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恒山是中華五嶽

恒山是中華五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08:43:22

恒山,含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的恒山,即所謂“北嶽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等,明末清初被确定為“五嶽”之北嶽恒山。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

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8米 ,号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2

廣義的恒山,或稱恒山山脈,是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部、河北省張家口市南部,桑幹河、滹沱河之間一系列山峰的總稱,大緻西南-東北走向延伸。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3

山間河谷處的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甯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許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過仗,古代關隘、城堡、烽火台等衆多古代戰場遺迹保存了下來。

天峰嶺

恒山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距渾源縣城南4公裡處,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4

主峰南面的山腰上,有北嶽廟,為曆代帝王臣民祭祀之地。還有“懸根松”“琴棋台”“夕陽返照”“果老嶺”“步雲路”“虎風口”“潛龍泉”“會仙府”“白雲洞”等著名的“恒山十八景”。

翠屏山

位于恒山主峰西側,距渾源城4公裡,方圓2平方公裡,海拔1648米。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5

它聳峙渾河川之南,山上青草如茵,山勢如刀劈而開天門,秀似翠屏,故名翠屏山。

《水經注》說翠屏山“山上有石銘,刻有冀州北界四字”。

千佛嶺

在恒山主峰天峰嶺正南偏西約25公裡處,被譽為塞外“小黃山”。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6

千佛嶺頂有一塊天然磐石,上面建有一座7米多高的仿木小磚塔,刻着“千佛寶塔”四個字。塔下岩石南面有3個石洞,名曰“千佛洞”,故名。千佛洞西北建碧峰寺。

卧羊場

位于應縣東南部與渾源縣交界處,屬恒山山系。在堯峪村北,與渾源交界。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7

西北一東南走向,境内面積約2.5平方公裡,主峰海拔2333.4米,為朔州第二高山。山裡有一洞,牧羊人在此避雨,且山腳下亦是經常卧羊的地方,故此得名。

翠薇山

位于山陰縣東南部,系恒山餘支,東連渾源縣,西至雁門關,南跨代縣,北接山陰盆地。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8

總面積99.3平方公裡。主峰饅頭山海拔2426米,為朔州第一高山。山脈走向由東向西延伸,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山上植物繁茂,灌木較多,還有華北落葉松和桦木等。山坡上烽火台間斷出現,是古代争戰重地之一。因山上灌木類植物生長茂密青翠,故名。

紫金山

位于朔城區東南30公裡處,周長約25公裡,主峰海拔2122米,山上灌木叢生,野獸出沒,為朔城區南部與甯武縣的分界線。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9

此山生長一種名曰紫荊的落葉灌木,可入中藥,因植被得名紫荊山,後諧音為紫金山

草垜山

即佛宿山。明《山陰縣志》卷之二·山川篇載:“佛宿山,縣南三十五裡。俗名草垛山。”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0

因文殊大師留宿,故稱覆宿山為佛宿山,位于恒山山脈餘支翠微山,狀似“草垛”,故名。此佛宿山巍峨高聳,峰巒直插天際,白雲環繞其上,甘霖普降。

跑馬梁

屬恒山脈系,為應縣南部山區之絕頂,頂面大而平坦,面積20平方公裡,可以信馬由缰。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1

相傳唐末李存孝據守朗嶺關,屯兵山地,曾于此處牧馬練兵,故名跑馬梁。

有成片落葉松林3萬餘畝,其中成材林1萬餘畝,且土壤深厚肥沃,腐殖質含量豐富,約有6大類300餘種中草藥遍地生長。

雁門山

恒山山脈自代縣以西山段,古稱勾注山,又稱雁門山。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2

因山形勾轉,兩峰對峙如門,又有水勢流注而得名。其山勢陡峻雄固,西依甯武關,東靠雁門關,是雁北地區通往山西腹地之咽喉,曆史上曾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主要通道。

玉峰山

又稱三峰山,位于陽原縣城西揣骨疃鎮西南,由中間高兩邊低的三個山峰組成,形如筆架。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3

傳說是倉颉造字時用過的筆架,當地人稱"筆架山"。

熊耳山

位于陽原盆地南側,屬恒山東延餘脈北支,主峰青天背,海拔2046米。是陽原第一高峰。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4

