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仕途坎坷,遭時人質疑,背負忘恩負義的罵名,他就是晚唐詩人李商隐。
旁人口中的虛僞淺薄是他,
詩歌成就極高也是他,
千年後因“非主流詩人”上熱搜的還是他,
李商隐究竟經曆了哪些事,
成就了他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
世路方坎坷,仍立淩雲志
永憶江湖悲白發,欲回天地如扁舟。
——《安定城樓》
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三歲離鄉漂泊,十歲喪父歸家,李商隐以悲慘為基調的人生仿佛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埋下伏筆。
“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李商隐作為家中長子,常常“抄書舂米”以補貼家用。回鄉後,李商隐在堂叔的教導下熟讀儒家經典和史部書籍,從此,“讀書入仕,兼濟天下”便成為他曆經磨難仍不滅的理想。
曾任宰相的令狐楚極為愛才,他不僅讓李商隐與兒子令狐绹一同讀書,還将當時官場通用的骈文寫作方法傳授給李商隐,成為李商隐人生難得的暖意。
與此同時,李商隐在東都還認識了白居易,兩人十分投緣,結成忘年交。
曾有流傳白居易調侃來生想做李商隐的兒子,說:“我死後,得為爾兒足矣”,可見白居易對李商隐文采的認可度。
時運多不濟,險步入殊途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淩雲一寸心。
——《初識筍呈座中》
唐代科舉講究門第,出身普通的李商隐多年名落孫山,自命不凡的他将結果歸咎于當時的考官,以“鸾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抒發内心的不滿。
太和九年,發生了一件動朝廷根基的大事——甘露之變,許多重要大臣被殺,牽連一千餘人,李商隐對此寫下《有感二首》,視野也從對自身前途的不平轉移到對唐朝命運的擔憂。
沈十一 徐佩(實習)/文
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使李商隐的人生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在令狐楚去世後,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幕僚并娶了他的女兒,
本應加入令狐楚所在的牛黨的他,
現在卻選擇加入王茂元所在的李黨,
不知李商隐這麼做是初入官場的單純還是不拒橄榄枝的圓滑。
這件事後,李商隐的仕途注定坎坷不平,也從此背上忘恩負義、虛僞不堪的罵名。
唐李商隐《王翊元及夫人李氏墓志銘》,現藏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
宦海浮沉,不忘清醒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開成四年,李商隐第二次參加授官考試,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
好景不長,由于牛黨的影響,李商隐被調任至靈寶做縣尉。
在靈寶,許多老百姓因不堪賦稅入獄,李商隐因無力改變選擇離職。
回到長安後,他複任秘書省正字,定居樊川,并擁有了新的名号——樊南生。
但此時李商隐的母親去世,他隻得丁憂在家,錯過李黨得勢的大好時機,也錯過了晉升的好機會。
在丁憂的三年裡,李商隐的嶽父王茂元也病故,這使李商隐的今後的仕途雪上加霜。
生如一粟,流傳千古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唐宣宗李忱的即位,意味着李黨的失勢,三十歲多歲的李商隐仍因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歡。跟随鄭亞,鄭亞被貶;求助令狐绹,多次被拒。
妻子的離世,無疑又給李商隐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陰影。
後來李商隐跟随柳仲郢,在四川與京都度過了七八年後,罷職回鄉閑居。可以說,李商隐的一生都充滿了艱難與困厄,遙想當年在東都意氣風發的少年立下的雄雄壯志,如今隻得感歎“隻是當時已惘然”。
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李商隐的一生仿佛都在跟苦難過招,
但他的内心始終都裝着赤子心,
心思細膩、不忘百姓難、不減淩雲志。
縱有多般難,名詩傳千年,
今晚19:30河南衛視
《千古風流人物》帶你走進
天才詩人李商隐的一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