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蘇轼被稱旅遊大師的原因

蘇轼被稱旅遊大師的原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30 21:15:33

山東五蓮的九仙山,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宋代大文豪蘇轼曾多次遊曆九仙山,并寫下“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作為蘇轼的“鐵杆粉絲”,前不久,我慕名到九仙山一探“仙”容。

我們從莒縣出發。天陰着,雲一朵接一朵,蓄滿了水汽。深吸一口,五髒六腑似都被淘洗了一遍。這裡靠海,海風徐徐吹來,帶着腥潤的氣息。

蘇轼被稱旅遊大師的原因(九仙今已壓京東)1

九仙山雲海 九仙山景區 供圖

車子不知蜿蜒前行了多久,終于停下來。一擡步,似乎闖進一個綠色的屏障。滿目的綠啊,綠得張揚,綠得雜糅,草綠嫩綠翠綠碧綠墨綠……綠密密占領了九仙山。而一些奇峰怪石,就從那綠中鑽出來。有的像一隻鳌馱着烏龜,有的像一隻犬凝望着天空,有的如靈猴蠢蠢欲動,有的似駱駝朝天而呼,還有兩塊巨石緊緊偎着,如兩位熱戀裡的人……這些奇峰怪石,一定受過火山、地震等多種力的淬煉,方涅槃成如此美景。

視線從一座峰,望向另一座峰,遲遲挪不開。忽地,就聽到一陣嘩嘩的水聲。聲音越來越響,似乎在你的腳底。心下好奇,低頭去尋,沿着一叢叢綠,卻尋了許久,方看到綠豁開一個口子,一汪水活潑潑地躍出來,唱着歌,奔向前方。繼續前行,蓦地又聽到一片水聲,比剛才的沉穩、濃郁。忍不住又去尋。它卻離得近些。這是條大水,寬寬地、氣定神閑地奔着。我們忍不住發出驚歎,它全然不理會我們的步伐,繼續着自己的腳步。在山間行走,總能時不時聽到水的喧鳴。朋友笑着說:“九仙山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那綠崖間的瀑布,你還沒見識過呢!”心下便有些歡喜,又有點驚訝,九仙山,果真是藏着不少寶貝。

這山看着不高,爬起來卻挺吃力,不一會兒,走出一身汗。隻好歇住腳,稍事喘息。一仰頭,見一隻巨石“靴子”立在前方高處,仿佛搖搖欲墜。這是誰的靴子呀?如此巨大、沉實!有人說,這是鐵拐李的靴子。當年八仙路過此地,見這山荒蕪,便和山神一起栽花種草。鐵拐李用靴子到東海取水澆花,短短幾天,九仙山便變得綠意蔥茏,百花熾盛,而鐵拐李卻不小心遺落了那隻靴子。鐵拐李丢了靴子,九仙山卻得了不少好處,此地成了一個著名景點,不時有人過來瞻望。古時人們相愛相交,往往取下心愛之物贈予對方。八仙如此喜愛這座山,留下一隻靴子,也并不為過。

繼續前行,回眸,還在想着靴石。蘇轼一定也是見過這塊石頭的。他弟弟蘇轍在齊州任上,寫信向兄長誇贊山東的好處,遠在杭州的蘇轼便動了心思,上書請求皇帝把自己也調到山東,最好離弟弟近一些。就這樣,他被調到了密州。

蘇轼一來,便被山東的山水迷住了,尤其是九仙山。他打馬山間,左牽黃,右擎蒼,寫下《江城子·密州出獵》;他登上亭台,看鷗鹭翩翩,青煙袅袅,寫下《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中秋的深夜,他望着一盤明月,無比思念弟弟,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山下卧榻,他夢見亡妻王弗又來到他跟前對鏡梳妝,寫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他夜宿九仙山,感覺像在桃花源裡,夢醒看到一鈎新月如冰輪,旁邊伴着幾顆疏星,寫下《宿九仙山》……蘇轼一定是把九仙山的山山水水踏了個遍,愛極了它,才寫下如此多的篇章。其實,來這之前,他早已遊過四川、陝西、杭州等地,那裡的山水都不賴,可一見到九仙山,他的心還是不由自主地淪陷了。

