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桃花,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是陶淵明的“桃花源”,
還是《詩經》裡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亦或是誰的“桃花運”?
我國古典詩歌經過漫長的發展曆程,形成了很多有意思的意象。
比如“梅、蘭、竹、菊”總是代表有氣節的君子,“柳”總是含有惜别送别之意。
那麼“桃花”這個意象,頻頻出現在古詩文中,它到底有什麼含義呢?
1.桃花是春天的象征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黃師塔前的江水向東流去,溫暖的春天使人懶洋洋地發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風緩步前行。
一簇盛開的桃花好像沒有主人,你喜歡深紅色,還是淺紅色的桃花呢?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四月正是大地上上百花凋零的時候,高山上古寺裡的桃花卻剛剛盛放。
我常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感到惋惜,卻不知道春光已經轉到這裡來了。
2.桃花象征美人,用桃花暗喻女子年輕貌美。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即使沒讀過《詩經》的人,一般也聽過這句。
這首用來祝賀女子出嫁的詩,開啟了用“桃花”來比喻年輕貌美女子的先河。
這位年輕的新娘不僅有桃花般明亮耀眼的美貌,還有“宜家”“宜室”的内在美,兩位新人婚後一定會和和美美,家族興旺。
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春天詩人在郊外遇到了一位女子,女子的容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子非常明豔,她的臉龐與桃花相互映照下顯得格外紅潤。
等到詩人再次拜訪時,卻沒看到之前那位女子,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隻有桃花依舊盛開,于是詩人寫下這首詩來表達未遇的遺憾之情。
當然,“桃花”這個意象在古詩中還有很多其他的象征,但是代表“春天”和“貌美的女子”是比較常見的。
(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