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兵馬俑拍照的人# 登上熱搜,這個人就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攝影師趙震。他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他的故事,被千萬網友關注,近十萬網友點贊。
趙震的工作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證件照。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兵馬俑一号坑862尊陶俑的拍攝。在最新一期的《國家寶藏》節目中,趙震從幕後走到台前,分享自己和秦始皇兵馬俑的今生故事。
對趙震而言,“進入一号坑,那就是我的世界了”,拍攝秦俑就是在和祖先對話。因為秦俑坑不能打燈,有時為了給一張照片拍出最美的自然光線,他甚至會等一年。
有關這份“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趙震和總台記者分享了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故事。↓↓↓
兵馬俑身份證
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1997年至今,趙震在博物院工作了20多年。一尊尊兵馬俑的“證件照”多出自他手。
每一尊兵馬俑都有自己的文物檔案。所有文物檔案的總和叫文物總賬。它像一個戶口本,家裡添丁進口都要補充更新。每一尊俑的保存現狀、是否經過修複、是否參加外展、是否有新俑出土,都要重新記錄。對于圖片像素不高甚至是年代久遠的黑白膠片,都要進行信息更新。
趙震和他的同事們,就是要給兵馬俑的文物總賬做新的補充。通俗的說,就是給兵馬俑們拍攝身份證。
下坑拍攝需要審批,為了文物安全,需要幾個部門的同事配合趙震下坑,有時也能給他布置機位搭把手。下坑時趙震精心做好準備,沐浴更衣,下坑前一小時停止進食,穿上最軟的鞋和貼身的工作服——圍裙,他小心翼翼地下坑開始工作。
△圖中趙震的圍裙被他稱為戰袍,陪伴了他近五年時間
一号坑的兵馬俑之間距離極近,隻有30-40cm。為了保護文物,冬日嚴寒隻能穿薄薄的衣服,僅在腰上貼一圈暖寶寶。為了不刮到秦俑,臃腫的攝影背心早已成為下坑的着裝“禁忌”;相機包不能攜帶,隻有把電池放在最貼身的地方,用體溫來保持工作狀态。這份溫熱就這樣從電池傳遞到每一張照片。
夏天同樣不好受,趙震說一号坑就是“減肥培訓班”,一整天拍下來,出汗多到像洗了澡,一摸臉,汗都變成鹽粒。圍裙已經鹽化到能站在地上。
為兵馬俑拍攝證件照不單單隻有正面,側面、發髻、鞋子......所有的細節都要拍攝到位,為了完整拍攝一尊秦俑的不同角度,趙震蹲着、趴下、起立、不停地走動…….拍攝一尊俑至少用時一小時。
△圖選自趙震朋友圈,他配的文字是:聽得見搖旗呐喊,天摧地塌陷;看得見耀武揚威,披袍擐甲。
這樣的勞動強度,趙震有時坐着都能睡着,回家能吃一大鍋飯。一号坑身份證拍攝完畢,趙震瘦了12斤。
日複一日,趙震覺得工作枯燥麼?他說一點也不,“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我會讓所有攝影師羨慕嫉妒。”這份喜悅溢于言表。
對于拍攝兵馬俑,一開始覺得對着冷冰冰的器物,現在覺得這就是拍攝人。趙震會稱呼秦俑為“爺”,是尊敬也是親切。拍攝過程中,四目相對,兵馬俑仿佛在呼吸。趙震還會和“爺”互動:“爺現在光不錯,咱們保持住再來幾張。”
讓趙震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秦俑的胡須和下唇發現了指紋,是千年前塑造這尊秦俑的工匠留下的。剛剛發現時,他腦子轟地一聲,幾乎傻在原地。
那種感覺很微妙。同一個位置,制作兵馬俑的秦朝工匠仿佛剛剛離去,留下指紋印迹,下一秒趙震接踵而來。“這一秒”的時間,跨越了2200年。
驚喜遠不止于此。每年兵馬俑都會“複活”一次。所謂的複活,是光與影的功勞。鉛灰色的文物在陽光下瞬間變得流光溢彩,如獲新生。
秦俑坑嚴禁使用閃光燈,到了十二月末,自然天光特有的角度灑在兵馬俑臉上,鉛灰色的面龐在映照下變得五彩斑斓,栩栩如生。那時,這支沉默的軍隊,“不動如山,動則如火掠林”。馬蹄聲厮殺聲重新回來了。
為了等待每年的“複活”,趙震十二月底會去蹲坑。從下午兩點到太陽西落,哪怕一年隻能拍出兩張這樣的片子,都非常值得。
向下滑動看秦始皇兵馬俑“複活”驚豔一刻
他想用鏡頭拍下所有
遊客“哇哦”的表情
2200年的兵馬俑,在趙震眼裡,不是老爺爺更像是20多歲的蓬勃少年。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他發了一條微博,祝福永遠年輕的秦俑,青年節快樂。
這些“少年”千人千面,在趙震的鏡頭下,特色更加清晰明顯:有小圓臉、國字臉、還有高鼻深目的胡人;他們姿态各異:有的目光堅定,有的神色輕松。他們是獨特的個體,又是氣勢磅礴的群像。
△圖為趙震和“爺”的合影,他說這尊秦俑很像“滅霸”
趙震在社交媒體上的頭像是兵馬俑的側臉,眉目英挺線條流暢,輪廓清晰。這是東方男子特有的男人味和精氣神,是祖先特有的精神面貌,特别美。
等身的兵馬俑,和人一樣高大。通過鏡頭,四目相對,他們仿佛活過來了,血肉豐沛,呼吸均勻、情感飽滿。這種對視,無聲勝有聲,一眼千年。
趙震不自覺地想象起當時的秦帝國,“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那個年代很迷人,如火山般噴薄爆發出燦爛的文明。那種觸動在心裡,是一場地震。他相信百萬無名将士以血肉之軀安天下;相信中國基因裡的獨特美,美在嚴陣以待的秦兵百萬,剛毅堅定、大氣磅礴。
用最清晰的照片、最近的距離把這種震撼之美帶給觀衆,是趙震的工作意義。
疫情前,下坑拍攝的趙震總能聽到來自世界各地參觀的遊客,用不同的語言腔調,說一句話:哇哦!
