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百萬為啥剃頭

楊百萬為啥剃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02:39:09

原創文/董元奔

楊百萬為啥剃頭(董元奔鐵公雞正确認識楊朱的)1

(楊朱畫像)

“一毛不拔”這個成語典故出自戰國初期的《列子》一書,說的是列子(約前450-約前375)的同時代人楊朱(約前450-前370)的事:“禽子問楊朱曰:‘去子體之一毛,以濟一世,汝為之乎?’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為之乎?’楊子弗應。”後來孟子對這段話作了更簡練的概括:“楊子……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僅僅拔腋下一毛就可以使天下人受益,曠世之功能夠以這樣的舉手之勞建立起來,楊朱都不願意做,因此,兩千多年來,楊朱就一直被人們看作是自私鬼的典型。

其實,無論是列子所依托的禽子,還是孟子,抑或是我們,都可能誤解了楊朱。楊朱正是因為心懷天下蒼生才“一毛不拔”的!

楊朱在世的時候曾召集起一批門人,形成學派,并有自己的著作宣傳自己的主張。但是由于楊朱學派所反對的是當時的兩大“顯學”墨家和儒家,受到墨家鼻祖墨翟(約前476-前390)和儒家代表人物子思(前483-前402)的激烈攻擊。而楊朱自稱其學說源自道家,也遭到當時的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的嘲諷和斥責。稍後的孟子、荀子、韓非子、呂不韋等儒家、法家、雜家學者都批判楊朱學說。加之秦始皇焚書,漢武帝獨尊儒術,楊朱學說的著作就逐漸失傳了,而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了解楊朱的學術觀點,主要得益于以上這些學者批判楊朱學說的隻言片語。

楊百萬為啥剃頭(董元奔鐵公雞正确認識楊朱的)2

(墨子畫像)

戰國初期,随着韓趙魏三分晉土的完成,春秋時期的諸侯争霸戰争結束,以國力相當的“戰國七雄”所形成的戰略相對穩定的格局開始形成,周王進一步被邊緣化。但是,這種穩定隻是暫時的,七大國都在積極做着發動兼并戰争以統一天下的準備,這種準備包括三方面:一是以金錢、爵位、封地争奪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人才,推行封建制度變法,發展經濟,操練軍隊,以便迅速提升國力,争取早日勝出其他大國;二是加緊控制甚至吞并周邊的小國,以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實力;三是各國之間互相聯姻,結成聯盟,尋找可以瓜分某個大國的戰略時機。總之,表面上的穩定潛伏着一場足以令九州全部燃燒起來的戰争。

面對這種形勢,諸子展開争鳴,争鳴的目的其實是一緻的,那就是雖然天下難以回歸西周時期的大一統局面,那就要努力維持分裂的現狀,不要再起戰火。墨家的墨子提倡“兼愛”和“非攻”,希望通過宣揚舍己愛人的人生觀來避免戰争,同時墨家還制造大量先進的防禦武器,以協助被侵略者制止戰争。儒家的子思繼續鼓吹孔子的“仁”,要求各國以“仁”待人,重用“君子”來治國,以“禮”來治國,以“中庸”之道維持所謂不偏不倚的現狀。道家的列子則主張“虛”和“靜”,希望統治階級能夠潛下心來,加強自身道教修養,對于别人的利益要“不将不求”,在追求自身内外合一的前提下,追求人與自然關系的合拍,人與人關系的和諧。

當時,新興的法家重要人物比如李悝(前455-前395)、吳起(前440-前381)則是主張通過變法使國家迅速富強,為兼并戰争做準備。可以說,希望維持現狀的墨家、儒家、道家都是極力反對法家的。在這個節骨眼上,冷不丁的冒出另一個學派——自稱道家分支的楊朱學派,要求“貴己”即人人自私,不為别人“拔一毛”,不為國家“拔一毛”,不為天下“拔一毛”,人生的全部行為隻為自己一個人。楊朱學派這不是故意添亂嗎?人人“一毛不拔”了,墨家還怎麼宣揚“兼愛”?人人“一毛不拔”了,儒家還怎麼宣揚“仁義”?人人“一毛不拔”了,道家還怎麼宣揚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此外,墨家擔心,自私自利會導緻各國發動戰争以逐利,“非攻”泡湯了。儒家擔心,自私自利會導緻小人統治國家,“禮治”泡湯了。道家擔心,自私自利會導緻人的内心的浮躁,修道泡湯了。法家擔心,自私自利會導緻铤而走險的犯罪者多起來,法治泡湯了。楊朱學派一下子成為衆矢之的,各家群起而攻之。

