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數碼産品越來越多,多種多樣的設備需要充電,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如果是很多年前的思維,多少設備就接多少充電器。當看到這麼一堆設備時,估計隻有腦殼疼了。現如今,如果還是這思維相信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多口充電器,相信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說到閃極氮化镓100W Pro版就不得不提到閃極100W一代,去年發布就火爆市場。
今年6.16發布的SHARGE閃極100W全透明超級移動電源,打開了移動電源新的時代,原來充電寶可以這麼精緻,其中配套專屬充電器閃極100W Pro版同步推出。
閃極100W Pro版充電器型号S100P,整體外型采用長方形結構,一改以往的黑色,這次大膽使用黃色為主色調。正面還是使用了閃極标志性的斜式冷紋紋路,銀色裙帶配色,激光鐳雕了SHARGE的Logo,這種斜冷紋帶來的品牌辨識度非常高,目測已上市的品牌中隻有閃極在使用。
斜式冷紋的優點非常多,傳統充電器光面或者磨砂質感的殼體,觸感溫度會比較高,而斜式冷紋在散熱方面有優勢,觸感溫度低在撥插時不太燙手。斜冷紋意在增加散熱槽,增加充電器表面的散熱面積,來實現增強散熱,降低充電器的溫度,使充電器工作起來更安全。
閃極100W Pro版輸出方面采用經典的3C1A,最大程度的滿足日常生活中多設備快速充電。在單口使用時C1C2分别提供100W的最大輸出能力,可以滿足Macbook這些大功率産品充電使用。而C3和A4口單獨使用時分别提供20W/22.5W的輸出能力,可以滿足蘋果和華為手機及其他數碼産品快速充電。C3A4口更多的是增強了手機類産品的快速充電體驗,優化了日常生活中高頻使用的情況。
閃極100W一代和Pro版二代有何質的區别?說實話這也是我比較關心的。體型和配色方面相信不用多說,一眼就看出區别,兩者一大一小,時隔一年技術沉澱更多,内在輸出方面的不一樣才是重點。
閃極100W Pro版二代提升更多的體現在多口輸出,保證多口使用時C1口仍有60W的輸出能力,滿足筆電辦公時快速回血。另外還提升了四口全功率輸出能力,達到了60 30 20共110W。整整提升20W的同時,體積還控制更小。
可折疊插腳的便利性是有目共睹,相比固定插腳方便更加靈活,外出旅遊固定插腳不好收納容易刮擦物品,可折疊插腳充電器歸納起來就容易多了,冒似大部分多口都采用這種方案。
AC插腳背面标注了銘牌信息,簡單歸納如下: 産品型号:S100P接口類型:1USB-A ,3USB-C。USB-C1/2單口輸出:100W Max。USB-C3/A單口輸出:20/22.5W。 USB-C1 2 3 A4輸出:60 30 20W等等。制造商:閃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閃極100W Pro版四口充電器重量214g,外型尺寸為77*59*29mm。重量方面比一代還要重幾克,但體積控制還是非常優秀,百瓦級氮化镓充電器中妥妥的第一梯隊,這身材非常小巧。
排插的使用情況,大功率充電器的體積都比較大,左右占位的情況不明顯,和對面的插座還是有影響的,這個目前無解,市面上所售産品都差不多。
使用高精度的POWER-Z KT002測試儀對A口快充協議測試,支持APPLE2.4A、QC2.0、QC3.0、DCP、AFC、FCP、SCP、MTK等快充協議。SHARGE閃極100W Pro版覆蓋了市面上的大多數快充協議,各品牌手機兼容性比較友好。
使用POWER-Z KT002對C1接口進行快充協議測試,支持APPLE2.4A、QC2.0、QC3.0、AFC、FCP、SCP、MTK、PD3.0 等快充協議,C2口和C1口的情況基本一緻,隻多了一個QC4。
C3口支持APPLE2.4A、QC2.0、QC3.0、DCP、AFC、FCP、SCP、MTK等快充協議,支持PD3.0對蘋果手機快充更加友好。
以C1為例,使用高精度的POWER-Z KT002測試儀讀取USB-C1 PDO報文,包含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5A五個固定電壓檔。C1C2更适合大功率産品快速充電,電壓檔位齊全。
閃極100W Pro版采用AI智能功率動态分配,根據平時不同組合方式,充電器智能分配的充電策略。動态分配的優點就是最大化提供合适的輸出功率,給産品快速充電。一般遵循的原則,C1口接大功率産品由高向下,低功率産品接下面的接口。
單口最大輸出測試,使用高精度的POWER-Z KT002負載測試儀測試C1口,誘騙至20V步進輸出功率103W,單口測試通過。
用上位機記錄步進曲線,單口極限輸出為105W,閃極100W Pro版留有足夠的安全餘量,從上位機步進曲線可以看出,電流階梯上升全程無抖動,電壓曲線平緩下降符合PD輸出無線補特征,充電器輸出穩定。