越往裡走,越能發現九仙山的好處。凡以“仙”為名的山,大抵不會讓人失望。空氣愈加潮潤,鳥鳴也愈加熱鬧起來。喜鵲、斑鸠、藍翡翠、黃莺、金腰燕、伯勞……叽叽啁啁,混雜在一起,難分彼此。金雞菊、紫薇、茉莉……各色花兒搖蕩在山間,使得山色更加清麗、迷人。在九仙山居住,真個是有福氣的,看山花,飲山泉,食山果,病了,還可以采山藥。可惜蘇轼在此隻待了兩年,就被一紙诏令調到了徐州。長期享有此等福氣的人,恐怕隻有那位“圍魏救趙”的兵神孫膑了。

往前見到一個清潭。一些荷花粉腮綠鬓,亭亭立着,襯托着身後的山林。蜻蜓如小直升機,巡視着這片領地。偶有小鳥劃過,藏到葉間。不少畫家支着畫闆,正在沉浸地寫生。我們經過,他們渾然不覺,似乎已在優美的景色裡入定。

聽說到了冬天,還有一些人不畏嚴寒來此寫生。大約此處的景緻,别處很少見到,此處的氛圍,也與他處不同。

繼續前行,我們要去拜望孫膑。孫膑在此隐居著述,設館收徒。他與蘇轼,一個兵祖,一個文傑,在此交彙,使九仙山有了文韬武略的厚重。

經過一棵樹時,樹上忽地竄下來一隻靈猴,使勁掰我們的手,搶我們的桃子。它得逞了,龇牙咧嘴,跳到一旁的樹上,邊瞅着我們,邊大口咀嚼。孫膑仙逝了,蘇轼走遠了,獵人和樵夫也不見了身影,淘氣的猴子成了山大王。

抱犢峰前,就是孫膑書屋了,這是孫膑親自選擇的隐居之地。經曆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後,孫膑急流勇退,到此隐居。雖說同窗龐涓百般嫉恨孫膑,設計挖走了他的膝蓋骨,卻一點兒沒能阻止他在軍事上的鲲鵬展翅。相反,龐涓自己卻在馬陵殒命,留下了心胸窄仄的壞名聲。孫膑為什麼選擇在九仙山隐居呢?仔細想來,此山位于齊長城五蓮段之陽,便于防禦,環境優美,人迹也少,最符合他的心願吧。孫膑在此蓋了3間石屋,專心讀書、著述。不過,山上的荊棘可真不少,每每挂住他的衣裳;那些青蛙也“呱呱呱”的,似乎要和他讨論兵法。孫膑長歎一聲。那些棘子和青蛙,居然似讀懂了他的歎息,從此齊齊閉了口舌,九仙山一片安谧。孫膑寫就《孫膑兵法》,永傳後世。

3間石屋敦敦實實的,依然矗立在那裡,見證着世間風雲。石階很高,長滿苔藓,光滑,厚膩。孫膑在此遙望九仙山,盡攬天下局勢。他雖隐居了,還是有不少慕名拜訪的人,齊王也不顧坎坷,多次跑到石屋求教。一定程度上,九仙山成了齊王的書桌。

攀上長長的石階,走進書屋,隻見“孫膑”凝眉肅目,嘴角微揚,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仿佛他的心裡,又有一個妙計産生。

抱犢峰旁,有一處泉,汩汩淌着,十分奇妙。掬一捧,清冽,甘甜。多少年來,它就這樣不疾不徐地流着,無論如何幹旱,從沒有停止過。不少人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找它的源頭,卻以失敗告終。于是,人們稱這泉為“天泉”。大約上蒼見孫膑隐居在此,惜他是經世良才,故而降下甘露,供其取用。

下山時,雲重了起來,雨點淅淅瀝瀝灑到臉上,一片暢然。雨中的九仙山蔥蔥莽莽、溫溫潤潤的,似又多了幾分仙氣。

名山之中,像九仙山這樣毗鄰大海、聳入九霄的,可真不是很多。海風遠遠吹來,一日一日,沁染着它。海的胸懷是寬廣的,山的襟抱是厚重的。山中夾雜海的氣息,而海面也時時倒映出山的影子。山海便這樣相依,亘古如斯。這種氣魄和襟懷,滋養着這裡的每一個人。或許正因為此,蘇轼才能一改詞壇靡靡之風,以長風皓月入文,啟豪放派的先河。而孫膑也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兵法89篇、圖4卷。

山與水,在時光中永恒;人與文,在曆史上獨樹一幟。

遠遠望去,那些各具特色的山峰,在雨霧裡隐隐約約,不言不語。它們身上,長花,長草,長日月,長海洋,還長數不清的年年歲歲。(作者:盛夏;編輯:楊碩)

原題:《九仙今已壓京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