但是,楊朱在當時依然有不少粉絲,不然的話,他怎麼會建立起學派呢?孟子甚至誇張的說那時候“天下之學,不歸楊,則歸墨”,既然如此,那麼楊朱學派在當時是有其存在的社會基礎的,或者說楊朱的“一毛不拔”觀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實際需要。

楊百萬為啥剃頭(董元奔鐵公雞正确認識楊朱的)3

(老子塑像)

雖然當時的道家代表人物列子不承認楊朱跟道家“有染”,但是楊朱堅稱他的學說發源于道家,其實楊朱的“一毛不拔”說确實跟道家的一些觀念有相通之處。

西漢劉向的《說苑》記載:楊朱在見魏文侯(前424-前387年在位)時自我吹噓道:“治理天下如運諸掌中。”他能怎樣治理天下呢?就是建立起一個“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的社會,這其實比老子的“小國寡民”還要“小國寡民”,以至于每個國家就一個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王國的國王,你過你的,我過我的,你不必為别人付出什麼,你也别指望我能為你舍得一毫。楊朱的這種“貴己”其實也“貴”了别人,這與戰國初期道家反對兼并戰争,要求各國維持現狀,在總體上是相似的。

戰國初期還沒有出現“性善論”或“性惡論”,楊朱認為,“一毛不拔”是人的本性,這其實已經隐約有“人性惡”的影子了,這比荀子(前313-前238)的“性惡論”早了接近一百五十年呢,荀子應該是受到了楊朱的啟迪。楊朱認為,“一毛不拔”雖然看起來不是一種好的品性,但是它卻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人的真情所在。為此,他要求“全性保真”,也就是通過順應這種自然之性,順應自然賦予人的這種真情,以實現人人自足,天下太平,這與道家宣揚的以天人合一觀治理天下也是相近的。

楊百萬為啥剃頭(董元奔鐵公雞正确認識楊朱的)4

(鐵公雞)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這是戰國之前的任何一個古代先賢都沒有說過的驚世駭俗的話,其實這與法家反對複古,反對“法先王”,要求建立有别于過去的新社會,也是近似的。堯舜禹以來,治理天下的最美好結局就是社會和諧穩定,君王垂手而治。戰國初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所追求的社會治理的最終目标也是這個。楊朱主張“一毛不拔”,不僅要求自己“一毛不拔”,也保證别人享有“一毛不拔”的權利,難道楊朱所追求的“人人不損一毫”就不能在客觀上實現天子垂手而治了嗎?當“人人不損一毫”的時候,實際上人人就已經有利于天下的和平、穩定與安康了。

一個人隻有首先重視自己的财産和生命安全,他才會尊重别人的财産和生命安全,楊朱強調“一毛不拔”,強調“人人不損一毫”,說到底正是對人的生命,人的尊嚴的高度敬畏,從而嚴厲批判了當時已經延續了數百年的諸侯間無義戰争對天下人财産權和生命權的無情踐踏,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這與當時墨家反對戰争,反對殺戮,尊重天下每一個人的生存權,其實是一緻的。這與當時儒家提倡“仁義”和“禮治”,反對刑罰,允許人們犯錯誤和改正錯誤,允許人們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成為“完人”,成為被人敬仰的“君子”,也是一緻的。這與當時道家注重修行,追求人生至境的自我完善,注重煉制仙丹,追求人與天地的永生共存,依然是一緻的。當時法家提倡通過嚴酷的刑罰,以制止少數犯罪分子破壞社會安甯的行為,從而保障最大多數人的私有财産不受侵犯,保障最大多數人的合法生存權不受侵犯,其實這就是保護了楊朱所說的每個人的“一毛”,法家在這方面與楊朱當然是一緻的。

“人人不損一毫”的前提是社會上的每個人都不需要别人的那“一毫”。楊朱的“一毛不拔”學說用語過去峭拔,自然不容易為當時的那些大學者們所接受,同時,楊朱的這種社會理想在那時候也是不能實現的。楊朱的社會理想固然不容易實現,但當時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中的任何一家也都不能單獨承擔起引領社會向前發展的曆史使命,推動時代前進的是包括楊朱學派在内的“百家”的合力!


【說明】正文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插圖。

(編輯:董堯、豐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