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安淺
初看這部電影時,瞬間想到了索菲亞·科波拉的電影處女作《迷失東京》
繁華的城市裡,幾個心碎的人在深夜裡抱團取暖。
天亮後,不管有多麼遺憾和不舍,也揮手告别,各奔前程。
二者的氣質是如此的相像。就像是一張城市名片,用一個故事延展了人們對于一座城市的想象與記憶。
《巴黎夜旅人》
Les Passagers de la nuit
2022年2月13日,由法國導演米夏埃爾.艾斯執導的影片《巴黎夜旅人》在柏林電影節上映,并且在主競賽單元獲得了金熊獎最佳影片的提名。
在國内該片的豆瓣評分高達8.0分,入選了近期的冷門佳作排行榜。
如果你熱愛文藝片,那麼這部冷門文藝佳作可一定不要錯過。
《巴黎夜旅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80年代,女主伊麗莎白在被丈夫抛棄後,在生活的重壓下幾乎喘不過氣來。
獨力撫養子女的她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找到了一份午夜電台電話轉接員的工作,隻有在那裡她才能短暫忘卻煩惱。
熱衷政治的女兒朱蒂特和渴望成為作家的兒子馬蒂亞斯也都在經曆各自的青春陣痛,緩慢地探索着未來的人生道路。
(《巴黎夜旅人》截影)
一次錄制節目後,伊麗莎白收養了離家出走的流浪女孩塔露拉。
于是,幾個孤獨的人湊成了一個四人家庭,由此開始了一段接近十年的情緣。
(《巴黎夜旅人》劇照)
《巴黎夜旅人》的法文名Les passagers de la nuit,直譯過來是“夜間的過客”。
“夜間”與“過客”并非是單純的字面含義,同時也在隐喻和指代“生命中的逆境”與“人生中的過客”。
(《巴黎夜旅人》劇照)
這是一部“夜”的電影,片中有一大半的情節都發生在夜晚,導演有意使用了很多冷色調鏡頭來凸顯人物的情緒與營造一種冷漠疏離的氛圍。
比如當伊麗莎白因為失誤而被第一家工作辭退時,她望着窗外冷寂的街景,全隐在黑暗當中,與黑夜融為一體,暗示着她此刻的悲傷心境。
(《巴黎夜旅人》劇照)
而當她被深夜電台錄用後,盡管窗外依舊是冷色調的街景,但與屋内的暖色沙發和微微的人造紅光,形成了鮮明的冷暖對比,暗示着女主的内心世界政治發生積極的轉變。
(《巴黎夜旅人》劇照)
後來女主結交了新的男友,再在窗邊出現時也變成了白天,整個場景都變成了暖色調,屋外的太陽光包裹着女主,标志着女主内心的陰霾一掃而空,生活逐漸步上正軌。
(《巴黎夜旅人》劇照)
導演還在電影中穿插使用了許多4:3畫幅的影像,它們有些是過去的真實影像,有些則是導演做舊的複古影像。
(《巴黎夜旅人》截影)
将過去的碎片記憶與虛拟的現實畫面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真實的複古感,伴随着幾首搖曳醉人的音樂,滿足了觀衆對于上世紀80年代巴黎的全部幻想。
(《巴黎夜旅人》截影)
片名中的“過客”一詞更像是片中人物關系的精煉概括,也是這個電影探讨的核心命題。
這部電影看起來也更像是導演對于人與人之間結合關系的一場哲學思辨。
導演似乎試圖告訴觀衆,“相伴相守其實是短暫的,而孤獨卻是永恒的。”
(《巴黎夜旅人》劇照)
伊麗莎白的前夫艾瑞克從來沒有在片中露臉過,女兒在形容他時,憤憤的為母親感到不平:
“你怎麼能容忍和那樣的人在一起?”
而伊麗莎白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我們曾經相愛過。”
對于伊拉莎白來說,前夫艾瑞克隻是出現在她生命中的一個過客罷了,如今往事随風,縱使有再多的不滿與哀怨,一切也都過去了。
(《巴黎夜旅人》截影)
而在電影的結尾,這個四人家庭最終也走向了解體。
與兒子馬蒂亞斯相愛的流浪女塔露拉最後選擇了不辭而别,重新去流浪;
而朱蒂特和馬蒂亞斯也先後離開了母親,步入社會,開始獨立生活。
(《巴黎夜旅人》截影)
他們都成為了彼此的過客,脫離深夜,進入白晝,即将遇到下一個過客。
電影也在幾個人歡樂往昔時光的錄像中結束。
(《巴黎夜旅人》劇照)
就像宮崎駿的那段經典語錄說的,人生就像是一趟開往墳墓的,路途中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着走完。
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