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應該去鼓勵孩子,但是很多家長在鼓勵方面卻容易用力過猛。而我昨天就犯了同樣的錯誤。
1.孩子氣餒的時候要不要鼓勵孩子昨天晚上寫作業要聽寫單詞,這四個單詞前天已經聽寫過了,昨天本來打算簡單過一下,但是孩子突然寫不下來。
連着寫了三四遍卻總是寫不好,這個時候她開始有些坐不住,不停地說,自己手好疼。我還安慰她,很快寫完了就好了。
接着又寫了兩遍,依然是錯誤的,沒有進展。
這個時候,女兒已經開始着急得有些哭了,她走到卧室門口用哭腔說:我不想寫了,我就是不想寫了。上個英語課有什麼意思,課堂上也不做遊戲,一點都不好玩。
此時,孩子已經有點崩潰了,把聽寫單詞的氣開始撒向英語課了。
我看架勢不對,立馬開口安慰道:是不是聽寫單詞太難了。
可能說到了心坎上,孩子的脾氣立馬軟了下來,走到桌子前說到:媽媽真的太難了,我不想寫了。
我一看情緒有所緩和,開始進行自己所謂的鼓勵,我說:你看,上次你說你之前在舞蹈班倒立是最後一名,通過不斷的練習,現在你的倒立已經是你們班裡第一名了。
我的本意當然是趁熱打鐵,讓她知道多多練習幾遍就好了。結果适得其反。
孩子一聽到這話,立馬提高了聲音喊道:媽媽,倒立和寫單詞不一樣。我就是不想寫了,我今天也不想去上英語課。
本來想鼓勵孩子一鼓作氣,沒想到直接激怒了她,讓她内心的氣餒感更加強烈。
果真鼓勵從來都是不簡單的,就像魯道夫·德雷克斯說的,鼓勵是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真正掌握的。
在孩子氣餒的時候,不恰當的鼓勵隻會增加孩子的氣餒感。
2.反思,為什麼鼓勵沒有用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為什麼今天的鼓勵沒有用,是因為時機不對、語氣不對還是話說錯了。
當很多問題想不明白的時候,換位思考或許能夠為我們打開思路。
我想如果是我自己做蛋糕的時候接連好幾次都失敗了,正在垂頭喪氣的時候,家人或者朋友對我說,沒關系,你多練幾次就可以了。
聽到這樣的話,我被鼓勵到了嗎?沒有,完全沒有被鼓勵到,甚至想要回擊一句:你壓根就不懂。
但是恰恰是這樣的話我卻對孩子說了,我說你多練習幾遍就記住了,可不就是在告訴孩子這一點都難。
也就是說我看似在鼓勵孩子,但是我的語言其實是在否定她的感受。所以她跳着說,聽寫單詞和倒立完全不一樣。
看來學會真正的鼓勵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時候父母以為的鼓勵,對孩子來說并不是真正的鼓勵。
兒童心理學著作《孩子:挑戰》中就記錄了這樣一個案例:
十歲的喬治是家裡的老大,大弟弟8歲,小弟弟3歲。和喬治不同,大弟弟吉姆成績好,做事認真。喬治則成績平平,做事虎頭蛇尾。
一天喬治在組裝一個書架,即将完工,媽媽怕喬治半途而廢,想鼓勵喬治,就對他說:這組書架真可愛,喬治,你做得太好了。
聽到媽媽的表揚,喬治哭喊起來,它們不可愛,它們糟透了,把書架摔倒在地。
媽媽用了最明顯的鼓勵方法,但是喬治卻并不領情。
喬治認為自己的作品應該是完美無瑕的,但是自己的技巧不夠,他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當媽媽對喬治說出“你做得太好了”的時候,他認為這是媽媽不理解他,導緻他更加生氣。
所以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怎樣的鼓勵并沒有統一的答案和準則,應該取決于孩子。
這讓很多家長覺得,鼓勵孩子怎麼會這麼難?
3.如何正确的鼓勵孩子?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正确的鼓勵孩子。
首先,肯定孩子當下的情緒
當孩子用哭腔說:我不想寫了。我立馬補充到:寫單詞很難對不對。因為共情到了她的情緒,她很快就靠了過來,因為孩子覺得你理解了她此刻的心情。
所以說,當孩子受到挫折、打擊感到氣餒的時候,家長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給孩子建議和幫助,而是肯定孩子當下的情緒。
讓孩子釋放了他的情緒,才能願意傾聽我們說話。
第二點,學會觀察孩子
真正的鼓勵是孩子需要什麼鼓勵我們就說什麼。但是孩子的需求如何發現,這需要我們對孩子進行仔細的觀察。
對孩子仔細的觀察是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上的,仔細觀察孩子并不難,難得是我們需要放慢自己的腳步,願意牽着孩子這隻“蝸牛散步”。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這句話放到孩子身上一樣成立。
第三點,學會換位思考
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所說的話能夠鼓勵到孩子的時候,可以嘗試着進行換位思考。很多時候我們的理所當然是習慣了站在自己的角度,有些話自己聽着沒有問題,一旦換位思考就能發現問題究竟在哪裡。
鼓勵需要長期去堅持才有用。
父母需要認識到,鼓勵沒有統一的答案和準則,偶爾鼓勵一兩次也不見得會有效果。
鼓勵是一項父母們需要長期去堅持的事情。
因為我們鼓勵孩子不僅是為了解決孩子眼下遇到的困境,更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認知:沉溺于錯誤中解決不了問題,幫助孩子鍛煉出成長型思維,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和勇氣,這才是貫穿孩子一生的優秀品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