有了納微半導體的加持,閃極100W Pro版在大功率輸出時性能優秀。合作方像小米、聯想、OPPO、戴爾、微軟、Belkin、Realme真我等等開始向市場推出采用納微氮化镓功率IC的充電器。納微還和登钛電子攜手,推出業内首款400V,300W标準1/4磚塊電源 ,正式進軍數據中心等工業應用領域。
單口輸出實測
閃極100W Pro版充電器給能源堡充電測試,輸入功率92W采用單口100W充電策略,C1C2兩口相差無幾達到标準。
給聯想筆記本充電,C1口輸出功率峰值接近50W,此時電量較多穩定30W左右,老款筆記本電池性能有所下降,這個受自身設備影響。
C3單口輸出給移動電源充電,顯示握手PD協議功率19.7W,和标值20W相符,這口專為蘋果手機設計,以滿速其快速充電。
閃極100W Pro版A4口給Mate30充電,握手SCP協議,輸入功率峰值達到21W握手,開啟超級快充模式。
雙口輸出實測
C1 C2兩口輸出,輸入功率分别是56W/30W,采用了60 30W的功率動态分配策略。比一代雙口輸出的45W 30W提升不少,目的也就是保證C1有較高的輸入功率,滿足多設備充電時,仍有不錯的充電體驗。
C3 A4組合為20W,此時兩口共分20W。适合手機和低功率的數碼充電,華為M30和M40此時都是差不多以10W功率充電。
看一下C3口的輸出功率,實測M40顯示功率為10W。
C3A4低功率輸出的意義,像耳機、小風扇、小手電、锂電池充電器這類産品的輸入功率都比較低,普遍5V2A的輸出功率足夠。在保證C1C2口60 30W高功率輸出,閃極100W Pro版相比一代的30W下調至20W,個人覺得還是合适的。
三口輸出實測
C1 C2 A4的實際應用,輸入端功率達到了106.5W,采用了60 30 22.5W的功率動态分配策略。從以往的掌握的數據來看,A口此時握手SCP協議,充手機的功率在15W向上,閃極100W Pro版給三個設備提供非常高的充電體驗。
四口輸出實測
四口全上,現在充電的設備越來越多,有一個多口充電器助力相信擺脫雜亂無章的桌面會非常容易。雖然四口充電器不是神話,并不能解決所有人的充電,但一定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的充電需求。即使不能滿血輸出,但一直朝滿血的道路上努力,充電器行業在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四口輸出時閃極100W Pro版采用60 30 20W的功率動态分配,總功率達到了110W。實測輸入端功率117W,輸出差不多在106W左右,和産品額定輸出相符。
此時四口輸出時C1 C2變化非常小,仍采用60 30W的功率動态分配策略,保證了這兩口為筆電快速充電,極大的改善了以往充電趕不上用電多。
溫升測試
使用高精度的POWER-Z KT002負載測試儀,記錄C1滿負荷70分鐘輸出升溫情況。閃極的斜冷紋在散熱方面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前半小時位于C1接口附近,最大溫度為52度。1小時後更換測點到充電器中間位置,溫度升至61度,觸感溫度還能接受,室内環境溫度31度,這個滿負荷的溫升個人感覺不錯。NTC測溫和紅外測溫是有明顯區别,紅外測試更多的是内在溫度,NTC是表面溫度,測點不同溫度也不一樣,所以僅供參考。
一代輸出和Pro版的區别
在記錄完閃極100W Pro版四口輸入端功率117W之後,我按同順序換上閃極100W一代,此時輸入功率降至103W,前後差距為14W,閃極100W Pro版的提升還是非常明顯。
相關問題連接協議握手問題,選自商品介紹頁面。
問:當C1和C2交替使用的時候是否會頻繁閃斷?
答:我們重點優化了C1、C2ロ充蘋果電腦的閃斷情況,但是由于96W、65W和45W切換時,快充協議必須重新握手,我們提升了握手效率,降低了斷連時間,但還是會重連。實際測試,C1、C2口直接連接Macbook16英寸、15英寸(2018款)、13英寸(2018款)充電時,其他口插拔筆記本不會發出重就會閃斷。
問:C1ロ工作時,C2或C3ロ接 CtoL 數據線會怎樣?答:由于 CtoL 數據線内有芯片,插上後就會與充電器連通,控制充電的 MCU 就會判斷C2ロ在工作,将C1ロ的輸出功率降低到65W。如果我們将控制邏輯改成C2接 CtoL 數據線降低C1功率,有可能導緻C2口無法正常給其他設備充電。這一點不是 bug ,是控制邏輯的取舍問題。
總結:從我使用的情況來看閃極100W Pro版小巧精緻,兼容主流的快充協議;在輸出性能方面,單口100W可以滿足市場主流的大功率設備快速充電,四口輸出時更是達到了110W;在多設備充電應用時,可以更加友好的為高功率設備提供快速充電。關于設計,表面斜冷紋在散熱控制比較不錯,相對來說安全也更有保證,閃極100W Pro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一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