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慧能偶聞《金剛經》而悟道是中國傳統文化史上的大事件。
這一事件不但将禅宗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且也标志着禅宗徹底中國化的開始。
而作為“悟道”者慧能,并不因“悟道”而停止修行,而是到黃梅山尋求印證,繼續精進,當他到黃梅山之後,恰逢五祖弘忍大師正在選接班人,于是他寫了一首偈語,即: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
據《壇經》的記載,這首偈語五祖看過之後,對衆人說“此亦未得了”,意思是說這個還不行,于是半夜把慧能叫到屋裡,為他再次講《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言下大悟,即: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我們知道,慧能原本就是偶聞《金剛經》而悟道,但在這裡,五祖為什麼又為他再講《金剛經》呢?
進一步地說,慧能偶聞《金剛經》而悟道與五祖為他講《金剛經》而言下大悟,到底有何不同呢?
我們先看五祖講《金剛經》之前,慧能悟到了什麼?
其實他悟了“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大意是說,一切萬法皆原本空性,即天地一切萬物每時每刻都處于流轉變化之中,沒有任何事物具有永恒不變的屬性,即萬法“無常”的真相。
而這正是慧能這首偈語所表達的境界,也是他偶聞《金剛經》而悟道之後,所悟到的内容。
那麼,五祖為他講《金剛經》之後,他大悟到了什麼呢?
正如《壇經》中所說,五祖講《金剛經》之後,他當下悟到,即: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也正如契松本《壇經》所說“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因此,慧能在這時,大緻悟到了三個内容,一是一切萬事萬物,皆由“自性”這一本體而有生滅,二是“自性”原本具足,無需外求,三是“自性”原本空性,正因為空性,才能生萬法。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慧能聽聞《金剛經》第一次悟道時,并非究竟,而五祖弘忍大師則從他的那首偈語看得出來。
于是繼續為他再一次講《金剛經》,讓他進一步開悟,而這正是五祖弘忍大師為什麼為他再講《金剛經》的真正原因。
當然,五祖也從他這首偈語當中看慧能的根智,于是毫不猶豫地将心法傳給他。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論語》《莊子》《壇經》《道德經》《暫坐》《紅樓夢》《金瓶梅》《廢都》《自在獨行》《人生哲思錄》《柏拉圖如是說》《史記》《王陽明全集》《華嚴經》《了凡四訓》《智囊全集》《峤南瑣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