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烘焙知識泡打粉和小蘇打的區别

烘焙知識泡打粉和小蘇打的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5:02:55

【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學校】

烘焙知識泡打粉和小蘇打的區别(烘焙知識小蘇打粉)1

烘焙知識:小蘇打粉、泡打粉可以互相替換嗎

小蘇打粉和泡打粉,是烘焙中一定會用到的2種材料,它們的作用就是作為提升口感的蓬松劑,因此,你可以在烘焙配方中發現兩者的身影。但是你在使用過程中有想過這兩者的差别是什麼,能不能互相替換?對于想讓烘焙技術更上層樓的人來說,了解一下蓬松劑的基礎學問是必須的。

小蘇打粉 Baking Soda

學過初中化學的同學,就知道小蘇打粉的化學名稱是碳酸氫鈉(NaHCO3),屬于堿性物質。因此它在烘焙中使用時,要搭配酸性的液體,比如酸奶、醋、檸檬汁、咖啡、蜂蜜等等才能産生化學反應。

小蘇打粉要搭配酸性的液體才能産生化學反應。

小蘇打粉要搭配酸性的液體才能産生化學反應。

因此酸堿中和反應,材料中就會産生二氧化碳氣體,然後面團、面糊就會膨脹鼓起,使得成品更蓬松,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海綿蛋糕、戚風蛋糕,蛋糕體中那些氣孔細密的海綿狀組織,正是蓬松劑的功勞。除了蛋糕外,餅幹裡也可以加入小蘇打粉,從而達到酥脆的口感。

除了蓬松作用外,小蘇打粉還有上色的功能。

除了蓬松作用外,小蘇打粉還有上色的功能。

不過要注意,小蘇打粉如果和酸性物質沒有完全中和掉,其殘留部分就會讓糕點吃起來有苦澀味、皂味。還有,小蘇打會讓褐變反應增強,使得成品的顔色更深——因此,巧克力焙品中喜歡加入較多的小蘇打粉,以增加色澤,看起來好像包含大量的可可。

所以使用小蘇打粉時,要注意:它雖然可以美化成品,但是如果加了太多,吃起來就會有股怪怪的皂味;還有一點,因為小蘇打進行酸堿中和反應所需的時間相當快速,所以添加完蓬松劑之後務必盡快送入烤箱,否則面團中的空氣很快就散發掉,使最後的膨脹效果不好。

泡打粉Baking Powder

泡打粉也叫作發粉,是由堿性的小蘇打粉,酸性物質(如塔塔粉,鋁鹽)及幹性介質(如玉米粉,幫助吸收濕氣并緩沖酸堿作用發生)組成,同時含有酸,堿,故可以自己形成化學反應,産生二氧化碳,讓面糊膨脹,所以食譜中即使沒有其他酸性液體也能使用泡打粉。

泡打粉能夠自行産生化學反應,隻要與液體結合、接觸濕氣,便會産生二氧化碳。

泡打粉能夠自行産生化學反應,隻要與液體結合、接觸濕氣,便會産生二氧化碳。

多數在市面上販售的泡打粉都是屬于雙重反應(雙作用)的膨松劑,作用分成兩階段:與液體混合時會釋出部分氣體,送入烤箱中加熱時會有第二次的反應,讓面團再度膨脹。因為這樣的特性,泡打粉使用上有更大的彈性,不必急着把面糊或面團送入烤箱。

因為不必考慮配方的酸性原料,也不像小蘇打粉一樣容易産生苦味,且不會影響面糊顔色,泡打粉已成為現在最常用的膨松劑。

小蘇打、泡打粉兩者可以互相替換嗎?

如上所述,這兩種膨松劑都是利用酸堿中和的原理來産生氣體,創造空氣感;所以若是沒有添加酸性液體的食譜中,都會注明需要使用泡打粉,若改用小蘇打粉是沒辦法發生化學變化的。

那麼,結論是“泡打粉可以取代小蘇打粉,小蘇打粉不能取代泡打”嗎?

堿性成分不足以和酸性物質産生足夠的空氣,成品扁塌。

堿性成分不足以和酸性物質産生足夠的空氣,成品扁塌。

正确答案是,完全不建議兩者互相替換。因為泡打粉中約僅有 1/3 的小蘇打(堿性),酸堿物質的比例無法對等,若以泡打粉替換小蘇打粉會産生問題。舉例來說:

a,以 1:1 代替,結果堿性成分不足以和酸性物質産生足夠的空氣,成品扁塌。

b,增加泡打粉用量,以3 倍量取代小蘇打,但同時泡打粉中的酸性成分、幹性介質也增加了3 倍,造成成品走味、吃起來有明顯苦味;或是化學反應太快、氣體瞬間産生卻立刻大量消氣。

小蘇打粉、泡打粉在各自的食譜中都有需要發揮的作用,以不同的形式讓你的烘焙品蓬松、輕盈或是酥脆,很多時候它們甚至是需要同時使用的;你看到的每一則食譜都是經過研發者精心調配、計算而出的最佳比例,所以并不鼓勵任意替換食材,否則很容易失敗。

除非你極富實驗精神、且對于酸堿值的化學計算相當熟悉,想要好好來場烘焙科學實驗,也許成功後能分享給更多烘焙愛好者!

【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學校】蛋糕培訓 面包培訓 西點培訓 烘焙培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