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到底要不要學英文

孩子到底要不要學英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10 23:10:13

來源:海外網

如果有人問你:“How are you?”(最近咋樣?)相信很多島友都會下意識地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挺好,謝謝,你呢?)

這種幾乎成為自然反應的對話,足以說明英語學習在國人心中打下的深刻烙印。

近年,輿論場上質疑英語學習過度的聲音越來越多,最近還有人提出,建議降低英語教學比重,代之以傳統文化教學,從而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此言一出,立馬引發社會熱議。

相關建議有3點:

第一,降低英語教學比重、在考試中占分比重;

第二,用英語教學騰出來的時間,加大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第三,改革英語教學方法,不以考高分為唯一目的,而以口語對話、生活運用為主。

對此,教育部作出明确答複,同樣歸納為3點:

第一,目前英語教學課時已明顯低于語文、數學、體育、藝術等學科;

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已納入中小學課程;

第三,高考英語分數不變。

孩子到底要不要學英文(咱的娃要不要學英語)1

表面上,這輪建議與答複圍繞的是英語教學比重,實際上,大家關切的無外乎兩個問題:一是咱的娃要不要學英語;二是英語學習是否妨礙了文化自信。

英語要不要學?當然要。作為世界通用語言,英語是衆多專業領域的敲門磚,不懂英語,就沒法學先進技術、讀頂尖期刊。

但要學,并不代表就要按現有路徑學。老實講,眼下的英語教學确有不足之處。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英語,到本科畢業,英語學習長達16年。學了這麼長時間,能到啥程度?反正島叔要和别人用英語對話,想到的還是那句“How are you”;要細數背過的單詞,瞬間記起來的也還是排在詞彙表第一個的“abandon”。

有教育專家就指出,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根本問題,是學英語的時間太多,真正用到英語的時候不多;英語分數考得挺高,但不少是“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

對多數中國學生來講,學英語是為了應試,而不是應用。在“考前死背、考完就忘”的應試環境下,英語學習的效果,能好到哪兒去?等踏上工作崗位,許多人用得着英語的機會也不多,即便要用,一些翻譯軟件也能頂上,說不定還勝過自己搜腸刮肚。

花10多年學英語卻一口用不上,隻能說明目前以應試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方法有問題,并不代表英語本身不該學,更不等于英語學多了,文化自信就弱了。這個邏輯關系不成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英語教學在各教育階段中占比逐步增大,很多人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随着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強。

舉個例子,教育部近日公布數據:過去10年,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八成在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有網友稱:一出國就更愛國了。

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盲目排外,而是建立在與其他文明文化的比較中。曆史上,中華文化正是在與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兼收并蓄、曆久彌新。國家越開放,文化自信越笃實,“夜郎自大”式的自信,反倒是脆弱的。

輿論場不時出現“英語無用論”,其實是給作為工具的語言賦予了過多的價值内涵,背後有文化焦慮,總覺得咱娃娃們都講外國話了,老祖宗東西沒人愛了。說到底,這還是一種文化不自信。

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生在這樣一個開放大國,我們沒必要切斷英語這條通路。

那如何學?有專家建議,學校不妨根據不同學科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标,提出不同的英語學習要求。學生也可根據個人發展方向,選擇多學或少學英語。比如你要做科研,那得熟練掌握閱讀英語文獻的能力,如果工作與英語無關,不妨學點基本會話。學校教學中,也别單純教語法拼寫,還可以結合講述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知識,借助多元文化背景,創新文化自信表達。

隻有這樣,下次面對那句熟悉的“How are you?”,我們才能給出新的回答。

文/田獲三狐

編輯/點蒼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