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仁的核心是什麼

論語仁的核心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30 08:38:27

整部《論語》最重要的一個字可能就是“仁”字,仁字在《論語》裡面出現了100多次,那究竟什麼是“仁”呢?這個問題搞清楚了,你基本就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核了,今天我們講仁的兩個内涵和仁的來源。

論語仁的核心是什麼(什麼是仁)1

什麼是“仁”,不僅我們好奇,孔子的學生們也非常好奇,經常追着孔子問到底什麼是“仁”,其中,樊遲可能是最郁悶的弟子了。在《論語》裡面,樊遲問了三次了孔子什麼是“仁”,而孔子給出的答案都不太一樣。

有一次,孔子說,仁就是“愛人”,有一次孔子說:“仁者先難而後獲”,仁就是先把難的事情做好,然後再談收獲。有一次孔子又對樊遲說,“仁”就是平時的生活起居要端莊恭敬,辦事情的時候嚴肅認真,對待他人要忠誠。即便到偏遠地區去,也不要放棄這些原則。孔子每次說法都很不一樣,搞得樊遲很郁悶。

論語仁的核心是什麼(什麼是仁)2

不僅如此,孔子的弟子顔淵、仲弓、司馬牛、子張都問過孔子什麼是“仁”,而得到的答案都各不相同。孔子對顔淵說“克己複禮為仁”;孔子對子張說,擁有“恭、寬、信、敏、惠”這五種德行就是仁;孔子對仲弓說,出門辦事就好像去接待貴賓,叫人辦事就好像去舉行重大的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朝中無怨,在家裡亦無怨,這就是仁。孔子對司馬牛說:“仁者,其言也讱。”,仁就是說話不要那麼慌張,稍微穩重點就是仁。

你讀到這些,可能就很奇怪了,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一個概念,在孔子這裡好像非常随意?其實并不是,因為《論語》其實是一部孔子和弟子的對話集,是對話就有場景,所以,每次孔子回答不一樣,是因為當時問話的人和場景不一樣,這是孔子在因材施教。比如孔子告訴司馬牛說話要緩慢一點,是因為司馬牛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經常說話口無遮攔,所以孔子才說:“仁者,其言也讱。”,所以,其實孔子是在因材施教,并不是随便說。

論語仁的核心是什麼(什麼是仁)3

那究竟什麼是“仁”呢?它有兩個内涵。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思想主要的繼承人,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撰寫《大學》,所以,曾子對孔子核心思想的把握應該比較準确。如果說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的内核就兩個字:“忠恕”。

什麼是忠恕,宋代大儒朱熹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忠強調自我的責任和義務,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同時對待他人要用同理心,做到這樣就是“仁”了,這就是“仁”的終極判斷标準。

做自己該做的事,這是一種“價值判斷”,而不是一種事實判斷,它強調的是在某個場景下我們最應該做什麼,而沒有一個普遍确定的标準和原則,能适用于任何一個場景,所以每次孔子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那我們是如何做出這種判斷的呢?答案是:心。仁的判斷來自于“心”,而不是“腦”,一個人的“心”才是”仁”的本體,這是後面孟子的一個突出貢獻,孟子在孔子的“仁”的基礎上,找到了仁的本體,那就是“心”,并擴展了孔子“仁”的理念。

論語仁的核心是什麼(什麼是仁)4

孟子說:“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在孟子看來心才是一個人的真正主體,心不僅僅是仁義禮智這些道德品質的來源,而且心有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所以,我們說儒家思想是一種審美取向,他的判斷不是由我們大腦做出的,不是基于理性和邏輯推理的,而是由人心做出的。就像我們去欣賞一幅畫,欣賞藝術作品給我們帶來的審美樂趣,是一種心身的愉悅感受,而不是大腦理性做出的判斷,什麼是好的、善的、美的,我們的“心”有天然的直覺或者說一種判斷能力。這是東西方哲學思想非常不一樣的地方,良知和本心更接近于一個人真實的自我,我們常常說“要追随你的内心”這是一種很高要求,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按照你的本心良知做事還恰到好處,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