投入産出比。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任何戰略如果離開時間維度都是沒有意義的。萬物互聯時代是“快戰略”時代,一個組織的戰略隻有不斷的動态調整才能适應環境快速變化。但快戰略并不意味着企業隻是疲于應付短期變化,而沒有長期發展思維,短期戰略本身就是長期戰略的組成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