因山勢險峻、山頂平緩,像人的脊背一樣,登頂觸手可及青天而得名。

太白山

位于山西省靈丘縣,主峰海拔2234米,周長65·5公裡,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東西走向,為靈丘群山之首。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5

據"大同府志""靈丘縣志"山川記:"太白山,其脈自恒山東來,若斷若續,至靈丘縣南二十裡複拔地而起,高極雲表,為邑諸山之冠。銀礦儲藏豐富,山南麓存古代銀礦洞20餘個,為明清時期晉北地區大型銀礦基地。

垭口關隘

雁門關

又名西陉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甯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6

自秦漢以來,雁門關是古代塞北少數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自公元前4世紀至20世紀,發生在這裡的戰事,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140多次,尤以宋代楊家軍在此與遼軍的戰争故事為國人所共知。

甯武關

即今甯武縣城。明雁門關北口,南依雲中山,西北靠管渾山,東北接恒山,西南連蘆芽山,為四山彙集之要塞。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7

因居内三關之中,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策應朔州、大同,故為曆代兵家必争之地。為晉北古樓煩(古部落名)地。

平型關

位于繁峙縣與靈丘縣交界處。古稱瓶形寨,清時稱平型嶺關,後改稱平型關。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8

關城築于明正德六年(1511),南北各置一門。關城北設有六郎城,傳為宋将楊延昭鎮駐之地。該關東控太行,西屏雁帶,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該口同平型關一樣,是恒山東端通往雁北,遷回北京的一個重要垭口。

茹越口

為雁門十八隘口之一,是穿越恒山南北,溝通忻州盆地和大同盆地的交通要道之一。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19

其北面為應縣,南通繁峙。《郡志》載:“五代唐末(905年)修茹越口,開左右道路。”

飛狐陉

是太行八陉之第六陉。陉居太行山脈東北端,地處太行山脈及其燕山支脈、恒山山脈交彙處,在河北省涞源縣北、蔚縣南。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20

北峪口通達蔚縣,南峪口接續馬蹄梁,當地人稱其為"四十裡峪"或"飛狐峪"。是連接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的要道。

恒山懸空寺

恒山懸空寺,位于山西大同市渾源縣,是國内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21

恒山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中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全寺共有殿閣40間,懸空寺建寺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狀态布置和建造寺廟各部分建築,将一般寺廟平面建築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體的空間中,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等都有。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傳說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

恒山廟群

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後經唐、金、元重修,到明清時僅主峰即有大小祠廟60餘處。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22

整個建築群占地範圍東西1400米,南北900米,主要殿宇有:恒宗殿、寝宮、會仙府、九天宮、純陽宮、關帝廟、文昌廟、靈官廟、龍王廟、山神廟、瘡神廟、馬神殿、十王殿、得一庵、閻道祠、紫微閣、魁星樓、羽化堂、接官廳、龍泉觀等,其中朝殿,又稱員靈宮,為恒山主廟,是恒山中最大的廟宇;恒山建築群建築規模宏大,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是我國道教聖地,号稱“第五小洞天”。

靈丘覺山寺

覺山寺位于靈丘縣城東南15公裡的覺山山腰。覺山又稱懸鐘山、普照寺。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23

寺周高山環抱,寺内古柏森森,景色宜人。寺院創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

廣靈水神堂

位于廣靈縣城東南,與縣城相連。由壺山古建築群、中國名泉水神堂壺泉、泉湖、林地、綠地組成。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24

水神堂泉是由壺山四周萬斛珠玑的群泉随地而湧成湖,水質為天然礦泉水,流量為每秒0.55立方米,當地人稱“神泉”。

恒山是中華五嶽(中華五嶽之北嶽恒山)25

自明代,被列為北嶽,清初,北嶽國家祭祀也逐漸由河北曲陽移至渾源恒山,五嶽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恒山道教始于西漢,北魏始興盛,成為主流全真派聖地。

恒山山脈也是山西省礦産資源的富集區,是山西省東北部煤、鐵等的主産區。

我們的頭條号是:線上旅遊

歡迎關注,歡迎點贊,歡迎轉發,歡迎留言,歡迎交流

您的支持是我們繼續寫作發稿的動力!

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