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劉玉飛的涼蝌蚪

劉玉飛的涼蝌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2 12:05:23

來源:長城網

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世豪 馮碩

“聽說你們要來,我媽上午就開始剁肉餡包餃子,希望你們在家裡吃飯。老太太怕時間趕,把我二姐也叫過來幫忙。”6月15日中午,雖然在家中吃餃子已經很平常,但劉玉飛還是打算用傳統的“最高标準”招待記者一行。

劉玉飛的涼蝌蚪(劉玉飛的涼蝌蚪)1

搬遷時,劉玉飛特意将家中的和面盆帶下山,這個盆在1960年代劉母嫁入時就已經存在了。劉玉飛表示,日子越來越好,但不能忘記以前的苦日子。長城新媒體記者張世豪 攝

如果回到幾年前的劉家,别說吃頓肉餡餃子,就是素餡餃子也很少見到。

劉玉飛所在的蔚縣嶽觀村位于蔚縣南部山區深處,群山環抱,交通不便,家中靠幾畝薄地為生,隻能簡單種植一些莜麥、高山白菜等作物,包餃子用的白面靠肩扛幾個小時山路才能進村。

當時,劉玉飛的父親因摔傷已卧床近十年,這也掏空了家中所有的積蓄;住了幾代人的土石房已成危房,牆體傾斜并出現明顯裂縫。劉玉飛一方面要照料父親,一方面與母親一塊維持這個苦難的家庭。

劉玉飛的涼蝌蚪(劉玉飛的涼蝌蚪)2

劉玉飛家的老屋,這座土石房住過劉家三四代人,每代人都想重新翻修,但受限于家中條件,隻好将就着住下去。如今搬走兩年,主屋的牆角已經出現一個大窟窿,牆體也有明顯的裂縫。長城新媒體記者張世豪 攝

“我打小很少吃肉,印象最深的是吃雞排,偶爾小販進村,就哭着鬧着求母親買;家中沒有錢,就用莜麥換。”劉玉飛說,如今在家門口的超市,随時能買到各種肉,“想吃啥,就買啥”。

2018年,劉玉飛一家享受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由大山深處搬至位于南楊莊鄉的宜興社區,這裡安置了全縣8個鄉鎮112個村的1500多名貧困戶。劉玉飛的二姐一家也從大南山深處另外的村子搬遷到這裡,一家人相互照應。

搬遷後,劉家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徹底改善。

社區是新建的聯排平房,配齊水電氣暖訊等基礎設施,劉玉飛家終結了到山溝中挑泉水、靠柴火取暖、與外界通訊隔絕的生活;社區方面擔心搬遷戶找不到工作,專門辦起相應的培訓班,提供專門的就業信息,劉玉飛在一位工作人員“一對一”幫扶下找到在山外的第一份工作,過上了“不用上山種地就能賺錢的生活”。

最讓劉玉飛感到便利的是,社區内建起了衛生服務站、圖書閱覽室、文藝活動室、便民理發店以及代繳電費、手機費、代取社保金服務點等,“在家門口幾乎能把所有的事情辦好,再也不用交個電費買袋鹽就得跑幾十裡山路了。”

“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幫我們從‘窮山窩’裡搬出來,但要徹底改變貧窮的命運還得靠自己的努力。”劉玉飛說。

山裡條件差,劉玉飛隻讀到小學三年級,文化水平不高,隻能先到工地打小工,一天有一百多元收入;後來,學到了開鏟車的技能,一個月收入五六千元,這比全家人在山中一年總收入還要多。

“年初的時候,我打算買輛鏟車,這樣一個月至少能收入一萬元,讓家裡過得更好一些。這場疫情打斷了這個想法,我又琢磨了新路子。”劉玉飛說。

劉玉飛口中的“新路子”是先做點小生意。

劉玉飛的涼蝌蚪(劉玉飛的涼蝌蚪)3

劉玉飛在集市上擺攤賣“涼蝌蚪”,很受歡迎。長城新媒體記者張世豪 攝

在社區生活的近兩年中,劉玉飛發現,社區雖然為居民配備便捷的超市、理發店以及代繳各類費用的門店和設施,但是“社區沒有給小朋友配備賣炸串、雞排等零食的攤位”。

發現這一“商機”,劉玉飛一方面通過社區方面辦理營業的手續,一面開始籌備“練攤兒”的各項事宜。

準備的過程中,劉玉飛覺得自己還得再學一門手藝,這樣就多一條增收的渠道。經過多方了解,劉玉飛四處拜師求藝,學會制作當地特色小吃——“涼蝌蚪”。

6月17日,在蔚縣西合營鎮的集市上,劉玉飛攤位前的顧客絡繹不絕,這種用豌豆粉、土豆澱粉、玉米澱粉等制作特色小吃很受歡迎,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從外地趕集的小商小販都會吃上一碗。

“我現在白天賣‘涼蝌蚪’,晚上在社區賣炸串,一天收入兩三百塊錢。母親享受着國家養老、醫療政策,家中花銷不多。生活條件跟以前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過這隻是小康生活的新起點,更好的小日子還得靠雙手創造。”劉玉飛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