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麼多年,難到就這麼算了?!”
我有個朋友喜歡炒股。說是炒股,其實常常被她弄到手上的幾支股票都被套牢,再無錢可“炒”,隻能幹着急。實際上也不是“套”得有多‘牢’,隻是因為她有個原則,絕對不能虧本賣出。
甯願少賺,也絕不虧損。這或許也是廣大股民群衆的普遍心态。
與獲得同等的收益比起來,你更想要避免損失,這種心理現象叫“損失規避”。
它讓你失去了減少損失、騰挪解困、獲得更大收益的機會。
有句話說,“堅持就是勝利”。這句活對于那些做事沒有定力、沒有耐心的人,或許有些警醒作用。但是,“堅持”未必就是“勝利”,有時候,更大的失敗恰恰是因為“堅持”。
如果方向是錯誤的,越堅持損失越大。
這種情形,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你買了票去看場電影,看了一會兒,發現很無趣。這時,你可能因為電影票蠻貴的,還是堅持看完了。浪費了時間,也付出了機會成本(你因此沒去打球)。
又比如,将更多的錢投入瀕臨倒閉的公司,或是留在不斷走下坡路的行業中,或在無可挽回的戀情中苦苦不松手......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投入。
由于“損失規避”的心态,如果你任由這些無法挽回的成本蒙蔽自己當前的決策,就會成為“沉沒成本謬誤”。
對走向成功來說,“靈活度”與“韌性”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最壞的結果不是“前功盡棄”,而是“執迷不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