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繼上月埃及開始遷都之後,1月18日,印尼國會通過《國家首都法草案》,将首都從雅加達遷往東加裡曼丹省,新首都被命名為“努桑塔拉”,整個遷都計劃預算大約320億美元,預計最快2024年開始搬遷。
這是2019年4月印尼總統佐科做出遷都決定以來,印尼在遷都上邁出又一個實質性步伐。作為一座千萬人口級的大都市,雅加達深受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地面沉降和自然災害等問題困擾。
與印尼類似,埃及遷都也緣于大都市開羅愈發不堪重負。除了緩解首都承載壓力,促進地區平衡發展、加強對邊遠地區控制等因素也是許多國家選擇遷都的重要考量。
新首都距離雅加達約1300公裡,幾乎所有土地都是由林地轉換而來,總面積約2561平方公裡。這一工程将耗資320億美元,包括新建基礎設施和政府辦公地點,以及公務員安置設施。這筆開支中印尼政府負擔19%,其餘資金來自“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和私人投資者,預計最快2024年開始搬遷,而整個開發建設預計将持續至2045年。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大約1.75萬個島嶼組成,領土面積(191萬平方公裡)和經濟總量(2020年1.06萬億美元)均居世界前二十強,人口(2.7億)更是位居世界第四。
爪哇島是印尼的中心,這個面積隻占全國總面積7%的島嶼,集中了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經濟活動。而位于爪哇島西北海岸的雅加達,無疑是中心的中心。目前,雅加達的經濟總量占全國近三成,常住人口已超千萬,算上周邊衛星城鎮,大雅加達都市圈的人口規模達3000萬。
如此稠密的人口,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規劃,雅加達深受擁堵和污染等“大城市病”的困擾。作為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的首都,雅加達的公共交通設施并不完善,直到2019年4月才開通運營第一條地鐵,其交通擁堵程度位列世界前十。
這是2020年4月22日,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市中心一廣場因疫情被封閉,圍欄标識上寫着暫時關閉的通知。(新華社)
與緬甸遷都的推測原因類似,巴基斯坦早在1960年便開始建設新首都伊斯蘭堡,計劃将首都從南部沿海地區的卡拉奇,遷往北部毗鄰克什米爾地區的伊斯蘭堡。1965年,巴基斯坦首都先從卡拉奇臨時遷至内陸的拉瓦爾品第,兩年後正式遷入伊斯蘭堡,新首都的建設曆時十年。
非洲多國也有遷都史,比如東非的坦桑尼亞、西非的尼日利亞和科特迪瓦。坦桑尼亞将首都職能從沿海的達累斯薩拉姆前往内陸小城多多馬,議會和大多數政府機構都已遷往,但數十年來達累斯薩拉姆依然是國家政治中心,而多多馬對外幾乎無人知曉。
尼日利亞将首都從沿海大城市拉各斯前往北部内陸的阿布賈,科特迪瓦将首都從海邊的最大城市阿比讓前往内地的亞穆蘇克羅,舊都的“大城市病”是原因之一,加快内陸開發、加強對北部地區的控制也是重要考量。
我們的緊鄰韓國近些年來也在遷都,首爾靠近朝韓軍事分界線,人口占全國四分之一、經濟總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首爾首都圈的人口則占全國的一半,“大城市病”以及高房價等成為難題。盡管早在2003年底就已法律形式決定在首爾以南120公裡處建設行政首都,并命名為世宗市,但這一計劃在韓國保守、進步兩派之間引發激烈争論。如今,雖有數十個政府部門遷入,上萬名公務員在世宗市工作,但總統府、外交部、國防部、國會和最高法院等核心機構仍在首爾,遷都計劃進展緩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