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萬物手記最新全部章節在線閱讀

萬物手記最新全部章節在線閱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7:09:26

華夏先民生息在地球的北溫帶,能感知春夏秋冬四季的明顯差異。在漫長而寂寥的寒冬裡,忽見河冰解凍,草木萌芽,萬物蘇醒,自然界的一切都動起來,生機蓬勃,就說這是春季到了。春的意思就是蠢動,于是農夫也動手春耕了。蠢字的本義是蟲動,不是愚蠢。古詩雲:“春動草萌芽。”看篆文春,草之下,日之上,是個屯字。屯字正是畫的一莖小草(屮音cè)以其嫩芽穿透地平線冒出來。屯音chūn,也是春字的聲符。篆文春變成隸書,謂之隸變。隸變後,春字上部的草和中部的屯都變形了,隻有下部的日還在。甲骨文春字有許多寫法,茲錄其最簡者。此春字左日右屯。草(艸)被拆開組裝在日之上下,求美觀,無深意。

萬物手記最新全部章節在線閱讀(我要認字連載5春夏秋冬)1

篆文春金文春甲骨文春夏字首見金文,從日表示事屬季節,正如春之從日。更早在甲骨文尚未發現夏字,不知何故。篆文夏字《說文解字》:“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臼。臼,兩手。夊,兩足也。”不解釋為季節之名。金文夏字有日旁,那才是表示季節的夏字。許慎說的“中國”亦即中原。夏禹治水,建立夏朝,奄有中原之地,故稱中國人也。看那篆文夏字,臉部甚大(很有面子),雙手插腰,兩腿架疊,感覺良好。《爾雅·釋诂》:“夏,大也。”揚雄調查方言,發現“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壯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至今大樓稱廈,從夏得義。說者或雲,夏季長養萬物,所以為大,而成為夏。此說終嫌勉強扯攏。

蟋蟀年年準時鳴秋。古人聞蟲聲而知秋節至,上海至今呼為秋蟲。請看甲骨文,頭有須,背有翅,身有環節紋,明顯是蟋蟀。前人認作龜字,竟不考慮頭須背翅身紋非龜所有。籀文晚出,用龜替代蟋蟀,也有道理。龜古音qiū,放在右邊做了聲符。篆文省掉筆畫繁難的龜。《說文解字》:“秋,禾谷熟也。”從火,因為古人以大火(天蠍座阿爾法星)天黑後出現于正南天作為秋季之始。甲骨文秋字本義為蟋蟀,因其鳴聲qiūqiū,古人以為“其名自呼”,所以此蟲名秋。今稱蛐蛐,秋蛐雙聲可對轉也。商代人所說的秋季,意思是蟋蟀的季節。

萬物手記最新全部章節在線閱讀(我要認字連載5春夏秋冬)2

古人認為冬是秋之延長,不宜當作一個季節看待。甲骨文和金文雖然有冬字,但作終字解。那時終字尚未造出,就借榛聲表之。甲骨文和金文的冬字像兩粒榛子挂在榛枝上。到了古文,嫌畫兩粒榛子太繁,以一橫杠代之。枝間又添個日,終于成了冬季的冬。篆文枝下再添冰字(),寒冷可知,也更像冬季了。

萬物手記最新全部章節在線閱讀(我要認字連載5春夏秋冬)3

春字的演變

萬物手記最新全部章節在線閱讀(我要認字連載5春夏秋冬)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