驚歎的背後是震撼。趙震曾想用攝像頭把所有“哇哦”的表情拍下來。因為環境因素影響,計劃暫時擱置。但他總想有一天,能啟動這個項目,記錄下不同面孔,不同語言的“哇哦”。這是世界對兵馬俑的震撼,更是對中華文化的震撼。
“守陵人”與“守陵人家屬”
趙震的微信名叫“守陵人”。從小到大,趙震都守在這兒。小時候,父親在博物館工作,寒暑假他在秦俑村度過,趴在一号坑欄杆上,看着父輩們圍着兵馬俑工作。
當時條件艱苦,吃馄饨都得騎自行車跑三四公裡,但趙震覺得很幸福。村裡人很親切,不靠别的,靠的是大家都叫兵馬俑一聲“爺”的情。
後來,趙震成了文物攝影師,博物館成了他的家。兒時叫的一聲“爺”,就這麼一路叫了下來。
趙震說,我就是這裡的守陵人,他妻子也會玩笑說,那我也改名叫守陵人家屬。在夫妻倆眼中,守陵人這個名字,一點不瘆人,還格外溫情。
趙震和妻子有個習慣,晚上喜歡繞着秦陵遛彎,他們稱之為“走陵”。有時候刮大風下大雨,也會去秦陵走一圈,和“爺”說說話。
“走陵”一圈,剛好5.20公裡。每次夫妻倆走完,趙震總想說一句很俗但很想說的話:“達令(darling,譯為親愛的)我帶你來看我守的大陵”。都是最愛的人,都是要守護一輩子的事。
其實,趙震妻子也是他的“特别攝影助理”,有時候助手不夠,妻子會幫着拿筆記本和電池。無法進入文物區,妻子就遠遠在文物區外面看着他。有時候趙震想起來妻子的樣子就鼻子酸酸的。
細想那個場景,其實也很浪漫,女孩攥着電池,急匆匆地奔向兵馬俑一号坑。她傳遞的不是十萬火急的軍情奏報,更像是獨屬于兩個人特有的浪漫密語。
△圖為趙震在妻子生日時送給她的畫
有時結束工作回家,渾身是土,口罩都是黑的。有時候趙震妻子打趣說“不讓進門”,他會說這可是2000年前的灰,别人想要還沒有呢!
△圖為趙震工作完一天,口罩已經黑了
“我志願守護跪射武士俑
守護秦風赳赳“
趙震對總台記者表示,博物館裡的所有人,和一号坑的秦俑一樣,沉默不語,隊列整齊,朝一個方向,勇往直前。守陵,守的是秦陵,守的也是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情懷夢想。
其實,秦俑們也守着趙震。起初本不打算參加《國家寶藏》的趙震,因為妻子的一句話,堅定了決心。她說:“背後有800多個爺撐着呢,怕什麼!”一下子就讓他定了心:“我的800多個爺就是我的底氣!”這才有如今趙震站在《國家寶藏》的舞台,向億萬觀衆與網友講述與國寶有關的故事。
其實,趙震的職業不隻是文物攝影師,他還喜歡通過畫筆描繪不一樣的曆史世界。向下滑動一覽趙震創作受邀《國家寶藏》始末手繪作者:趙震
對國家寶藏,他有自己的理解:在文物工作者的眼中,寶藏不一定價值連城、金碧輝煌。但一定是文化精神承前啟後的路标,讓我們了解自己,時刻提醒我們是誰,我們要成為誰。
△圖片來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趙震受邀成為《國家寶藏》節目的國寶守護人,守護跪射武士俑,守護的更是所有中國人的文化家底。
舞台上的趙震目光堅定,擲地有聲:
我們志願守護跪射武士俑守護曆史守護秦風赳赳!趙震的工作步履不停,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鏡頭,讓大家看到秦俑的昂然氣概,讓大家更理解,秦俑造就的精氣神,至今仍奔流在我們體内;讓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秦始皇帝陵兵馬俑的曆史文化之美,精神力量之美!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