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是中國人日常食譜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食補養生方式之一。生病喝湯、體虛喝湯、坐月子喝湯......這也足以驗證湯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那麼,冬日進補喝什麼湯好呢?
冬天多喝這3碗湯,不用醫生幫!
鴿肉湯
一說到冬天進補,很多人都會選擇牛、羊肉。然而,牛羊肉性溫,常吃或是本身體質偏熱,人就容易上火。這時,不妨換成這有平補之功的 “神仙肉”——鴿子肉。中醫認為,鴿子肉性平,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消消體内的“燥火”。唐代《食療本草》記載:鴿子肉有滋陰壯陽、補肝腎、益氣血、祛風解毒之功。
天冷吃點鴿子肉,讓你氣血變足,就像身上自帶一個“小火爐”,手腳冰涼、怕冷、愛感冒之類的症狀,都能得到改善。此外,鴿肉中優質蛋白質含量可達21~22%,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可促進體内蛋白質的合成。蛋白質是構築免疫防線的“磚瓦”,因此冬天常吃鴿子肉,還有助增強免疫力,遠離風寒感冒、流感等疾病。
說了這麼多鴿子肉的好處,那煲什麼湯最好呢?推薦一款食療方,有助補血,喝完讓你整個冬天都暖呼呼的,女人尤其要喝!養生推薦:當歸鴿子湯食材:鴿子1隻,當歸20克,紅棗30克,姜、鹽适量。做法:鴿子宰殺洗淨,滾水中煮5分鐘取出;把紅棗、生姜、當歸洗淨,連同乳鴿一同放入鍋中,慢火炖1個小時,放入适量調味品即可食用。
雞湯
說到冬日補湯,那就不得不提雞湯了!外面寒風呼嘯,這時喝一碗雞湯,暖暖胃、驅驅寒,幸福感滿滿。當然,想要雞湯更滋補,光有雞肉還不夠,最好在煲湯時給它“加點料”。這樣不僅能讓雞湯更鮮甜,還能達到不同的滋補效果。如加黃芪黨參,可補氣養血,使人精力充沛;加入香菇,提鮮又補虛;加入五指毛桃,還能益氣健脾......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道特别的食療方——養生推薦:巴戟天炖雞食材:巴戟天10~15克,嫩雞半隻(或500克雞肉),枸杞5克,紅棗2顆,生姜數片。做法:雞肉斬塊後洗淨,加姜片稍腌片刻;鍋中加适量水,再放入巴戟天和雞肉,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再加入枸杞和紅棗煮1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食用。巴戟天配上同樣性溫滋補的雞肉,加上枸杞、紅棗,能協同補充人體的陽氣,尤其是腎、脾之陽。補腎之陽,相當于是給火爐添了柴;補脾之陽,好比如給火爐輕輕扇風。熱源夠了,身體四肢自然也就暖了。因此,想要補腎陽的男人,不妨多喝這碗湯。
鲫魚湯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先後介紹過了,那“水裡遊的”又怎麼能少呢!民間素有“秋鯉冬鲫”之說。冬天的鲫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最高。李時珍也贊美冬鲫:“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尤美。”且在《本草綱目》載道:“諸魚屬火,唯鲫魚屬土,故能養胃。”簡單來說,冬季的鲫魚肉肥籽多,具有和中開胃、健脾利濕、活血通絡、溫中下氣的功效。再加上,鲫魚性平,冬補不上火,此時食用就再合适不過了。
鲫魚最家常的做法大概是鲫魚豆腐湯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個不一樣的食療方——鮮魚芋頭羹。此方載于唐代孟诜所著的《食療本草》,有強胃健脾之功,适于虛勞乏力者。老人小孩想要補脾胃,喝這湯就再合适不過了。養生推薦:鮮魚芋頭羹食材:鲫魚500克,鮮芋頭250克,胡椒、豬油、食鹽各适量。做法:将處理幹淨的芋頭塊和魚一同入鍋,加水适量,煮至熟爛,再加入胡椒、豬油、食鹽調味服食。
喝湯雖好,但在喝湯前,大家得先搞清楚這幾個小問題:
2個喝湯小問題,看完再喝!
飯前喝湯,還是飯後喝湯好?
其實,飯前喝湯、飯後喝湯哪種更健康,并沒有絕對的答案。一般來說,飯前飯後來一小碗清淡的湯,對身體都沒什麼影響。飯前喝湯,可以補充水分、滋潤消化道,使食物更容易下咽。此外,它還可以減少總的食物攝入量,對體重控制有益,因此更适合有減肥需求的人。飯後喝湯,總的進食量相對會大些,蓄能也更多,因此适合想增重的人和住在寒冷地區的人。但無論是飯前喝湯還是飯後喝湯,都要注意一點:不要喝太多。
光喝湯,不吃湯渣?
很多人相信“吃肉不如喝湯”,認為營養成分都在湯中。實則不然。即使經過長時間的烹煮,肉湯中依舊隻能溶解部分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脂肪、蛋白質,絕大部分營養素還保留在肉中,湯的營養遠遠沒有肉高。因此,喝湯同時也要吃肉,才能更好地攝取其中的營養。
以上配圖均來源于壹圖網。
綜合養生每日推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