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55歲的王先生(化名)和48歲的張先生(化名),都查出了肺結節,他們同在浙大二院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範軍強處看病,因兩人的病竈較小暫時不需要處理,範軍強交代他們一定要定期密切随訪。
今年再複查,結果大不相同,王先生的肺結節發展成了肺癌,手術治療後效果良好。而張先生的肺結節早消失了,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

同是肺結節,結果竟然如此不同?
發現肺結節,應該怎麼處理?
體檢查出肺結節
瘋狂求醫開刀
半年後結節卻消失了
張先生是衢州人,平時兩天抽一包煙,但也比較注意健康,每年都會在當地醫院定期體檢。去年檢查報告一出來,張林的整個人都不好了,陷入寝食難安的焦慮狀态,因為CT報告上寫着“右肺中葉可見小結節影,直徑3mm”。
“肺結節就是癌”,在不斷地自我暗示後,張先生出現了咳嗽等症狀,他幾次到當地醫院要求醫生馬上手術切除結節,但醫生建議他随訪觀察。

随後他專程從衢州來到浙大二院,挂了範軍強醫生的号。在做了相關檢查和詳細的問診後,範軍強醫生發現張先生的咳嗽是感冒導緻的,與肺結節關系不大,“大部分肺結節是在篩查或者體檢過程當中發現的,所以病人并不一定會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另外,他的結節很小傾向于良性,而且家裡也沒肺癌和腫瘤家族史,不建議現在立即手術,半年後複查看看結節有什麼變化。”
張先生雖然比較擔心,但還是回去了。半年後複查,肺結節居然神奇地消失了。
“肺結節是指肺内直徑小于或等于3cm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竈,炎症、結核、腫瘤都會導緻肺結節,門診中80%以上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的。檢查出結節後,大家一定不要緊張,建議在同一家醫院進行一系列的相關檢查,進行相關指數的對比和查詢。像炎症類的結節,經過抗感染治療後,結節自然會消失,沒有手術的必要。”範軍強醫生說。
3年放任不管,肺
小結節,發展成肺癌
王先生就沒有張先生那麼幸運。2017年,他也被查出來了5mm的肺結節。半年後複查,結節的變化不大,王先生神經緊繃的弦完全松懈了,後面索性也不複查了,戒了的煙又抽上了,“身邊也有人得肺結節,大家去檢查了都沒什麼問題,再說年紀大了,有小毛病也正常。”
今年王先生出現了咳血等症狀,再次檢查時發現,原本0.5cm的結節已經變成了3.2cm的腫塊,肺癌的惡性征象基本都有了,腫塊的邊界不規整、有分葉、毛刺和胸膜牽拉征象。慶幸的是,還可以進行手術切除。
“如果再不治療的話,随着病竈增大,癌細胞多發轉移的風險更高了。”範軍強醫生說。
王先生非常後悔,早知道就該徹底戒煙了。幸好手術治療後效果良好。
為什麼得肺癌、
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
雖然大部分肺結節是良性的,但所有的肺癌幾乎都是由肺結節演變而來。我國每年新确診肺癌的患者是78萬左右,每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達到63萬。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患上肺癌這個疾病呢?
肺癌的病因未完全明确,但除了環境、遺傳、電離輻射等因素外,吸煙是目前中國肺癌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長時間吸煙,或者被動吸二手煙甚至三手煙,煙霧中的緻癌物質反複刺激支氣管黏膜或腺體,導緻發生肺癌的危險性越來越高。而且吸煙的年齡越小,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肺癌的發病率就越高。根據最近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吸煙者肺癌中基因突變的數目是不吸煙者中的10倍還多,而且突變的種類也不同。吸煙者肺癌中主要是KRAS突變,針對KRAS突變目前還沒有靶向藥物。因此,戒煙是預防肺癌最有效的途徑。

同樣是肺結節
為何結果差異那麼大?
從影像學上來說,肺結節可以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結節。因為醫學儀器的更新換代,更細微的肺結節都能被檢查出來。從惡變幾率上看,其中部分實性結節癌變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磨玻璃結節和實性結節。因此鑒别肺結節中的早期肺癌是關鍵。
範軍強主任醫師建議
早發現早治療,依舊是肺部疾病的治療金标準。如果發現結節有增大的趨勢,或者形态發生了改變,那麼就要引起注意了。
45歲上的人群吸煙高危人群,每年都要做低劑量螺旋CT的檢查,與胸片體檢相比,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除此之外,家裡有腫瘤史的高危人群也應該盡快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另外,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不能光看單次的檢查結果,而是要結合之前的随訪檢查結果一起看,所以當醫生說要定期檢查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