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标《贈元和十三年登第進士》詩詞賞析
文:枯木
《贈元和十三年登第進士》
【唐】陳标
春官南院粉牆東,地色初分月色紅。
文字一千重馬擁,喜歡三十二人同。
眼看魚變辭凡水,心逐鹦飛出瑞風。
莫怪雲泥從此别,總曾惆怅去年中。
陳标是唐朝詩人,生卒和籍貫不詳,中晚唐詩人,宋劉克莊《後村詩話後集》記載:“張洎序項斯詩雲:‘元和中,張水部為律格,清麗淺切,而巧思動人,字意清遠,惟朱慶餘一人親受其旨,沿流而下,則有任蕃、陳标、章孝标、司空圖等,鹹及門焉’。”。從中看出陳标詩學張籍,朱慶馀有贈詩《送陳标》:“滿酌勸童仆,好随郎馬蹄;春風慎行李,莫上白銅鞮。”,看來同朱慶馀頗有交情。
朱慶馀以《閨意獻張水部》蜚聲詩壇,也是千秋佳話。唐代科舉是署名考試,并不封卷糊名,知貢舉等主試官員除詳閱試卷外,有權參考舉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譽決定取舍。當時的地位較高或者文壇有名望的官員可以推薦人才,參與決定名單名次,謂之“通榜”。因此舉子們為了增加中舉的可能性,經常把自己以前的詩文加以編輯,寫成卷軸,在考試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薦,此後形成風尚,即稱為“行卷”。
朱慶馀就是給當時的著名詩人張籍寫了一首詩探問自己能否中舉,也就是《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委婉雙關,措辭巧妙,張籍十分贊賞朱慶馀的才華,于是也回了一首:“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纨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在張籍的大力推薦下,朱慶馀得以中舉。
唐朝科舉如此,并非是刻意讓人運作,而是優中擇優,盡可能選取有才華的舉子,畢竟當時中舉代表着功成名就,“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而多方考慮。然而不管哪種考試,通過科舉遴選人才總有不公平的,唐朝有很多著名詩人都是多年科舉不能中進士的例子。
參加科舉,高中進士,在當時可是一日兩重天,登上榜的進士從此有可能飛黃騰達,最次也會安置官職,然而落榜之人依然是庶民百姓,隻好繼續攻讀。陳标的這首詩就是描述當時的情形。
《贈元和十三年登第進士》指出詩作創作年代,為唐憲宗元和十三年(818年),陳标為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登進士第,當時還是白衣。
“春官南院粉牆東,地色初分月色紅。”,“春宮”指禮部。春宮為古官名,即宗伯,颛顼氏時的五官之一,掌理禮制、祭祀、曆法等事。唐光宅元年(684),曾改禮部為春官,改禮部尚書為春官尚書。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複位後,複原名,因而後世以春官為禮部的通稱。唐代前期由吏部住持科舉考試,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試權轉禮部管轄。首聯描寫科舉考試開榜時的情形。在禮部南院的東邊粉牆上張貼中幫進士名錄,淩晨時分,大地和天空的顔色剛開始分清,大地還是灰色,天空已經開始變亮;月亮尚未落下,太陽即将升起,陽光照在月亮上,因而顯得月亮是紅色。描寫了很早就貼出了進士榜。
“文字一千重馬擁,喜歡三十二人同。”,進士榜由中舉的舉子姓名和籍貫組成,可以看出元和十三年隻有32人中榜,字數不過千餘字。當時舉子們大多自己不敢看榜,而是住在驿站,由驿站的專門的人騎着快馬看榜,如果有高中的就立刻打馬歸來報喜讨賞。因而颔聯描寫了人們圍擠觀看進士榜的情形,大意是:進士榜不過寥寥千字,僅僅隻有32人,然而圍觀的人滿為患,大多數準備報信的騎着馬重重擁擠觀看,可以想象這些中榜的進士心情是一樣的興奮喜悅。
“眼看魚變辭凡水,心逐鹦飛出瑞風。”,“魚變”即魚躍龍門的典故,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黃河鯉魚跳過龍門(指的是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陝大峽谷的最窄處的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因此用“魚變”比喻高中進士。頸聯大意為:眼看着這些舉子高中進士,從此魚躍龍門,心情自然非常喜悅,就好像黃雀在祥瑞的風中飛翔。描寫了舉子們中舉的興奮心情,對偶工整,用典妥帖。
“莫怪雲泥從此别,總曾惆怅去年中。”,“雲泥”指的兩重天,典故語出《後漢書·逸民傳·矯慎》:“(吳蒼)遺書以觀其志曰:‘仲彥足下,勤處隐約,雖乘雲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風,何嘗不歎!’”,雲在天,泥在地,差異很大。尾聯大意為:從此以後,中舉的和落榜的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然而請不要以之為怪,大家去年都曾經經曆過惆怅失落。
陳标這首詩,描寫了唐朝得中進士的情形,面對科舉考試,“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起一落反差很大,感歎人生命運難以琢磨,餘意未盡,令人深思。
如今的高考延續了過去的科舉考試,不過已經不是遴選人才而是普惠教育了,遴選上升為公務員考試,而高考隻是一個受教育的資格,就如此,依然是每到高考季節,人頭攢動,為了能進入名校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不過還好,總比唐朝一考定終身強的多!人生道路的選擇很多,并不僅僅是進入大學或者考上公務員那麼狹窄了,正所謂“君若有志非蓬蒿,行行狀元不是考”,以此勸勉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學生們吧。
2019/6/26榆木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